佛弟子文库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净界法师  2022/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义,事理和融,顺入中道法界,故名“回向”。

我们知道十住位菩萨的重点在空观,用空观来自调;十行位的菩萨在假观,用假观来调他。到了十回向的时候,因为十行位的菩萨也有缺点,他很难顺入中道法界。

而中道的法界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十行位菩萨的缺点就是,他有时候会回忆起以前进修十住的空观智慧,他会不想度众生,偏空;有时候度众生度得过头了,假观太强了,扰乱他的内心,有时候偏有。所以他在空有当中很难保持中道,有时候偏空,有时候偏有。所以从大乘佛法的角度,他不能够很圆满地顺入中道的法界。

到十回向,他怎么办呢?他透过回向的方式,让内心的空有保持平衡。我们看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说,菩萨在没有入初地之前,他空有之间的这种平衡,一方面无住,又要生心,这是很难的。因为这有两个思考一个有相,一个无相。所以他必须要无住的空性,又要有相的分别去帮助众生,那么他怎么能够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呢?

第一个,他“回事向理”。他来到人世间做种种的义工,这个是一种事相的因缘。他遇到很多人,说了很多的话,做了很多的事,这个都在心中留下很多影像。他回去以后,要做一道程序,叫作回事向理,他要把这些相状重新地回归到真如的空性。

所以诸位!你看我们只要有做功课,大乘的功课,你放生也好,洒净也好,最后一定要诵一部《般若心经》,对不对?因为你前面的持咒、念佛、开示,都是有为的事相,它一定要有一道程序,回事入理,就是收归到一念清净的本性——回事入理,把有为的事相回归到空性的真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回因向果”。这个果是什么呢?是无上菩提。他不能追求人天福报,所以他必须要把这个心态,把这些有为的事相、未来的方向要调整一下,把有为的事相回归到无上菩提。

第三个,“回自向他”。他不能自己受用,这个他指的是什么呢?法界一切众生。

他透过三种回向——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他就能够使令“事理圆融,顺入中道法界,故名回向”。这个人还没有证得初地,但是他透过三种的方法,做所谓的三种回向而达到空有的平衡。

我们把十回向的阶位念一遍。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这是讲到十回向的菩萨,他透过回向的力量,让他很成功地走到了中道的菩提道上,保持无住生心的平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

别辨心相明去取——圆心之相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问: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宽见法师答: 是功德很大。...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

三十六种富贵之人的心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

【佛教词典】同事

【同事】 p0611   瑜伽四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菩萨同...

【佛教词典】法威勇

【法威勇】 p0758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六页云:由世俗...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做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美国一次舆论测验,有一题为你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最...

【佛学漫画】吉祥经

在这部经里,没有讲高深莫测的佛学义理,也没有讲晦涩...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

亿万人心中的菩萨--证严法师

数月前我就听说,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