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夫念佛十疑

2022/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些疑惑。

一、极乐世界这么清净庄严,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

《弥陀疏钞》今居秽土,习久心安。乍闻彼国清净庄严,疑无此事。难信一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娑婆世界众生在秽土的时间呆得长,对这里的环境习以为常。听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景象,一下子难以接受,怀疑没有这样的事。

如果带着这样的怀疑,念佛很难坚持下去。即便能够坚持,按《佛说无量寿经》,带着怀疑念佛,最后去的地方是极乐世界的边地,五百岁见不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也听不到佛法。

二、十方佛刹都可以去啊,何必一定要去极乐世界?

《弥陀疏钞》纵信彼国,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何必定生极乐?难信二也。

即使相信极乐世界真实存在,有人又会犹豫:十方佛国土都可以去,何必一定要去极乐世界?

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乘的是阿弥陀佛的殊胜愿力,好比坐在豪华游艇上渡海,十分容易。十方世界其他佛国土,大多是靠修行者自己勤修六波罗蜜、清净自心,需靠修行者自力前往,好比一个人游泳渡过太平洋,谈何容易?

三、娑婆世界距离极乐世界太遥远,我们能到得了吗?

《弥陀疏钞》纵信当生,又疑娑婆之去极乐十万亿刹。云何极远而得往彼?难信三也。

即使相信应该去极乐世界,但又担忧娑婆世界距离极乐世界十万亿刹土,实在是太远了,怎么可能到得了那里?

蕅益大师曾经开示念佛的心要:“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念到心无杂念时,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其实,我们离极乐世界也就是这一念心的距离。

四、凡夫罪障重。业障不除尽,怎么可能去这么好的地方?

《弥陀疏钞》纵信不远,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遽得往生彼国?难信四也。

即使相信借佛威神力,极乐刹土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又担心娑婆世界凡夫罪业深重,怎么可能顺利去往阿弥陀佛净土?

带业往生这个概念,凡夫难以信入,也恰是阿弥陀佛净土的殊胜之处。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除了自力修持,更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五、极乐世界如此美妙,为什么只需持诵佛号就可以去?

《弥陀疏钞》纵信得生,又疑生此净土,必有奇妙法门,多种功行。云何但持名号遂得往生?难信五也。

即使相信我们可以去往阿弥陀佛的清净佛国,有人也会疑虑:去这么美妙的世界,应该需要奇妙的特殊法门才能实现,怎么可能只要持诵阿弥陀佛圣号就能够去呢?

《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因此,只要众生至心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并且,大势至菩萨发愿,在这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老实念佛就好。

六、持名应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就,只诵几天就能去吗?

《弥陀疏钞》纵信持名,又疑持此名号,必须多历年劫乃克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生彼?难信六也。

即使相信持念阿弥陀佛圣号可以去往极乐世界,有人又会怀疑,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必须经过多年多劫才可成就,为什么念七天甚至一天就可以去?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至心深信念佛,发愿往生净土,十念便可成就。佛无虚言,只是凡夫至心难发。因此,需要平日多做功课,锻炼自己专心念佛,内心不起杂念,也不去在意纷扰的外境。

七、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

《弥陀疏钞》纵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云何彼国悉是莲华化生?难信七也。

即使相信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七天就可以去往极乐世界,又怀疑受生无非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为什么在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

我们不能把娑婆世界的经验代入极乐世界。在这里看不可思议,在那里是平凡的日常。读《佛说无量寿经》会发现,极乐世界的众生不仅在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并且都安住于不退转位,寿命亦无能限量。在极乐世界,一切饮食用具也是自然化生,应念即至。这些殊胜妙用皆源于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大愿。

八、初学者常遇逆缘。凭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便得不退?

《弥陀疏钞》纵信莲生,又疑初心入道,多涉退缘。云何一生彼国便得不退?难信八也。

即使相信在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有人也会疑惑:刚开始修学,常常会遇到退缘,为什么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入不退转位?

天台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极乐世界有五种殊胜因缘,使众生入不退转位:

1)乘阿弥陀佛的大愿力;

2)佛光常照,菩提心念念增长;

3)鸟树风自然乐响演妙法音,使闻者常念三宝;

4)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烦恼不起;

5)寿命永劫与佛齐等。

九、念佛法门是接引钝根的人,机智如我不必去极乐世界《弥陀疏钞》纵信不退,又疑此是接引钝机众生。上智利根不必生彼。难信九也。

即使相信在极乐世界一生就能入不退转位,有人又会自以为是:念佛法门是专门接引钝根众生的,我这样聪明机灵的人不需要去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包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在念佛,何况我们凡夫?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念佛时丝毫不在意外境,不起任何杂念,谈何容易?

十、究竟是有佛、有净土?还是无佛、无净土?

《弥陀疏钞》纵信利根亦生,又疑他经,或说有佛、或说无佛、或有净土、或无净土,狐疑不决。难信十也。

即使相信聪明利根的人也应该发愿生到极乐世界,有人又会踌躇:有的佛经说有佛,有的说无佛;有的佛经说有净土,有的说没有净土。我该信《佛说阿弥陀经》里面的说法吗?

比如,一些学般若部的初学者,遇到任何事都认为“一切法空”、“不要着相”,所以遇到错事不用及时纠正,遇到善事不必尽力协助,认为自己才是什么都看透的人,殊不知已落入断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佛陀反复关照须菩提,于有不贪,于空不执,切勿“说诸法断灭相”。

另外,《大智度论》中说,发菩提心的凡夫需要常不离佛,等成就忍力后,才能在三界中救度受苦众生。因为在浊世中,烦恼很多,自己不具备忍力,心随境转,别说救别人了,自己也容易在三毒五欲中迷失。

莲池大师说上面所列的十种难信,大约不出狂愚二病,前八种疑惑,属于愚者高推圣境,第九是狂者蔑视极乐世界,第十属狂愚兼备。普罗大众接触念佛法门,或许会有许多疑惑之处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本就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及时发现自己的疑惑,通过阅读经论解惑,坚定念佛的信心,阿弥陀佛的净佛国就在不远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如本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母亲的十大恩德

世界上有很多人,虽然天生禀赋聪明,可是心性无知蒙蔽...

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

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

问: 请法师详细开示: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

【佛教词典】现前供养无记

何等现前供养无记?谓如有一想对归依随一天众,远离杀...

【佛教词典】丧嚫

梵语 daksinā。俗称野布施。[贝*亲],即布施物。送丧...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心中有「素」,善良道德尽在其中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在吃的文化里,...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五浊是哪五个

《桃花源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

牛头马面的来历与职责

民间常说的牛头和马面,一般都知道是地府中的两位官差...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