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净界法师  2023/03/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因为这个是最务实的。因为这种业障一来,你生命都没有了,你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所以说,你轮回不解决,那你的人生永远充满了变数。你不要跟我讲,说你来生要去哪里,因为你说了不算。欸,我今生布施,我来生一定到天界去。未必!因为我们的业力有很多了,你今生的业力只是代表今生,你过去还有很多业力,你不知道临命终是会碰触哪一个业力的。

所以,轮回不解决,我们的人生就非常被动了。你如果没有解决生死轮回,你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就这句话就讲完了。所以,这么可怕的业力,当然佛陀要先处理了。就告诉你,放弃主宰,不管好坏,逆来顺受,把生命放到来生去。就是放弃今生,活在未来,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我该还的还,该怎么样怎么样,我坦然接受,但是我不再有相续的动作了,我不再去主导它了,我放弃人生的主宰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那么,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把业全部清干净,至少会让它沉淀。因为第八识的业力不能单独活动,它一定要跟六七识产生辗转的熏习,叫做种子起现行,还要现行熏种子。就是说,你不攀缘它。业力最大的麻烦就是,它一个碗敲不响,你越理它,它就越当一回事。业力就是这样,你这个人执着越重,你的业就越重,就这样子。所以你把业看破了,它自己会沉淀。它自己去沉淀,因为你已经不能跟它产生互动了。就是说,你已经没有养分去滋润它了,就是“断相续心,破和合识”。

(二)对治执着。

业力处理完以后,这问题就好很多了,就剩下思想问题了,就是执着问题了。当然,不仅是阿罗汉,作为我们凡夫也是。你比如说净土宗,你跟他讲成佛之道,他也听不进去,因为他心里面只想到往生。我们现在净土宗的思想,跟二乘思想是一个样子。你同样的时间去念一句佛号,你也可以往生,也可以成佛,你何乐而不为?他就不要。阿罗汉也是一样。

佛陀说,大家修无我观,就是三界里面起火了,外面有你们最喜欢骑的娃娃车。大家:哇!有娃娃车可以骑,多好啊!就赶快修四谛、十二因缘,从三界火宅逃出去,到草坪上休息。就跟他爸爸说:欸,你不是说有娃娃车吗?佛陀说,没有娃娃车,是我骗你的,都是大白牛车!反正你娃娃车有的功能,我全部都有,大白牛车的功能比你娃娃车还更好。那你可以说佛陀妄语吗?当然不能说佛陀妄语。“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

就是说,佛陀先假设了一个涅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确,进入涅槃是寂灭的,但是这也是一个假相。生死是一个假相,涅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说苦集灭道四谛,两重因果嘛。生死的假相是杂染的因缘创造出来的,涅槃的寂静假相是清净的因缘创造出来的。

(三)般若时,一切法无生。

般若经的时候,从一切法无生的角度来看,就广会一切法入摩诃衍。你看《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没有色受想行识。这个可以理解。在空性里面,凡夫的苦恼的五蕴身心是不存在的。“无苦集灭道”,这件事就严重了。四圣谛法门,佛陀曾几何时在阿含经说:太阳可以冷,月亮可以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到了般若会上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阿罗汉所成就的涅槃,在般若会上说到“生死涅槃等空华”。当然,这个时候佛陀并没有辜负他。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会给你更好的东西,你就只是一个寂静,我可以给你无量的功德庄严。是吧?

所以,在这个般若会上,这个时候佛陀消除了二乘的法执。刚开始时你烦恼很重、业障很深,我讲的很高深的东西你不见得会喜欢,反正你要的就是一个寂静。你当初的心态,只要不受生死业障干扰,你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佛陀丢了一个涅槃给你。但是,你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你烦恼也调伏了,生死业障也消灭了,你应该有更广大的心量来接受佛陀的功德庄严,而不是追求涅槃寂静而已。所以到般若会上的时候,就把阿罗汉对涅槃那个深固的执取完全消灭了,把阿罗汉的心态从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最后到一切法毕竟空,无我、无我所,进而带到一种无生的境界。“譬如禺中”,就是快要接近中午,大概九点到十一点。

那么,在般若会上有两种情况,“钝根明共般若,利根明不共般若。”说过去根机比较钝的人,这种人过去生《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听得比较少,他可能只听到一切法毕竟空。如果利根人,如果这个人曾经学过楞严学过法华,到了般若会上,他能够知道不共的大乘的一心三观,他不但是证得空性,他还能够悟到现前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他还能够悟到不空的这种真理,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真空妙有的、大乘的不二法门。这个《般若经》,天台宗给它一个通教的“通前通后”,是对的。

所以,佛陀等于是三阶段地来处理众生的障碍:第一个,处理生死业障;第二个,佛陀用功德来引导阿罗汉,让他觉得他还有进步空间;第三个,到了般若会上,彻底地讲到一切法无生,建立无所得的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佛教词典】准胝法

(修法)此道场观,先观想地结上金刚墙内有大海,大海...

【佛教词典】一形

(术语)谓人之形骸存续之期间也。又名一期,一生涯。...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

源断流枯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没...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圣严法师:如何能明心见性

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