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成刚法师  2019/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别再想这个想那个,一心念佛就行了。

带业往生,根据我的看法,末法众生生死习气非常重,贪、瞋、痴的生死习气在八识田中熏习得积重难返。所以《大集经》中说: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人得道,不堪仗自力了脱生死。很难剔除积重难返的生死习气,断惑证真,所以如来特别开辟净度法门,特殊的法门,简而易行,功高易进。

就是说,我们不用断除,我们不可能断除,所以没有办法,在不能断除八识田中种子习气的这种因缘下,也能够横出三界,再不进入生老病死六道轮回。

带业,就是说虽然种子习气没断除,但是我们用念阿弥陀佛这个方便办法、道路、手段,把这一切妄想降伏住,不发起现行,业不能够成就。生死业不得成就,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了,这个净业,往生极乐的善业成就了,虽然种子没断,但是我们借着自己的心力,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一举超出,上极乐世界了。

上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呢?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信不退。不会再退堕,再发起妄想,作三界六道的生死业。因为得三不退了,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都是增上缘,没有逆缘,都是助成我们修行进道的因缘。

不像我们在娑婆世界,想要修进,逆水行舟,没等进,就败退下来,瞋恨,烦恼,贪瞋痴又起来了,而逆缘多,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护持,另外听闻佛法,继续修证,直至成佛而后已。

种子习气没断,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断除再上极乐世界,就是虽然种子习气没断,但是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了,能够不发起现行,不作三界六道的生死业了,到极乐世界去断,这就是带业往生了,业并没除。

因为到极乐世界,种子习气只能是连续地得到降伏,减损断除,再不能发起现行,不能增长,因为极乐世界都是增上缘,没有逆缘。不像我们在娑婆世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带业往生,这个很重要。

除了极乐世界我们可以带业往生,其它都得断除种子习气才能证得。但是我们到极乐世界分九品,不是说生到极乐世界就成圣了,凡圣同居土,诸佛菩萨罗汉是以圣人的境界,我们是以凡夫的境界,但是能得三不退,凡圣同居,都居住在极乐世界这个国土里,但是我们境界和诸佛菩萨的境界就不一样了,诸佛菩萨是果地,我们还在修因地,在极乐世界还得修证,减损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

如来说: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就是实相法印、自性心印不会坏,这是佛在经里说的,我们心住在念阿弥陀佛上,心印不坏,心印就是我们的本觉佛性,就不会被种子、习气、现行所坏,不会被天魔所坏。心印就是我们的真心实相法印,既然一心念佛了,到极乐世界还一心念佛,所以一直不坏。

得三不退,纵然种子没断,但心印不坏,直至成佛而后已。有这个关系,所以如来苦劝老实念佛,带业往生。

横超三界,念佛法门的特殊是横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靠我们的自力修行,修五戒十善,修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也不好修,一直从六欲天、四禅天,到非非想处天透出去,证得阿罗汉,再回小向大修菩萨道,然后呢,经历五十五位再成妙觉成佛,这就比较困难了,仗自力,就不是横出三界,是竖出,竖出困难,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

竖出三界不容易,竖出就像我们大德举的例子,例如说南方生长的竹子,虫子如果想出竹筒得自由,得向上一层一层地磕穿,才能透出去,这就费劲了。好比我们修十善,修四禅八定,到非非想处天,如果迷了,还得轮转,不容易出三界。

那么念佛法门横出三界,不用竖出,直接就念到一心,就从这个竹筒壁直接出来了。这就是横出三界。这是简而易行的办法,疾出生死也,能疾速地出离生死。末法时代想要舍这一法门,想要一生决了,不受后有,不可能了。

我们要想一生决定生死大事,不受后有,再不来三界受生,就得去修念佛法门——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最后都归念佛法门,疾出生死。就不像郁头蓝弗天人,自己修十善,修八次第定,如果把修世间善的这个功夫用到念佛上,肯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虽然都能够成就圣道,但是不无选择,不无难易,有难修的法门,有易修的法门。对于圣人来说都一样,无难无易,但是对于我们业力凡夫来说呢,不无难易。既然有难有易,就不无选择,就得选择一个最好修行的,易于成就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

郁头蓝弗这个天人,他就是因为不知道念佛法门,没修念佛法门,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到头来还堕落畜生道。若修到极乐世界了,永远也没有六道轮回了,一超永超了。所以在这里,圆瑛法师说,如来普劝老实念佛。故而大家不要攀高,东瞅西望,左顾右视,再没有比念阿弥陀佛更殊胜的了。

如果我们能选择这一法进行修行,一生决了,就说明我们有智慧了,有智慧眼,看得准,心明眼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

《观经四帖疏》的不思议缘起

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净土念佛法门,虽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么人都能修,...

念佛不辍忽患胃癌,预知时至念佛舍报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住在上海新闸...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20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佛教词典】五百身因

(术语)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

【佛教词典】经王

即诸经中之王。显、密教经典中,皆有自称经王者,亦有...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圣严法师《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们看过这句话吧。日日...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慧律法师《佛教与轮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