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净界法师  2023/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如三昧,它不断恶也不修善,因为断恶、修善是属于作用上的因缘观,它直接观照你内心当中的根本理性,直接的把心带回家。我们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时候的止观,当然有一些帮助的观法,这种都是在心念的作用上来对治。你没有这个善根,把这个善根补强;没有信、进、念、定、慧的善根,把它补强;你有这样的烦恼,把它对治消灭,这样都是在心念的作用上对治,这个叫做次第止观。

圆顿止观就是说,你不管是有善根,也不管是有烦恼,你就是把心带回家,观察烦恼不可得、善根不可得。这样怎么安住呢?就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这个真如的如的意境当中安住,这个就是真如三昧。你看禅宗的祖师,五祖传给六祖的时候,当初是有二个人提出止观的心得。神秀大师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很明显就是次第止观、对治止观。说有一个镜子,这个镜子很光明清净,但是左边有一个黑点,右边有一个黑点,但是没关系。我们怎么办呢?时时勤拂拭,我把左边的黑点擦掉,再把右边的黑点擦掉,中间的黑点再擦掉,每一个黑点慢慢慢慢的擦,这个黑点就慢慢慢慢的消灭掉了。

其实这个观法,也是很重要。刚开始的我们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有贪烦恼,不净观对治;有瞋心,慈悲观对治。就是一个法门对治一个烦恼,这样子的观法是可以当作大乘的助行。但是根本的观法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子你的心,就直接回归到如的意境上去了,这样子对你整个灭恶、生善,有很大很大的加持力,就是说你经常能够把心带回家,就着你无上菩提的增上力量来说,有很大的帮助。真如三昧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对治差别者,谓一切法总相缘智,以楔出楔道理,遣阿赖耶识中一切障粗重故。】

这是把真如三昧灭恶的力量表现出来。这一段的整个内涵,无著菩萨的着眼点不在大乘光明三摩地、集福定王三摩地、贤守三摩地,他重点不在这个地方,他的重点在真如三昧。你看他后面产生的神通、苦行,乃至于菩萨入不思议境,都是以真如三昧作根本。所以这也先透露一个消息:对治差别,他不讲大乘光明的对治、不讲集福定王的对治,他是讲真如的对治。就是说,当一个菩萨经常的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时候,你把心中的作用息灭了,回归到不生不灭的理体。

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谓一切法总相缘智”,这个时候,你能够生起对“一切法总相”的观察。当然一切法有别相:有杂染相、清净相,很多很多各别的相貌。但是真如三昧的特点是观察:不管你是杂染相,你的本性是如;不管你是清净相,它也是从如而延伸出来的。所以这个真如三昧,是直接观察一切法的总相。这样的总相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遣除你阿赖耶识当中,一切的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功能。我们要注意这个“一切”,我们刚开始修对治止观的时候,是一个法门对治一个障碍,或者一个法门生起一个善根,而真如三昧是能够完全消灭一切的遮障。

这种情况,无著菩萨讲出一个譬喻:“以楔出楔道理”。什么叫做楔?就是木工在做木工的时候,他有时候没有做准,差了一个隙缝,这个楔,就是填入隙缝以补其缺;刚好这个木工没有交接好,差一个隙缝,把这个木屑打进去就把缺口补足了。当然这中国木匠常使用一种方式整修断裂的家俱,便是拿一块坚实的新木头,从榫接的另外一端放入,再用力将残留在里头的断木敲出,这种方法,便叫做以楔出楔。这个地方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是“以细楔来引出粗楔”,古德是说:好象一个竹筒,中间有一个空隙,有一个木头卡在这个竹筒的中间,这怎么办呢?我们打入一个细的木头进去,就把这个粗的木头引出来,就是以细楔引出粗楔。

这句话是说: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很多粗重的烦恼,这个烦恼是由名言、思想引生的,因为有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思想,你才会引生烦恼。就是这个清净本然怎么会生起烦恼呢?因为一念的妄动,就是颠倒心一动,整个清净本然就转成烦恼,这个就是粗楔,就是心中产生遮障了。

那怎么办呢?佛陀说,你以前是错误的思想,现在佛陀以细楔把这个粗楔引导出来,你现在的心不要打妄想了,你跟着我思想,就是你想:“狂花乱舞,空体依然。”虚空中,我们因为颠倒,出现很多的花在那个地方飘动。当然以对治止观来说,这个花飘动是不对的,我要把这个如梦如幻的花给消灭掉!但是你先不要这样对治,说虽然是“狂花乱舞”,但是你“空体依然”,就是安住在这个空性。这样呢,虽然它也是一种名言,也是一种思想;但是这个思想能够把你过去错误的思想逼出来,从阿赖耶识逼出来。这个转阿赖耶识种子转这个功能,其实就是转阿赖耶识的意思,把阿赖耶识的颠倒相,转成大圆镜智。

这个真如三昧的对治,我们平常不觉得它的殊胜美妙;但是你临命终的时候,尤其是修净土法门,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二件事情: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归依佛号。一般来说归依佛号这件事不难,因为佛号对你来说,有一定的熟练度;但是你的心中有一个东西比佛号更熟,那就是你的果报体——报障。你心中的烦恼,还有你过去跟很多很多人结的缘,你今生在临终的时候百感交集,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在这么多的杂染因缘都现前的时候,能够先出离这些因缘,然后再归依佛号,这样你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绝对不可能修对治止观,不可能。你说我烦恼起来了,我用不净观来对治,用什么观来对治,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知道,你临终的时候,生起任何的感想,哪位亲属可爱的境界,怨家现前,这个时候,这些因缘作用都要全部放下,你直接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样子所有的烦恼障、业障、报障都不能伤害你,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保护网。虽然这个烦恼障、业障、报障没有断,但是你能够出离,这个时候,你直接从“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基础之下,再把佛号提起来,那是跟弥陀感应道交了。所以真如三昧,它能够遣除一切的烦恼障、所知障,这个是讲对治差别,这个是声闻人在修对治止观的时候,所不能达到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虚云老和尚入定的功夫

文殊菩萨教授我们,说当你健康的时候,可要想到病苦的...

这个心一动,身体也就会随着而动

何等是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

别把自己筐住

财是第一大筐。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有钱能使鬼...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

以不生灭心提起佛号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佛教词典】是心是佛

此心即是佛的意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佛教词典】佛藏经

(经名)四卷,秦罗什译。说三念之法及净戒净法等,属...

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

海伦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证严法师: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不是法门有问题,是操作的心有问题

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块来说明:第一个,先讲什么是佛陀...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

佛教的情感观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