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净界法师  2023/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做常住。【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所引故,所应作事无竟期故。】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呢?这有三种理由:

第一个【真如清净相故】。就是说因为在因地的时候,所有佛菩萨都是契证了二空真如,都是依止这个二空真如的体性来修习善法,没有一个佛菩萨是依止私心而成佛的,都是以这种无私的奉献,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生起一种无私的平等大悲心,修习善法而成就佛道。所以他所依止的这个真如,是离一切的相,没有生灭相,所以他所现出来的功德自然是常住的,因为他所依的体是清净相。

第二个【本愿所引故】。前面是说他所依的理体,这个地方是说他所修的因缘也有差别,他因地所发的愿也是无止尽的。我相信没有一个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发愿说:我从现在开始发菩提心,我度了十万个众生,我就入涅槃,没有人这样发愿的。你发了这种愿,你不可能成就法身菩萨的,因为你这个愿跟法身不相应,怎么会趋向法身呢?有止尽的愿嘛!

就是说,所有的菩萨在因地的时候,都是发【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愿,不管他做得到做不到,他的愿不能有止尽,一定要无止尽的愿,才能跟法身相应,你的力量才会趋向法身。既然佛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愿是没有止尽的,当然他成就法身以后,他的愿力就不断引导他,他也就没有止尽,这个本愿是无穷尽的。

第三个,他所应作的事情没有【竟期】,你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也不可能让你度完,所以度众生的誓愿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法身也就无止尽。有这三种理由,说明法身是常住的。

这五种法身常住的相貌,这个太重要了。我们每天会拜佛,有时候会在寂静的心中,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怎么样,你认为你拜佛、念佛真的有效果吗?真的能够感应道交、灭恶生善吗?所有的效果都要安立在这个法身常住,这个地方,我们要把这个存在的问题跟不存在问题厘清。这个存在,很多人忽略存在的重要性,我们只记得存在它有什么样的特性,有什么样的功德,但是我们忽略了所有的功德都必须要存在,这个功德才能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

十方国土中进食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可思议

本品中舍利弗又打了一个妄想饭点到了,大家的午餐怎么...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法身,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佛在哪里呢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舍离懈怠心,应当用心听《妙法莲...

物债易还,命债难还

现在看第二段,还债的人应该怎么还呢?他过去生把人家...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佛教词典】衲子

又叫做衲僧,是禅僧的别称,因禅僧多穿一衲衣而游方各...

【佛教词典】任持界

【任持界】 p0633   瑜伽九十六卷十页云:若已获得;...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佛号与菩提心之间有何关系

问: 请开示念阿弥陀佛名号与菩提心的相互关系。 大安...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