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界法师  2024/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成立了。但是作为一个“阿弥陀佛”的音声,它是不是真实地跟弥陀的本愿产生一种感应的作用,这个就没人知道了。所以,我们现在只注意创造佛号而不知道去引导佛号。我们必须把佛号引导到弥陀的本愿,所谓的感应道交,这样的佛号才有真实力量。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创造一个真实的佛号,一个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的佛号呢?这一点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

佛教的人生观,它解释人生主要是从因缘的角度开显出来——诸法因缘生。我们今生所出现的所有的现象,跟你过去的因缘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有些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很多,有些人一生当中充满了痛苦?这都是有它的规则,有它的章法的,就是他过去生的因缘创造了今生的快乐跟痛苦。

所以,在佛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谁能够在今生掌握因缘,就掌握了自己的来生。你今生的结果是前生的因缘创造的,由此类推,那么你今生的因缘又创造了来生。所以佛教的因缘观是隔代受报,叫三世因缘,过去决定今生,今生决定来生。所以,从修行的角度,你要掌握你的来生,你一定要掌握你今生的因缘。

今生的因缘分成两块:第一个,外因缘;第二个,是内因缘。

什么叫外因缘呢?就是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这一部分,这个业力会不断地出现生命的结果。比方说,你今生会做谁的儿子、你今生会做什么事业、你会活多久、你会跟谁组成家庭等等。这种外因缘,在佛教里面的态度只有两个字,叫作认命。其实,外在因缘对你的影响不大,因为它是暂时的,它总会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在外在的因缘花太多时间。

所以,你看佛陀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外在的因缘,他告诉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第一个,它生灭变化;第二个,它虚伪无主,你不能掌控。所以你不要把精神体力放在外因缘,因为它总会消失掉。

佛法的重点在内因缘的修学,就是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会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这是最可怕的。业力会给你短暂的痛苦,但是思想会给你长久的痛苦,会让你生生世世根本无法自拔,如果你思想不改造的话。

所以,从净土土宗的角度,我们怎么样从一种娑婆世界的思想而提升到一种净土的思想,是很关键的。按照正常的情况,我们每一个人来娑婆世界投胎,我们的思想只有两种:一种是善的思想,一种是恶的思想,一种对立的思考。如果你善的思想是主流,你就是一个好人;如果你是恶的思想为主流,那么你就是一个坏人,来生就痛苦。

所以,按照正常情况,一般没有经过佛法的调整、训练的人,是只有善恶的思想,这种人是不能往生的。因为你的思想是随顺于娑婆世界,你的思考模式是往娑婆世界的因缘走的,所以你的佛号也只能往娑婆世界跑。

净土宗的概念不是只有创造佛号,而是你必须把那种善恶的思想提升到一种忆佛念佛的思想,这个很关键。当你心态准备好的时候,每一句佛号都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那么这个佛号也就是一个结缘的力量而已,它不能启动一种往生的功德。

所以,我们现在要从娑婆世界的善恶思想的概念,变成一种超越善恶的、一种往生的概念。这当中有两个法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叫作皈依,一个叫作智慧。所以,我们这次有三堂课,就是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临命终提起佛号的时候,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个是你心灵的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力量。所以你临终的时候提起佛号,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吗

问: 有人说,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们是否还...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果报有哪五种

前面我们谈到这个业力,包括名言种子,包括业种子,这...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

【佛教词典】圆觉三观

指圆觉经所说之三种观法。即:(一)奢摩他观,奢摩他,...

【佛教词典】七种语

(名数)佛有七种之语:一、因语,于现在之因中说未来...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