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闻钟声,苦痛止

道宣大师  2024/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闻钟声,苦痛止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苦有止与不止。若作业必定,圣所不免;不定业者,无缘则受,有缘便止。罪者遇善为因,打者设愿为缘,故得声传苦灭,自然感应。

【记】若尔,罽腻吒王业应不定?答:引业则定,故永堕鱼中;满业不定,故遇缘停息。罪者先有善因,偶然遇善;打者方今发愿,随愿冥通。傥临此务,宜善用心。

【大意】

《阿含经》里面讲,地狱的众生听到打钟的声音,他们所受的苦就能停止。为什么苦就能停止呢?原来造作的业分定业和不定业。两种业有差别,定业就受苦,不定业有可能停止受苦。假若定业已经决定,即使有人已经证了圣道,苦报也在所难免;假若是不定业,造罪的人没有遇到善因缘,将会遭受苦报;遇到善因缘,苦报就会停止。

《付法藏因缘传》里面讲到,罽腻吒王杀了九亿敌人,因此堕入畜生道为千头鱼,常常被剑轮砍头,他不堪忍受苦痛,唯有听到僧人敲钟的声音,剑轮才不会落下来。于是罽腻吒王就托梦告诉僧人长打,免除自己的苦痛,所以有这样的感应。

记文里面讲到,既然罽腻吒王苦能停止,应该属于不定业?答:引业是决定的,所以死后成千头鱼;但是满业是不定的,所以遇到打钟声就能停止受苦。罽腻吒王最先有造善业,后面又遇到敲钟的善因;而打钟人敲钟的时候发此誓愿:“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随着这个愿力到达冥界,因缘相济,苦痛就得以停止。

【注】

引业: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作引因、牵引业、总报业。为“满业”之对称。即感有情总报果体之强胜业。大小乘解其名义,其说有异。

(一)小乘之说:俱舍论卷十七谓,业能引众同分等为引业,圆满庄严其同分者为满业。即引业约因,满业约果而解,此即业果相对。又业有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顺不定业四种,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四中,就顺现等四业配于引、满二业,举出三师之异说,即:

(1)顺次生受业与顺后次受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顺现法受业与顺不定受业则能满众同分果,不能引众同分果。

(2)顺现法受业能满众同分果,不能引众同分果;余三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

(3)四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俱舍论卷十五即取此中之第二说。

(二)大乘之说:成唯识论述记卷二、唯识论泉钞等有二解,其中,总报业感总报之果,同时扶其余劣弱之业,使彼亦能感别报,称为引业;第六识之别报业圆满庄严第八总报之果体,称为满业。此即业业相对。又总报之果起时,其果能为增上缘,引生其余别报之果,称为引业;此别报之果能使总报之果圆满,则称满业。此即果果相对。

此外,引业唯限于一业或通于多业,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说亦有不同。小乘主张引业唯限于一业,唯引一生,大乘则主张一多互为不定。然小乘中之经部亦同于大乘之说,主张一业引多生之义。[大毗婆沙论卷十九、成唯识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俱舍论宝疏卷十七] p1393,引自《佛光大辞典》。

满业:指圆满有情之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之善恶业。又作圆满业、别报业。为“引业”之对称。凡人之一生中所造善、恶、邪、正等种种业,其中最为主要者仅有一业,此业能招感未来世生于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称为引业;相对于此,其他一切之诸业,则于已招感之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中,能决定六根具足与否,及身体之强弱、寿命之长短,及其他贫富贵贱等各各差别之果报,则称为满业。譬如画师画人体,先画轮廓,作为人体之总体,复于其上细描眼眉口鼻等之美丑差别;如是,则轮廓犹如引业,细描之众彩则犹如满业。[大毗婆沙论卷十九、顺正理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引自《佛光大辞典》。

《付法藏因缘传》:“时安息王性甚顽暴。将统四兵伐罽昵吒。罽昵吒王亦即严诫。两阵交战刀剑继起。罽昵吒王寻便获胜。杀安息人凡有九亿。”见《大正藏》五十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必计较以往的得失,但种未来的福田

佛说:一切世间人们为善作恶所得的因果报应,就像影随...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向佛要钱

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

为什么恶人不得恶报

问: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我看到的...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一元门票的灵岩道场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赚钱留给儿女好吗

问: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快五十岁了,他年轻的时...

【佛教词典】四圣十哲

(杂名)稽古略二曰:师之弟子。曰生、肇、融、睿。谓...

【佛教词典】论决择

【论决择】 p1329 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论决择者:谓如...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老和尚手术前诵此经,效果强大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有一天,性公长老(...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念佛功德有七种胜

《甘露疏》云: 一、词少易行胜,唯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

如本法师:心病与身病

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