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传印长老  2024/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

论主阐明净土法门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的所谓特别之处,大须著眼!总结如下:

一、净土法门专仗阿弥陀佛宏誓愿力,所谓“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二、行人宿世与现生所有善根,无论成熟与否,但肯执持名号,临命终时与佛相应,即得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三、善根成熟者,顿圆佛果,破无明惑,得“念不退”,证常寂光法身,直至妙觉。

四、据此可知,善根未熟者往生净土即得“行不退”,证入三贤之位。

五、行人的恶业无论重或轻,但能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执持佛号,一念相应,即得往生。

六、行人即使恶业重者,一得往生,即预圣流。预圣流,即意味着断除见思惑,得“位不退”,永超凡流。

诸如上事,皆有别于通途教道的一般法门,故称之曰特别法门。吾人惟当仰信佛语,遵行励修,便获如是殊胜利益。

关于善根和恶业的问题,彻悟禅师曾有言曰:

然吾人无量劫来,业力轻重,善根深浅,皆莫得而知。但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者,不可不竭力奋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动心,皆可转变业力,皆能栽培善根。虽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无一言所入;虽遭种种逆顺境界,曾无一念奋发。是为真业力深重,真善根轻鲜,则亦莫可如何也矣!

有人问彻悟禅师:“诸方(十方诸佛)皆有净土,何以专赞西方阿弥陀佛净土?”

彻悟禅师答曰:这不是为人师者独出心裁,其缘由可有如下数端:第一,此乃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诚言,分明指示故;第二,大乘显密诸经共同指归故;第三,令初发心修行之人专注一境,三昧易成故;第四,阿弥陀佛立四十八愿,以此为缘,此缘异常强胜故;第五,行人十念为因,此因殊胜故;第六,阿弥陀佛与众生偏有缘故。此土众生,无论僧俗、男女、老幼、善恶之人,当其处于极顺逆、苦乐境缘之时,多必由中而发,冲口而出念佛一声。然而不念佛则已,凡念佛必念阿弥陀佛。此谁使之然?盖众生久蒙佛化,久受佛恩,与佛缘深故也。

且此《弥陀》一经,由鸠摩罗什最初译成,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即与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念佛。以次渐化,临终皆留瑞应。虽鹦鹉、八八儿(鸟)念佛,化时皆有瑞相。此非众生与佛缘深,谓之何哉?

又《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愿力特留此经更住百年,广度含识。夫不留他经而独留此经者,岂非以此法门下手易而摄机普、入道稳而获益速耶?以是而知,其时愈后,此法愈当机矣!

彻悟诗曰:说著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

念佛如果心力不够,还需要加些净观

《莫到老来方修道》,今天我们讲第九行持门的净观门。...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省庵大师:念佛著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佛教词典】口和

(杂语)谓异口同音也。行事钞下之一曰:口和赏劳。...

【佛教词典】捉宝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僧伽蓝中寄宿处,...

何谓邪想坐禅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

谣言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正月初九斋天的意义

一、斋天名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正月初九寺院为众生祈...

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难陀王是一位见识广博的聪明人,没有任何事能够难倒他...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