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省庵大师:念佛著魔辩

省庵大师  2024/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省庵大师:念佛著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

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敢问何谓也?”

曰:“魔事之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 不觉察。今夫人适千里之路,苟不按舆图,又不逢引导,复不识前路通塞, 莽莽然而进,吾知其难免于错误之患矣。参禅、念佛,譬如行路,经教如舆图,善友如引导,觉察之心如识路通塞。虽两条途路,夷险不同,俱不免错误之患。”

参禅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厌 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纡曲者,或两路兼行,两路俱失者,或以途中为家舍,平地为高山者。如是错误,不可胜举,皆教理未明之过也。

“念佛一门,极圆极顿,至易至难,只如《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四字,浅言之,愚夫愚妇皆可为;深言之,大圣大贤终不能过。今初心行人,或暂得轻安,自谓已得事一心者;初开浅解,复自谓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细念犹生者;或勇猛过分, 精进倍常,不知外心无佛,速求取证,不达善巧方便,急欲舍身,魔鬼因之遂入其体,为风为狂,都不觉知。此善友不遇之过也。”

夫众生生死,以我见为本,我见不除,修行无益。然我见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发干,无处不有。是故见地高,则我见俱高;工夫进,则我见亦进。若不时时捡点,刻刻提撕,则念念发生,心心增长,随逐行人,虽死不离。是故学人心不虚,则自不觉察;不觉察故,我见增长。少有所得,则生憍慢,讥嫌同学,诽谤行人,虽有修行,终成魔事。此自不觉察之 过也。”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

省庵曰:“是何言欤?世间小技,尚不可无师,况念佛为出生死要门,若无善友经教,从何开发?谁为引导?《观经》下三品,皆是临终善友开发,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则不必言矣。须知从凡至圣,由易至难,莫不以善 友经教为根本,汝不因经教,何由而知净土法门,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经教而知念佛,则《弥陀》一经足矣,奚以多为?”

曰:“上根则可,中、下根人须遍阅净土诸书,备识信、行、愿三差 别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内以虚心觉照,庶几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日进焉;否则不为魔事,终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觉,遂成沦坠,其祸可胜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岂不垂护念?如其护念,魔事何从?”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 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尤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省庵大师文章列表

为了洗碗而洗碗

三十年前,当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时,洗碗可不是一件惬...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

【推荐】为何有些人的阴气很重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

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

信愿持名,去极乐莲华里安身

念佛法门虽然简单容易,但却是至圆至顿的。蕅益大师说...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正念不足,内心就会生起邪念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

【佛教词典】戒坛石

(物名)禅律诸寺门有大书禁荤酒入山门之碑石也。为立...

【佛教词典】六智

指四谛智、法智、比智。四谛智即苦智、集智、灭智、道...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

《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和许多人一样,我每天都要诵《大悲咒》,遇到不顺心的...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培植善念-童子改命

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机警。...

【推荐】看破我们迷恋的色相

总说色相 色相万千,如梦幻泡影,总叫人神魂颠倒,痴迷...

提婆菩萨的宽恕

世尊在灵鹫山上为群众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

大安法师:护法与附体

问: 护法能让进道场吗? 大安法师答: 第一天我看到...

如何看待缘起性空与道德训诫之间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佛教教义中的缘起空等教义,与世尊教导我...

延一念为无量劫,促无量劫为一念

说这一部《法华经》,日月灯明佛说了多少时间呢?六十...

造佛塔胜报缘起

有一次,佛告诉阿难:我现在在大众当中,简要说明造塔...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