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找到真如自性,所以才会寂寞

净界法师  2024/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找到真如自性,所以才会寂寞

下面把妄想作一个总结: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陀把妄想作一个总结说:我不是说一定要你执着这个“缘影之心”它不是心的其中一个作用。它也是一个作用,只是它不是你本来面目,它只是一时的作用。其实它也是一个心,是心的一个生灭的作用。在你的内心当中,你要微细地加以揣摩观照:假设你离开了外在的六尘的境界,你这一念明了的心还在,离开了六尘还有它的一个明了性,这个就是你的真心,它不随境生灭的。

像印光大师说的,全世界的人都不念佛,全世界的人都毁谤净土,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往生,我照样念佛,我照样求生净土。可以看得出来,印光大师依止真心在修行,因为他的心跟外境没有关系,他是依内心的真如本性所发动的愿望在修行。这个就是真心了,这种心是成佛的根本。

假设你现前这个明了的心,离开了外在的六尘就不存在了,就没有自体了,那个就是前尘虚妄的想象,经过分别所产生的影像,叫缘影之心。这个心有什么过失呢?因为外在的六尘它是变化的,六尘变灭的时候,这一念心就形同龟毛兔角。你用这一念心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假设佛陀三十二相变坏了,你这一念心也像龟毛兔角消失了。那么谁去成就法身呢?谁去成就无生法忍呢?

你这一念心既然随境而生灭,那么你这一念心就断灭了,随境而消失,随境而断灭。谁能够成就无生法忍呢?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跟大众“默然自失”。什么叫默然自失?他知道妄想不是真心,但是真心在哪里还不知道。就是说,我过去都是用妄想,您现在把我妄想破坏了,但是您还没有给我一个真实的东西,所以他有一个失落感,因为毕竟跟妄想太久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个刚出家的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就感到很寂寞,因为在世俗的时候很热闹。他就去请示他的师父,一个老和尚,就跟他师父顶礼说:“师父啊,我在打坐的时候,心感到寂寞,怎么办?”他师父就讲一个偈颂说:寂寞僧家事,喧哗世俗心。长遭儿女累,莫厌水云深。但乐西来意,尘劳久自沉。他说:寂寞是僧家事,出家人本来就是寂寞——但是他的寂寞跟世俗的寂寞还不太一样,我们待会再说明。出家的人心是安住在寂寞的。

喧哗是世俗的心,你热热闹闹向外攀缘这个是世俗的境界。这种世俗心有什么缺点呢?长遭儿女累,你要经常遭遇到生儿育女这种尘劳的牵累。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莫厌水云深。你一个修行人你不要厌恶水和云——深山里面有水啊,有白云啊。我们在深山寂静当中应该怎么办呢?但乐西来意,你的心要回光返照你的清净本性。尘劳久自沉,你的尘劳慢慢就消灭掉。这个“西来意”就是,我们要观照我们这一念本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有我们的佛性作伴,怎么会寂寞呢?

我看到过去有一本书,有一个印度的王子,他很有钱,因为身体有病痛,就到喜马拉雅山去拜访这个修学大师。印度王子他当然是一个攀缘心,世俗人都是攀缘外境。他第一件事问这个大师说:“大师啊,我看你很寂寞,一个人在这边住几十年。”大师说:“是啊,我现在很寂寞,是因为你来以后,我才寂寞的。你没有来之前我的心跟我的真如本性相处得很好,一点都不寂寞。你一来,我从本性出来,我就感到寂寞。”

阿难尊者的怅然若失,就是他还没有找到真如本性,所以他感到寂寞。其实我们内心当中,你只要强迫自己去观照你的真如本性,观久了,向内安住,你会觉得你心中别有一番天地。这个地方说明阿难尊者这种怅然若失的心情:因为他习惯性向外攀缘,现在把他攀缘心给破了,他感到一种寂寞,感到失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

【佛教词典】根不坏

【根不坏】 p0922   瑜伽三卷五页云:云何根不坏?谓...

【佛教词典】漏尽智力作业

【漏尽智力作业】 p1284 瑜伽五十卷五页云:如来所有漏...

女人比漂亮更重要的东西

1、善良 对于女人来说善良就是她的底线,自私自利心狠...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

佛教的忏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

四句话揭示人生精辟而深刻的哲理

这四句话,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一双筷子,断送了江山

话说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并无荒淫之象,大家都认为他...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

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我们总是觉得我会经常的存在在这人世间,所以我要把所...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

念佛功德

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