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净界法师  2024/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个题目。他说我这个期中考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一个出家众,你除了上殿、平常做功课以外,你还要怎么用功?你除了上殿、拜佛、诵经、做功课以外,日常生活你要怎么用功?做这道题目。后来老和尚给的答案就是八个字——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这八个字,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我们平常生活是用这个心来主导我们的行为行动,但是这个心的活动它要依止根——有一个所依的根,然后它要有一个所缘的尘。所以,你一旦心一动,一定有根有尘,跑不掉的。但是这个地方的“迥脱根尘”,不是说你拒绝了根尘。你拒绝了根尘,你心就不能产生作用。

而是你要在根尘的因缘当中能够见相离相。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你那个清净的本性,什么只是你外在暂时的因缘而已,你要分清楚。这个能见的心、所见的物,什么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什么是外在假借的因缘,你要很清楚的。所以,你在整个因缘的根尘当中活动,你还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这叫“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你随时要知道什么是你的清净的本性。

你看禅宗。禅宗在打禅七的时候,有些人眼睛乱看,纠察师过去就“啪”打下去,“看什么看!哪一块砖块是你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物质,都是暂时在生命当中借用的。我们一个生命出生以后,我们假借父母的因缘,最后假借这个身体。然后用这个身体,来假借佛法,拜佛念佛。我们假借很多因缘来积功累德,但是等到死亡的时候,这些东西要全部归还的。我们空空地来,也空空地走。

那么到底什么是我们真实的东西,这个你要去参一参,什么是自己的心性,什么是假借的因缘。我们现在搞得糊里糊涂了,因为我们的心怎么样呢?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有所住。心住在某一个人身上、某一件事身上,你就忘失了你的本性。心有所住,即是非住。

就像阿难尊者一样,我们心经常向外攀缘,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了,我们的心已经被物化了。这个时候,佛陀说你要厘清,你这个明了的心性假借父母的体(即父精母血)而产生一期的生命,假借五蕴的身心让你来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成就种种的资粮。但是你要分清楚,这么多因缘变化都不是你的本性,那个跟你没关系,那是假借的。

事实上,你那个精纯妙明的心性只有一个。那个你要找出来,你要从那个地方直下承当。就是说,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你这个明了的心就念念照常理,你那个念头就是要观照你的清净本性。刚开始先厘清什么是你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外在的东西,你先把它分开来。就是把一切的能见、所见还它个本来面目。我们套一句倓虚老和尚说的话,“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就是这个目的。

这个地方,佛陀已经把整个消息透露出来了,就是你要在整个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的时候把你的本性找出来。也就是说,其实它随时存在的。海公常讲一句话,他说:“见性是一个很平常的东西,不是一个很深妙的东西,只是我们穿衣吃饭当面错过而已。”海公常讲这句话。日常生活就是现前的,只是我们当面错过。我们的心住在物质上,结果被物质所转,就失去本性,因小失大。我们追求一个暂时的因缘,而失去一个永恒的东西。现在要把它看清楚。这个就是所谓的从自他当中——从你自己的见性跟所见的万物当中,把这个差跟无差的概念弄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推荐】《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

《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 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因为有挂碍,才会有恐怖

心有挂碍是一个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

【推荐】修行就从生活中开始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

【佛教词典】行事钞对事约教判处意

亦名:对事约教判处意 行事钞·序:“第三,对事约教判...

【佛教词典】爱为起因

【爱为起因】 p1203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页云:爱为起因,...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

打坐能治胆结石吗

问: 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

「住在外境」对你是不利的,「回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我们的颠倒是怎么产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个「...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为什么一念佛就邪念顿生

问: 请问法师,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