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净界法师  2024/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安住,安住就是根本法门,你以什么为住,你的思想是以什么为标准;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你用什么方法来做一些身口恶业的调伏。那么当然这个调伏和安住是有关系了,但是,我们这次的主题在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住才是最好的方式。

智者大师把有情众生,他分成四种的安住方式,他说人有四种:

第一个呢,他以增上恶念为住。就是说他的心发动出来,他根本的安住的标准是邪恶的念头。有些人他习惯性起恶念,习惯性贪欲,习惯性跟人家对立。智者大师说,这个人在他生命当中,不管过去,不管未来,绝大部份都在三恶道,即便得到人身也不会持久,就是说这叫三涂种性,你已经养成这个种性,你开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三恶道的结果,这是一个最低层次的人。

第二种人,是以增上的善念为住。就是这个人,当然他偶而也起烦恼,但是,他一天当中呢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很自然的起善念,没有人去教导他,他习惯性起善念,以善念为住。这种人,他的生命当中,绝大部分不是做人,就是在天上,偶尔堕落三恶道,但是虽堕恶趣,终不久留,因为他心地善良。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堕到狗道的时侯,他很快的跳出来,因为他的种性不是三涂种性;但是,有些人堕三恶道就很难出来了,因为他的种性和果报相随顺,他三涂种性嘛,这个是讲到第二种人,他是人天种性的众生。

第三种人是以出离心为住。这个人平常身口意很清净,个性也特别清高,不太喜欢跟人家往来,他的身心世界安住在少事、少业、少方便住。就是说,他也不去干扰别人,但他对帮助别人兴趣也不大,这种人多分会离开都市走入山林,不喜欢跟人家往来,这种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会先证阿罗汉果,然后再回小向大,他不可能直趋大乘,他的习惯性动作一定先证小果,然后遇到佛陀,再回小向大,这种人声闻种性。

第四种人是最好的,安住菩提心,以菩提心为住。他很容易生起自我要求,上求佛道,他很容易生起悲悯众生的心,所以,他偶尔失去正念,但是你稍微点破他一下,他就醒过来,因为他的种性如此。

所以当我们的目标是成佛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种性,就是说你现在的目标想要种一个苹果,当然你要找很多肥料,但这都是枝末,这个加行的对治都是枝末,重点是你要得到苹果,你要先找到苹果的种子,葡萄的种子是种不出苹果。

就是说,你要训练你的思考模式跟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我们先不谈行为,就好像印光大师说,发了菩提心有什么好处呢?王子坠地,功超群臣。你要做国王,你第一件事情你要投生在国王的家族嘛,你投生在宰相的家庭,你一辈子不可能做国王,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你不是王种嘛。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你要成佛的时侯,你要先走在成佛的跑道上,不管你跑得快或者走得慢,起码这个跑道是上路了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是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如实知自心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培养不孝儿女的六招

看看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已经在培养不孝子女: 1.百依...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意思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佛教词典】杨叶

(譬喻)若有小儿啼,则与杨树之黄叶以止啼。譬佛之方...

【佛教词典】秃

(杂语)说文曰:无发也。经中斥破戒无行之比丘,谓之...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

助念以佛为本,佛来比人来容易

我们现在助念团功德无量,成就了多少往生的因缘,这个...

八种治心的方法

佛教经典处处都在说我们的心,以及如何解决或者说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