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净界法师  2024/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我们一个人念大悲咒,凡夫来念大悲咒,跟观世音菩萨来念大悲咒,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心会有很多很多的干扰,就是受到阿赖耶识的干扰。

阿赖耶识是我们生命的仓库,我们生命当中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的,留下一些烦恼跟罪业,不幸的是都被阿赖耶识给记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的生命体的身心世界,是把过去的你全部放在你的心中。我们为什么会有现在?从唯识的角度,因为你有很多的过去过去过去过去,所以现在你的心态是由很多过去的你累积而来的,这个就是阿赖耶识。所以,假设你不改变心态,你很难走出过去的障碍。过去有时候是善业表现出来,有时候是恶业表现出来。

所以,蕅益大师对阿赖耶识讲出一个批判,他说阿赖耶识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阿赖耶识是一个产生生死轮回的根本,但是我们紧抱阿赖耶识不放,我们宁可被它带着走。

所以说,我们在修学当中所破的生灭心就是阿赖耶识,当然这个地方包括了第七意识把它执着为我,还有第六意识一个错误的想象,所以第八识也包括了六七八这三个心识,都是我们要破坏的。那应该怎么办呢?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去取着自心,第二个自心是指的阿赖耶识如实地把我们的身心世界变现出来,然后这个第一个自心是第六意识的攀缘,把它执着为真实的自我跟真实的法,然后产生颠倒想,就产生了一种生死的业力。所以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把心带回家的过程当中,最重要就是不取,告诉你自己,你眼前的因缘都是暂时存在的,你不能取着。你一取着,有两个过失:

第一个,你今生肯定活得很痛苦,第二个你永远不可能出离生死,你就被它牵着走,产生一种恶性循环的轮回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取着眼前的生命会产生痛苦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阿赖耶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的,阿赖耶识是一个善恶的混合体。我们过去造了善业,可也造作了恶业。所以你看稍微懂得命相学的人都知道,我们生命当中有三种因缘是没办法具足的,一定有一个残缺的,孤贫残。如果你一定要取着今生的生命,那你就要做出抉择。

第一个,你是孤独的,你的情感生活是非常失败的,包括夫妻的因缘,包括子女的因缘,你是永远孤独的,这是第一种选择。

第二个贫穷,你经常要为衣食奔忙的。

第三个是残缺,你身体有重大的病痛。

在整个五术的思想当中,如果你今天身体很健康,财运也非常的好,你的感情生活也很丰富,这个是一个非常不吉祥的状态,因为你生命达到了巅峰,物极必反,这是一种大凶之兆,因为这个不合乎生命的真相,因为生命是有残缺的。所以你一旦取着的时候,你第一个,你肯定要痛苦。

你看佛陀在经典讲很清楚嘛,佛陀说,有一个人他去礼拜一个功德天,礼拜了十二年。这个天被他感动了,就跟他敲门说,你顶礼我这么久,我把我这个女儿送给你,送给他非常漂亮的一个美女叫作功德天。他说,你需要什么就向她乞求,她就会给你种种的安乐。那么这个人正在快乐的时候,诶,功德天的妹妹过来了,叫作黑暗。她说,她给你快乐,但是我是给你痛苦的,我们两个是不能分开的。

所以当你的生命产生执取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一个痛苦的感受。而更严重的时候,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的心就产生很大很大的颠倒跟障碍。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要试着跟我们的五蕴身心保持距离,不取,不迷不取不动,这个在禅宗叫作大死一番。

那么总而言之在整个禅观的思想当中,就是你要能够破妄显真,你要对这个生命的假相要慢慢放掉,安住在你一念清净的不生不灭的本性。从那个地方来建立你所有的功德,那么这个功德才是真实的功德,就是以不生灭心来修学一切的善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学会一门技艺,作...

如何解决往生的最大障碍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佛教词典】知事

(职位)僧院司事务僧之总名。禅院诸役拟朝官,分两班...

【佛教词典】八十八佛

(名数)世合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称为八十八佛。五十...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星云大师《律学修持法门》

我今天讲的律学修持法门,第一点,要跟各位讲的是持戒...

如何富过三代?德过三代?

财富和财富能力如何传递下去,是个世界级难题,英文对...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