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净界法师  2024/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这个法是外处,是法尘。意根去攀缘法尘的时候,就产生了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看佛陀的开示: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佛陀说,阿难!你平常也经常依止你这个意根去攀缘善、 恶、无记三种的境界。善就是能够引生我们今生、来生安乐果报的,叫善的境界。但是我们也经常去攀缘一些邪恶的境界——贪瞋痴相应的、对今生来生产生痛苦果报的境界,或者是非善非恶的境界。第六意识当然是夹带前五识去攀缘这种境界,最后落谢到我们第六意识的心中就构成了一个影像,产生了三种的善、恶、无记的法尘。这个地方是说明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去攀缘外境,而落谢影像,而成就法尘。

那么,这个三性的法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内心所生起的?还是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呢?佛陀提出这个问。说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影像,或者是戒定慧的影像,或者是杀盗淫妄的影像,那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呢?是我内心生起的?还是另外从外面生起的?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看第一段: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

假设这个法尘是绝对从心生起的,说我这个心中的影像,就是我内心生起的,那这个地方有问题了。“法则非尘”,法尘既然是心所生,那么就是有情了。因为心是有情,所以,生起法尘这个法尘也是有情。那么这个时候法尘就不是无情之物了,而是一个有情的心法。“法则非尘”,它就不是一个无情,它是一个有情的心法,因为它是心所生嘛。这样子讲,“非心所缘”,既然是心法,就是无形无相的,那么你怎么去攀缘它呢?这个影像是心所生,那么心生起影像,这个影像也是一个心法。这个心法是无形无相的,那你怎么去攀缘这个影像呢?它已经不是一个色法,而是一个心法。你攀缘不到这个“尘”,那又怎么能够构成处呢?又怎么能构成外处呢?外处就是“所缘为义”嘛。那你都没办法攀缘,那怎么能构成外处呢?所以,“是心所生”不合理。因为,如果是心所生,它就是一个心法,心法就不能攀缘。

说是离心别有。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

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

假设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这个法尘有其善恶的自性,那么到底它是有知还是无知?说它是离开心有它的处、有它固定的体性,那么这个体性到底是一个心法的有知?还是一个色法的无知呢?

分两段,先说“有知”。

假设它是一个有知的心法,“异汝非尘”。它既然不是尘,也不是你的心法……身为法尘,它是一个有心法的。它既然不是你的心法,也不是一个色尘,那它表示是什么呢?是“同他心量”,那是他人的心量,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一定要说“即汝即心”,这个就是你的心法,那么这样子你就变成两个心。你这一念心怎么能够分成两部分呢?一部分变成能缘,一部分变所缘;一部分是内处,一部分是外处呢?这不合道理。你的心是不能分成两部分的,不可以。所以,说是有了知的功能,是不合理的。

再看“无知”。说这个尘它是离心别有,而且没有明了性。这个法尘它是心中的影像。如果是离心别有,既不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这个“离合冷暖”就是触,触尘就是“离合冷暖”),它既不是外在的这个五尘,也不是虚空相状,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它离心别有,那么这个影像到底是存在哪里呢?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既然在整个色(这个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在五尘当中、在虚空当中都没办法显现,那么在人世间,不应该说在五尘之外、虚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色法存在,不应该这样。即使离开了色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东西,那么它也不是心所缘,表示你的心根本攀缘不到。既然心攀缘不到,那么这个处的定义又怎么安立呢?身为一个处,它必须要“所缘为义”。

所以,说它是没有明了性、离心别有,那么你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它到底在哪里呢?它不在你的内心,也不在外面,也不在色空。那你看,找不到。找不到的话,你根本没办法攀缘。没办法攀缘,就表示它不是一个处。所以,“离心别有”也不合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内心的无限潜能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

【推荐】佛门里不要倡导经忏佛事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蓬勃...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

【佛教词典】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

【佛教词典】持本三昧

(术语)又名普载三昧。地神之三昧也。地为万物之根本...

求「地藏水」有没有效果呢

我是求过地藏水的,有没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么样开...

得之不易的暇满人生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思维暇满人生》。如何来思维我们...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他们说那里「风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对僧人说: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