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净界法师  2025/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这个地方把人道的果报作一个总结。

说阿难!“是等”,就以上的十种的人道的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是“宿债毕酬”,过去在三恶道当中酬偿罪业、酬偿习气、酬偿债务,酬偿完了以后来到人间。那么他为什么过去生会堕入三恶道呢?这个地方作一个反省,就是无始劫来业计颠倒。我们一念的清净心突然间向外攀缘,产生了一个计。这个“计”就是遍计执,就是一种妄想执著。妄想执著产生我法二执以后,就产生了身口意的罪业,这个业就出现了。烦恼障引生业障,业障引生报障,就是“业计颠倒”了。

因为这个“业计颠倒”,导致彼此之间“相生相杀”。什么叫“相生相杀”呢?蕅益大师解释说,由于淫欲的习气而相生,由于杀盗的习气而相杀。这样一种彼此的罪业的纠缠,假设没有遇到如来之名,没有听闻如来的名称,不闻正法——佛法的缘起,就会在三界的尘劳当中“法尔轮转”。

法尔,就是这个是自然的法则。你起烦恼你肯定造业,你造业以后得果报。这件事情是谁控制的呢?没有人控制。因为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有随缘义,就是清净本然的心中本来就有随缘的作用。你起烦恼它就显现罪业、显现果报给你看;你生起智慧的观照,它就显现人天的果报、显现极乐世界给你看。这个叫作法尔如是,也不是谁创造的,就是心的作用本来就是这样,它本来就有不变性,有随缘性,即空即假即中,这是大自然的轨则。

假设我们今天不能够从佛法中觉悟,这个是愚痴的可怜愍者!因为我们过去的痛苦的历史即将一次一次地重演。

净界法师《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要去惑众骗人

『方便妄语』:就是种种显异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佛教词典】陀罗尼品

(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

【佛教词典】三密(二)

三密相应,速得成佛,密教之独义也。   一、身密 手...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

白露节气的养生方

白露适合于养肾,古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

念佛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问: 念佛的目标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道安法师...

【推荐】苦从哪里来?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