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古代的圣贤都到哪里去了

净界法师  2025/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代的圣贤都到哪里去了

那么,我们看它虚空的相状跟作用是怎么出来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虚空会产生,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一种迷悟的知见产生一种染净的思想,进而推动一种善恶的业力,所以就这样子出现了。比方说,阿难!你在一个地方挖井,那么虚空就在一个井中出现;你在十方的当中去挖井,就产生十方的虚空,所以说虚空之体性是圆满十方,哪有固定的方所呢?你没有固定的方所,你怎么能问它说,它从哪里来呢?它根本就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本来就是周遍法界,只是我们因为思想跟业力的结合把它显现出来,是这样子的。

壬四、斥迷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所以我们凡夫外道把虚空当作是因缘生或自然有,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心的一种计度。其实只有一种虚妄的言说相,而得不到真实的义理,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把它作一个总结。这一段只讲四个字“相妄性真”。虚空之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是没有一个地方来,也没有一个地方去,它只是一个过程的生灭相。但是虚空的体性,却是周遍法界的,是随时存在的。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来越少了,因为高楼越来越多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讲由心可以看相,但是由相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心。我们现在对有相的东西比较执着,所以你看虚空越来越少。

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很抱怨,他说古代人在画画,空白的地方留很多,他画一棵树,上面画一只小鸟,他不再画了,给你很多想象空间啊:虚空很多,这只小鸟可能往东边飞,也可能往西边飞,也可能会飞到我家来。他说,现代的人画画,画得太多,没有留太多空白。

那么,我们会讲到说,那为什么古代的人虚空比较多,现代的人虚空比较少?那么虚空到哪里去了呢?有一个研究机构他们就研究说,古代的圣贤到哪里去了?古代那些很有智慧的圣贤,爱因斯坦、爱迪生跑哪里去了?其实《楞严经》讲很清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我讲实话,你说圣贤跑哪里去了?佛陀跑哪里去了?当我们众生的心都不再想着圣贤、不再想着佛陀的时候,他就消失了。你跟他不相应的时候,他就没有因缘出现了。这些圣贤其实是遍满法界的,但是你不再忆念他的时候,他就消失掉。就这么回事。

我们习惯性说,诶,这个东西跑哪里去了?那么孔夫子跑哪里去了?其实是你心中跟他不相应,他就消失掉了。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就是说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法界统统具足,孔夫子的体性本来也就具足,但是我们的心跟他不相应的时候,他就没办法显现出来。是这个意思。

所有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消失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再也不出现了,不可能出现了,它回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了。所以有些道理你要把它参透,你才会想象说,那我怎么去创造极乐世界。你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来,这个是怎么去,你就能够去创造你的人生。你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来,怎么去,你就是只在事相上用功,你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力量。

净界法师《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

【佛学漫画】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歌手孟庭苇的学佛因缘

上个世纪末,一首家喻户晓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曾...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佛陀开示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迦叶菩萨问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佛教词典】摩诃尼罗

(物名)Mahānila,又作摩诃泥罗。译曰大青。帝释之宝...

【佛教词典】嫌骂知事戒制意

亦名:嫌骂僧知事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

从三个方面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

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

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午睡的学问

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中午打个猫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