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2011/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

菩提心依种种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以如是四种缘为增上缘,欣乐佛之大智而发心,即:

(一)见闻诸佛菩萨之不可思议神通变化。

(二)虽未见神变,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

(三)虽不闻法,但自见法灭之相,故护持正法。

(四)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扰,而难得发心。

另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发心品载有四缘:

(一)思惟诸佛。

(二)观身之过患。

(三)慈愍众生。

(四)求最胜之果。

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作菩提心,且将之分为随事发心(由具体之事项而发)与顺理发心(由普通之真理而发)二种。大乘义章卷九对发心立三种之别:

(一)相发心,见生死与涅槃之相,遂厌生死,发心求涅槃。

(二)息相发心,知生死之本性寂灭,与涅槃无异;离差别相,始起平等之心。

(三)真发心,知菩提之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之本心。

摩诃止观卷一上谓,藏教、通教、别教,乃至圆教之菩萨各因推量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之四谛理而发心,故称推理发心。大乘起信论则说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等三种发心,于信成就发心所起之直心、深心、大悲心等三心,亦作三种发心。密宗主张,发心为阿字五转之一,复基于“菩提心论”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种菩提心,而说四种发心:

(一)信心,指对于求无上菩提毫无疑惑之心。以其为万行之基础,故又称白净信心。

(二)大悲心,发白净信心后更立四弘誓愿。亦作行愿心、行愿菩提心。

(三)胜义心,于诸教中选择殊胜之真实。亦作深般若心、胜义菩提心。

(四)大菩提心,决定舍劣择胜之际,十方诸佛即现眼前证知,诸魔见此则退怯不前。亦作三摩地菩提心。

以上四心虽一度区分,但本为一体,以至佛果间无须臾或离,此是为自行化他、世间出世间修诸尊之三密所得者,故称有相菩提心;然以本来有相即无相,如虚空离一切相,故与无相菩提心相契。

于日本净土宗,源空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以为菩提心是杂行,而加以废斥。基于此理,净土宗镇西派区分为圣道门与净土门之菩提心,且谓菩提心为总安心、三心为别安心,而主张不应排斥发菩提心。另外,净土宗西山派区分为行门与观门之菩提心,主张废前者,后者即是“三心”。净土真宗则分为自力菩提心与他力菩提心,其中佛以本愿誓与众生信乐,即真实之信心为愿作佛心(愿成佛之自利之心)、度众生心(济度一切众生之利他之心),故称他力菩提心、净土大菩提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在家菩萨的不偷盗与不妄语戒

第四有盗心,即内心作种种筹量,意图非理侵损他人财物...

五种夫妻类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佛教词典】本法受已经宿往僧中得罪

亦名:尼受本法已经宿往僧中得罪 济缘记释云:“转难中...

【佛教词典】立如是论

【立如是论】 p0531 瑜伽八卷十四页云:立如是论者:此...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为何名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问: 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粒米大如山

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既没有儿女,也没有谋生的技能,...

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佛顶骨舍利运往港澳接受瞻礼

4月25日,在南京栖霞寺存放的佛教圣物,世界仅存佛顶骨...

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增强记忆力

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