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2011/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要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最痛恨的就是谈论他人的是非。的确,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方式,难怪古人曾如此告诫世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而且圣人孔子也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思无非是想让我们在静察己过的同时勿论人非。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提高品德修养,常怀宽阔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对于个人修身确实重要。

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祖孙俩同时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这祖孙俩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

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背后议论别人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其面说,不要在背后搞任何的小动作。要知道,一味地去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在害己,对于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做一种消遣,而且自身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有时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图口舌之快。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用作攻击被议论者的武器,还要反咬一口,嫁祸于无意讲话之人。到头来,无意也成了有意,有嘴也说不清。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中国有句俗语:“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千万不可当面不说,在背后说个没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内心安详即大富之业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佛教词典】和须吉

(异类)Vāsuki,龙王名。译为九头龙。法华光宅疏一曰...

【佛教词典】七日药受法

亦名:七日药四法、受七日药法 子题:热病因缘、能授七...

净土法门的特点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星云大师《如何坐禅》

一. 如何坐禅? 一般人大都以为禅的修练,一定要如老...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有一个人当小偷,过了不久。他看上去贼头贼眼、贼脚贼...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