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广钦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国留学好》

广钦老和尚  2010/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客堂即对两人开示:“我们来这世界是带业而来,若不知皈依佛门,找一条解脱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的为衣食住等种种贪念,而造无量恶业,如此带旧业来,又带新业去,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们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难得了。”

“今天,两位既然晓得来皈依三宝,便也知道要戒杀茹素,不造杀业,有所约束,不造四生轮回生死因。否则,若不知皈依佛门,在世俗社会中,无所约束,随著习俗恣意宰杀啖食,你杀他一命,来日必还一命,因果不失,不知又要造多少生死业。你们既来皈依,师父开示几句,得知道皈依佛门的意义,否则,皈依毕,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晓得皈依三宝是要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图具形式,便一点作用也没有。”

“你们以后可常上山来,拜拜佛,看看师父,多亲近佛法,社会的意识观念要尽量淡些,在烦恼时,要一句佛号提起不断,这样念头才有个归处,烦恼才能对治,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则烦恼自然渐习,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条解脱路,免再堕入生死轮回,而我们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个目的。”

“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得这个人身,便要过人身劫,利用这个人身,来度我们种种的贪念,来度我们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萨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恶道也是由人身造业而去的,我们这个人身,包含了十法界,为善为恶,超升下堕,全由这个人身,这是个转捩点,是个劫数,不可忽视。”

徐指著对面坐的妹妹,对老和尚说:“我这妹妹是台大哲学系毕业,留美四年,专研哲学,尤其对佛学颇有涉猎,现已取得硕士学位,想自己走出一条路,以佛学为基础,来教东方哲学,在美国弘扬佛法,师父认为这方式行得通吗?”

老和尚摇头说:“不可能,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知识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丰富的学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的思想形式,来弘扬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对老和尚说:“我现在想再出国继续深造,取博士学位,师父认为如何?”老和尚说:“不必出国了,到佛国来留学才有了脱的一天。”

“到佛国留学?”徐问。“是的,出家。”老和尚说。“出家!哦!”

“你到美国去,在怎么念,怎么钻,都是尘劳,只是徒然为自己多造点业,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幻,你不可能由那里得到安乐解脱,只有烦恼、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会意识观念,会缠缚得你动弹不得。”老和尚继续开示说。

“对!对!对!这个我有同感,在美国四年,真吃尽苦头,哲学方面的书,实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观念,真的把我的头脑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无所适从,觉得从这条也不对,走那条也不对,想自己走出一条路子,又不知从何走起,也走不出来,在那里钻来钻去,钻不出个所以然来,每天头都很痛,生活又紧张,实在痛苦之极。”

“所以说,叫你出家,社会上的学问,不论是科学、哲学、医药学,都是形相上的学问,是治标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脱。”老和尚说。

“既然如此,那我改从职业上去发展,自立更生,自己独立生活,不必仰赖父母,师父认为如何?”

“你要致力于事业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须考虑到,你把你的时间、精神耗在职业这条路,到最后,是不是能得到一个好结果?能得到解脱?能得到解脱?否则,迷迷糊糊的投下去,也不过是另演一场戏而已,这样子,这条路便也不是个好路头了,出家学佛,才能从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条解脱安乐的路,才会有个好结果。”

“我也想到要出家,可是总觉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来出家。”徐答。

“要出家,没有东西才好,如果你还有什么东西,那就不好,出家学佛是没有文字相,也没有形色相的,这是一条解脱的路,心无挂碍。你在外国求学,是不是也要帮人扫地、洗碗、作种种杂务来过生活?”老和尚说。

“是的。”徐答。

“来出家也是一样,不论你是大学生、是博士,还是不识字,也是要从扫地、劈柴、煮饭等杂务苦行开始,慢慢消除你的业障,渐渐的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脱。过去的佛菩萨,他们是这样做、这样修,而得到解脱成就,我们现在循著过去诸佛菩萨,所修习的路径而修,自然也会得到和佛菩萨相同的结果。否则,怎么称为学佛?学佛便是随过去诸佛的作为,修习而学,而不是把学佛挂在嘴边,写在文字上,放在学术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断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脚踏实地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说。

“要出家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没有世俗烦恼,可是,总觉得父母太辛苦了,这样对父母实在无以为报。”徐道。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亲眷都是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走那条生死的路,既然我们也知道要图报亲恩,就应该出家走了脱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过来,免其生死轮回苦,令他们得到解脱安乐,这才是真正的尽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法来还尽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是不离其辙,而结果也不出生死轮回,假设你现在不出家,顺父母的意思结婚,对象若不理想,父母也为你难过操心,对象若是适你的意,是否也同时合父母的意?若不能,岂不又徒增父母的难过和失望,这样,你将再以何方式,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脱父母,度历代祖先,也能报师长恩,所谓能上报四重恩,这样,我们人生走这一趟,才有个目的,有个价值,也才有一条解脱的路,否则,懵懵懂懂的乱闯乱走,再堕入四生轮回中,也就枉费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了。”

两姐妹听了老和尚开示,非常的欢喜、感动,顶礼而去。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早晚课的内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弟子下班很晚,没有时间做晚课,把早...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

为什么这么用功还会生病

有病,你怎么样对待病?当然我们要看、要治、要吃药。...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佛教词典】金土藏喩

【金土藏喩】 p0811   摄论二卷十一页云:阿毗达磨大...

【佛教词典】七种忏悔心

(名数)欲为忏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什么是小孝、中孝、大孝

大家对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什么是孝?我...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

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读书的四要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最重要...

性相二宗之争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