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不求法门

2012/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实说是一体的。这正是释迦佛所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现前终不是佛。因为凡夫被无量劫来无量的分相所缠,终日迷昏颠倒,从而不断造业,受业力的牵动,最终依然受报。但是最主要的障并不是这些业和报,而是没有将一切放下,没有立此生出世了结之大志,不信佛语,不信自己,不信因果,不明事理。只有下大决心发大愿心,行大圆满才对。为什么道心初发,刚刚坐下来想出世了脱究心上道而魔即现前了(魔有心魔、天魔之分,详见《楞严》五十种心魔相),这是做事不平等,有目的造成的。

做一切善事如有目的,皆不是真善,或恶或半或曲善也,用心不正更是大恶。行善求报者多,不求报者稀少无几。这样求的人、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遍地都有。而能将财产、念头都舍掉,一心了脱无碍之人,实属少见,从而使佛以三大阿僧祗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而所证,教众生出世成道之无为法命(慧命),竟因这样邪知、邪见、邪说、邪行而成障碍。正是这些障碍使其初发大心而退,等到自己的身体将终之时,因其求不得而生其苦,又因著相行而生其嗔,实在是可悲可怜。既然今日皈依佛了,做佛之弟子就应发愿离苦,不应没有雄心大志,不应不放下自我失去真性。每而看到群生因没有智慧迷失方向,造成心外求法,其心痛如刀绞一样。今天依佛经立十种修行大碍之说,十种不求的内容,起名叫十不求法门。

一、念佛就是念佛,念佛不与健康相挂,不求无病长寿。为什么?因为身体健康,贪恋身体而不成,欲想长寿而不成,苦相即生,使初发生西之念而舍之。其贪恋健康之人便会用一切手段爱护它(包括营养、滋味、治病等),为达到其目的,必会造种种杀业使其破戒,或为逃命免于伤亡,必伤害众生而退其道心,即然知道这个身体是个和合的因缘,有因缘必有果报,从而乐受,病苦之生成才觉因果之厉害,从而加强信行,弃恶从善。觉后才知病苦是你觉的助缘,感恩不尽,病苦即是良药。

二、人生一世,处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也不应该去求事事如意。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必然有慢高贡大之心生起。财钱上也是同样,财产多自然不注意节约,从而奢侈浪费。因地位、财产的无难,骄傲、奢侈的增大,从而不但听不进勤俭之言,节约之语,反而会看不起贫穷下贱之人,吃不下粗茶淡饭之食,甚至会对人欺压污辱,这样的人怎能证道。因为他的慧命受到损害,悲心早已丢掉。如能在患难艰苦的条件下,知这苦的根由,从而生离苦心,生悲心,发愿心,知难而离难,甘愿接收,放下便自在。

三、做好人好事还不容易,何况修心见道更是困难重重。如果究心见性一帆风顺,无有障碍,就准是你走错了路,不然就是你在欺骗大家。走错了路肯定是得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的。要想见性,只有在障碍现前之时,信不退,不向外去求什么,同时也不要去排除这个所谓的障碍,只管去问心。这个障碍既然是个缘,缘生缘灭,你与他无缘了,障碍便自灭,绝不是灭这个障,而是慧命在继续生成,这个障就是解脱之缘,烦恼即菩提,你说对否?

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时,知已难,行亦更难。难,害怕不顺,这就是着魔之相。不怕行时没有烦恼,因为你是人,还没有到究心之道,色空分别是有的,这也是应该存在的,要是无烦恼,一帆风顺,肯定会不能吃苦,放逸,松散,愿心自退,行肯定不坚。遇难自退,这样达到彼岸、证得真如绝对是不可能的。只有排除自我的成分,找到烦恼的根源何在,找到烦恼解决的方法,无我时,烦恼自灭。所以,这是以烦恼为智,以烦恼为修行方法,从而不离生活,认识人生,用正分别而去分别,以达到烦恼不恼,本无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根本上道。

五、想办什么事情不要去求简单顺利。过于顺利,心里容易产生骄傲自大,这样的后果肯定是目中无人。要知道办成什么事情,都是你的缘助,都是你的因生,绝对不只是你的能力。要不然你肯定会失去人心丧失福德,如福德不够,是办事不成的主要条件。从此要接收困难、干扰,广修福德而生快乐。

六、交朋友首先不要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如果这样,朋友是交不上的,交朋友要眼光长远,要不然必被小利迷性而吃亏,怕吃亏必吃亏,吃亏后必然要找人家的错误,作为自己发泄不满的理由,甚至造谣污蔑。这时需要冷静下来,仔细看一下这个事的来龙去脉,是否与你心不正有关。这个因就不必说了,这个缘即当下一念,这个果是吃亏没错。知道这个就应该吸取教训,心正自利利他,以利他而获自利。交朋友要交心,不要交情,亲而不近,疏而不远,避免人我是非。

七、做事不求顺利,做人也同样不求平安、舒适,真的平安你是求不到的,人生百年短暂一世,如一遇小适便失去心性,骄功自傲,目中无人,这样的后果同样也是可怕至极——我知我见狂增,慧命受损。所以要知道人在这个世界上即便出了好心,做了好事,首先应该感谢那个得到了的人,是人家成就了你好的因缘,如果没有人家的存在,你恐怕也没有好人可做。好人不好做,好事更难行。如果遇到逆境,听到别人的难闻之语,看见别人难看之面,从而应该增长你对他的可怜心,增长你继续做好人好事的信心。

八、帮助别人不要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否则就只能是好事而不能修德性。德十分重要,同样一件事情,修德是根本智,否则显得可怜千万倍。有智慧的人绝对去修德性。如果又想修德性,又想回报,结论肯定是用心不正,方法不对。因为有回报的念头即已有自我的目的,无非是非名即利,怎叫德呢?所以《地藏经》里佛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只有把福德也放下不思(但不等于它不存在,只是不思),久而久之达以见性,禅宗“三轮体空”。

九、见到有利的事情先不要考虑是否也有我的一份,只考虑是否有自己的一份,容易做出一些十分愚蠢的事。不择手段去争、抢、骗、杀之人,之事,历历在目,古今中外实不少见。在做愚蠢之举时先去思,后去想,再去做,最后阴谋暴露,身败名裂,从而臭名昭著。为了避免这愚心动,首先要知道世间一切都是不生不死的,好处与坏处都是同时存在的,你得到的同时(不知你知不知道)你也在失掉,哪个重要?德胜于名利。因为没有德,财也会离你而去。即然这样,以周济别人为享受才是高尚的道德。

十、受到委曲,被错误地理解了怎么办?首先是不向对方做什么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人家怎么能理解你,解释会造成新的误会,使误解增大。再者,解释起码也是不信因果的表现。信因果需要智慧,没有智慧也绝对不信。不信因果就不能乐受果报,反而会使嗔恨之心顿起,无明增长,继而又造新业。所以学会忍辱,忍辱为谦逊之美德。前行为德,后退也可是善。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又会有什么不好?以忍辱为上,以认头为高,这就是修行之法门。

这十不求法,可破除一切障碍。一定要明了有求之法,只有求到十分方有利益,就是求到九分也难免是障碍(佛说求不得苦)。再者求到十分便是无求,如无求,不求一分得利一分,不求三分得利三分,所以佛又说一切有相,皆为虚妄,所以使用有求之法是大智上根人的事(佛又说有求必应,即求到十分),而中根下愚之士决不敢去试行。如果真能用这十不求法,经常对照自己,检查心身,从而保持下去,在修行中虽也难免会有着魔的境界,但决不会为魔伤害。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种种迷惑的干扰,但决不会因此而搞乱身心。甚至连憎爱名利、人我是非也难免使你沾边掺杂,但心里能时时、事事瞬间提起这十不求法,必能安然走出,迷障顿时消失,从而心又能自如,决不会使你迷惑退道。

净土宗祖师明朝藕益大师,也曾给念佛十大障碍写过跋(在一篇文章写完出版时会请一些名人写一篇歌颂、赞叹的文章,或介绍此文出版因缘的文章,对作者歌颂、赞叹称为序,经过流通,又会有人自称是学生,或受其文章启发而有收获,再写称为跋,也有称重序、再序或三序。但跋往往在文后,序在文前),在跋中说:佛祖圣贤没有一个不是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即不着魔不成佛。佛说四圣谛时,苦谛位占第一,为众谛基础。同时又称八苦为修行上道八位良师益友,若稍有喜欢顺利、平安之想,不愿意接收困难,干扰之意,别说修道了,就连你那颗心也会像夏天的草一样很快就腐烂了。所以要你去学松柏,能在冰天雪地时婷婷玉立,傲雪更显松柏之本色。世界上最美丽的玉石也需要修理打磨后,才能成为传世稀宝。

百分之百的纯金,不打煅也不能成精美的饰品,钟不敲不响,刀不磨不快(你虽本性是佛,今已被迷,不改过修善,平等众生,清净自己,本性怎能现前)。哪有一位是不经多劫修行才证等觉的弥勒菩萨,更没有不经究心觉道而成就圆满的释迦牟尼佛。要想做一位圣贤佛祖,离苦证道之人,不但要经得起别人的讥笑、辱骂,还必须愉快的承认这是老师,是老师对我的恩典,把得到的这些当宝贝一样的重视收藏,从而对老师感恩不尽,生大欢喜心。而这些正是世人难以理解的,更是难以接收和效仿的。可是只有这样,才能离开这五浊恶世,生成清净平等之心,才能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登圣境永不退转(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凡夫永远不能理解。因为圣人认为是对的,凡夫不做,凡夫认为是对的,圣人认为是错的,颠倒于此。夏莲居老居士提出念佛不求境界也为此因)。

假如不懂得这些道理而单单去念佛,想生西方净土,一旦遇到困难,心稍不顺便会退道,失去信心。这样恐怕三昧与你无缘,往生没有把握(夏莲居老居士所讲全事即理,全妄即真之妙)。

所以立下这十大障碍,我们用这十不求法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一旦苦果成熟,身遇病时,行遇难时,乃至受到委屈误解错判时,这些障碍正是增加你念佛离苦的信心,真正明白了苦空即常乐之事,烦恼即菩提之理,到时也决不会怨天尤人,即然受到了智慧法语的滋润,三昧宝王你全证到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肉鸡蛋和菜炒到一块,光吃菜不吃肉行吗

问: 学佛两个多月,肉不吃,鸡蛋不吃。请教师父,肉、...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排除「如果」的观念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佛教词典】厚重

【厚重】 p0889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其定地色...

【佛教词典】文殊三昧

能发无相微妙智慧的三昧,因此智慧是文殊菩萨所特有,...

如何靠自己?健全自己?

一般人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只希望别人帮我,只要求国家...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

出门六要

每个人每天几乎都要出门。出门就要融入到大众里,所以...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

大悲水的加持与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当发至诚恳切心,...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宏英居士往生纪实

无诤念佛守本分 预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吴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