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莪。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相的方法,才是佛教教义的重心所在。

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观察、体会到,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有生必定有死,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落,开始的时候是生,结束的时候是死。而且只要有生命,就一定会老,生命的过程就是一连串老化的现象。老化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直到最后死亡,谁都不能够避免。

众生在人间是受苦受难的,并非享福享乐。即使有时候感到快乐,也是苦多乐少,而且很短暂,不可能永远维持。例如,为了吃一餐饭,我们必须先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才能吃到丰盛的菜肴,但是享受美食的时间却一眨眼就过了,所以快乐是很短暂的。

而且,苦与乐就像双胞胎,不可能分开,乐的本身就是苦的结果,也是另一个苦的开始。两头苦的中间包含著乐,这就好像前后都是火,中间地带虽然还没有被火烧到,可是被两面夹攻,仍然受到威胁。所以,乐的邻居就是苦,俗话说“乐极生悲”,正在享乐的同时,就已经朝著苦的方向走了。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就要学著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生死皆有因,生并不可喜可贺,死也并不无奈悲哀。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如此,这是自然现象。所以毋须贪爱生、害怕死,贪生怕死只会造成痛苦,自寻烦恼。

我们要知道,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死后还有另一个新的未来在等待著。就像白天工作太累,晚上非睡觉不可一样,补充睡眠以后,第二天早上起床,又是崭新的一天。

此外,生可以说是一个结果,利用这个结果,正好可以为死亡做准备。当我们死亡之后,世界上任何财产、名利都带不走,只有业报随身。所以,真正可以带走的,是我们的慈悲心、智能心和功德。因此,不必担心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看看自己现在有没有﹁储蓄﹂倒是真的。利用现在的生命好好养精蓄锐,在这个世界上多做些功德,多带一些好的业报到来生,就不必害怕死亡了。这就像我们在乡下多赚一点钱,再到都市来做义工,这不是很好吗?

由此可知,佛教虽然强调从生到死都是苦,但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消极,相反的,还能够帮助我们消融对死亡的畏惧。佛法教导我们积极地储蓄功德,在人间先做好人间净土的工作,往生时才能带著功德一起前往极乐净土,这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也才能拥有永恒、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一)冲击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藏头白、海头黑

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

【佛教词典】苏婆利师部

梵名 Suvarsaka。意译善岁部。又作苏跋梨沙柯部、柯尸...

【佛教词典】七种无常

(名数)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

【视频】梦参老和尚《福报很大的兄弟俩》

梦参老和尚《福报很大的兄弟俩》

【视频】三千佛洪名宝忏(法观法师领众唱诵)

三千佛洪名宝忏(法观法师领众唱诵)

【视频】梦参老和尚《入真实慧,对治病苦》

梦参老和尚《入真实慧,对治病苦》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以不生灭心提起佛号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昔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国的湿摩陀江边...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算命到底准不准

元朝有一名道士,自称神机妙算。有一天,三个士子结伴...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生意财源不顺是何因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

星云大师: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