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消融自我

圣严法师  2011/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如果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值的。譬如对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人,说不要钱,便等于废话。诸位不要因为听到说佛教讲「无我」,就等于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所以一定先要有我,然后才能无我。

我是什么?是生命加身体。可以用一个「十」字来标示,竖的一条线代表时间,横的一条线代表空间。在时间这条线的座标上不断地移动的是生命,昨天在,今天在,明天还在,表示我还活著,这是生命的存在;在空间这条线的座标上,我的身体要占据一个位置,或是在这里,或是在那里,不停地移动,表示我有一个活著的身体,在两条线的交叉处「+」,便是活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自我价值的存在。自我的价值,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价值是获得的成就,负面的价值是遇到的挫折,成就和挫折使人产生了爱和憎,因此爱和憎相加,也等于自我。爱什么?首先是爱自己的身体所拥有的生命,有了命,另外想爱的东西就多了,财、色、名、位、权、势等,恨不得整个世界都属于我的。可惜的是,世事无常,包括老命在内,一切的东西,都不能保有多久。因此,身体加生命,所构成的自我,是那般的脆弱与无奈。因此,自我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无常」。从观念上说,这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故也人人可把自我消融。自我消融就等于佛说的无我。

但诸位不要害怕,一听到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后,回家去就会连先生、太太、孩子都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嘛!因为自我消融,并不等于不负责任。何况无常无我,也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尚须有慈悲的责任及智慧的功能。

无常并非不好,如果当你正处在接受厄运折磨的情况下,因为厄运也无常,你就不会绝望,往往厄运过后否极泰来;因缘的转变,坏事可成善果,这种因缘就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时势环境等的配合。菩萨就是按照因缘果的法则,从凡夫转化为圣人,从菩萨完成佛果。成长到佛的层次,就是从自我的成长中,逐步完成了自我消融的境界。当在没有达到这个彻底的消融自我之前,就要练习著如何来自我消融。《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尚未来,现在的,转眼即成为过去,都只有过程而无实在的东西,所以都不能执著,执著也是幻境,如把幻境当作实有,就会变成自我的累赘。

人生的过程,犹如火箭升空,火箭从发射台发出而飞向太空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扔掉一节已经用完燃料的废物,若不扔掉就会成为阻碍火箭继续升空的累赘。人要自我成长,就像要上升的火箭一样,不断的丢掉累赘的废物;使用燃料时那是储蓄著动力的有用之物,用完了动力不扔掉它的空壳,便成上升前进的累赘。人生应当要不断地落实于现在,努力于现在;有了成就,而能不执著成就,便是自我消融。

《金刚经》里,尚有这样的几个名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是个人与另一人相处而存在;「人相」是因为我相而存在;「众生相」是从我与许多人相处而存在;「寿者相」是自我中心在时间上的延续。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便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因为有我与别人的相对比较,才有自我价值的出现。我的成败得失,是相对于别人的存在而浮现出来。一旦能够把自我价值的情执化解消融,便会体验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四相,其实就是自我的消融,也就是自我的最高人格的完成。

消融了自我的执著、自我的烦恼,便能显现出无我的大智慧以及平等的大慈悲;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无限自在与无限包容。可以称之为空,也可以称为无我、无相、无住、无念,一切都无,唯有智慧与慈悲的功能,在世间的众生群中,永无休止地展现于无穷空间及无尽时间的内外中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真假故乡

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

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

善于醒觉,不要沉迷

当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一个人,从他意识清楚的说话,到变...

我所鸟的故事

这个在佛经里,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在无量...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在不生不灭处相见

云岩昙晟生重病,道吾宗智问他:「离此壳漏子,向什么...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圣严法师:逆境也是无常的

一般人遇到无常,很可能的消极:「既然无常就不要管了...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佛教词典】无所有处定建立

【无所有处定建立】 p1086 显扬二卷八页云:又如经说:...

【佛教词典】三谛圆融

谓空假中三谛,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第一篇 空 壹前言 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楼宇烈:我学佛法几十年的体会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不仅身心疲惫...

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

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难陀尊者容貌端严,仪表堂堂,具...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美国人饮食指南》概要

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月31日联合发布新版《...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