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同事

圣严法师  2011/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个公司或团体里共事的人,他们或者做相同的工作,或者分属不同部门,但只要是为了同一项任务而工作,都可以称为同事。

佛教「四摄法」里所说的「同事」,虽然和一般所说的同事有点相通,但并不完全相同。佛法说的「同事」是让自己先认同于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自己,然后再渐渐转化他,让他得到佛法的利益,也能离苦得乐。在两部非常重要的佛经:《法华经》和《华严经》里,有几个故事,分别说明了「同事」的意义。

《法华经》的故事是说:有一位父亲很有钱,但他的儿子从小就走失了,最后沦落成街头小乞丐,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个有钱的爸爸。

有一天,这个孩子要饭要到他爸爸家里,他站在大门外说:「有钱的人哪!能不能给我一点钱或是一点饭?」由于这个孩子从小脸上就有记号,他爸爸一看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连忙派人去唤他进门。想不到小乞丐一听,以为有钱人要惩罚他,害怕得拔腿就跑,一溜烟就不见了。

于是他爸爸想了一个办法,派了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人,扮成乞丐的样子,拿着破碗去找儿子小乞丐,和他一起行乞。当两人渐渐成为相依为命的好朋友之后,这个人才把小乞丐带往有钱人家。

这时候他的爸爸特别派人站在门口等他们,假装同情他们说:「你们两个好穷、好可怜,不如替我们做一些杂工,就不用四处流浪了。」小乞丐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从最底层的杂工做起,他爸爸派到他身边的那个家人,就陪着他一起工作,小乞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后升任为总管。

此时他的爸爸已经快要死了,才终于和小乞丐相认:「其实你是我从小就走失的儿子啊!现在我就要死了,又没有其他的继承人,所以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因为小乞丐已经做到总管,他的心力、能力与胆识已足以接掌父亲庞大的家业,再加上多年来所培养的信任,让他相信父亲说的话,而愿意认祖归宗。

另外,《法华经?普门品》里的观世音菩萨,也是标准「同事」的例子。经文中说到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例如,如果被度化的对象是儿童,他就化身为儿童;被度化的对象是妇女,他就化身为妇女。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各种样貌,目的就是为了接近、教化各式各样的人,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佛法,并且和观世音菩萨生活得一样好、一样自在。

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中,有很多位大菩萨也都显现了各式各样的身分:有的是法官、有的是工程师,有的甚至身处青楼。这些菩萨化身为不同的身分,目的都是为了度化具有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的众生。

日本的道元禅师把「同事」做这样解释:「初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他同于自己。」所谓同事,是将自己融入于他所处的社会,但是并不随着社会的感染而消失了自己。融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领导社会、感化社会,随着社会的需要改变自己,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佛教徒应择正业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

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从前,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叫乔治和吉姆的邻居,但他们...

记住别人的好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别人 对我们...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推荐】11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

圣严法师《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1.断所有情缘 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

【推荐】圣严法师对生死的对话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

【佛教词典】学悔

(术语)比丘一旦犯淫盗杀妄之一而忏悔者。盖一犯此重...

【佛教词典】有能无能

【有能无能】 p0546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

地藏菩萨的净土在哪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

做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精...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