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什么眼光来看人呢

星云大师  2012/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和人相处,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人呢?

有的人用怀疑的眼光看人;有的人用妒恨的眼光看人;有的人用藐视的眼光看人;有的人用成见的眼光看人。

社会上,有的人说“慧眼识英雄”;世间上的英雄很少,有慧眼的人也不多,真正能做到“慈眼视众生”,就算不错了。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的慧眼,也就是爱人、助人的慈眼。

父母用慈眼在看着儿女的成长;师长用慈眼在看着学生的进步;长者亲人用慈眼在看着子孙的光耀门楣;国家社会用慈眼在看着全民的健全有为。好的社区邻里之间,用慈眼互相帮忙;好的机关团体里面,用慈眼彼此互相提携友爱。

人的一双眼睛是肉眼,假如给人一点关注,给人一些尊重,那就是“慈眼视众生”了。

众生当中,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在各类的众生当中,就拿胎生的人类来说:有的人小气,悭吝不舍;有的人闭塞,庸俗不堪;有的人狡猾,玩世不恭;有的人虚假,表里不一。

尽管千百万种不一样的众生,吾人应以慈眼来看他,总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假如人人都能用“慈眼视众生”的话,则世界的和平,种族的和谐,有厚望焉!

非常遗憾的是,世间人有时不用慈眼看人,而用觊觎的眼光看别人的财产;用无情的眼光对人幸灾乐祸。有的人用“看坏不看好”的眼光看人;有的用“看假不看真”的眼光看人。一双美丽的眼睛,变成是刀、是剑,多么的可惜呢?

《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游诸十方国土,以慈眼视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形象,能在每个人的家庭客厅里,被高高的供奉着。“慈眼”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在我身旁的人群里,吾人希望他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我呢?

我们都希望我的朋友能用慈眼来看我;希望我的家人能用慈眼来看我;希望我的尊长能用慈眼来看我;希望我的乡亲能用慈眼来看我。但是,聪明的大家,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人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

种种的方法,个人的用心不同,经常用这个心,你就是菩...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钓鱼,残忍的雅致

佛子们,尽量劝别人不要钓鱼。曾几何时,钓鱼,一直被...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

人为什么不能将爱放大一点

曾经有一则新闻,嘉义有一位喜好钓鱼的父亲,有一天带...

慈悲的复仇

禅海从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

它们灭绝只因善良

树虎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星云大师《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总觉得人生无...

星云大师回忆母亲的感人事迹

身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历代前贤为根,努力发扬他们...

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难得今天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佛教词典】常住

(术语)法无生灭变迁谓之常住。常住有三种。又常住物...

【佛教词典】龙胜

龙树菩萨的别名。...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参不到主旨

一个心猿意马、六神不定的沙弥,问释修禅师:你天天打...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的护法神太厉害了

我当年在云居山,山底下有位姓徐的,五十几岁,他就租...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