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宣化上人  2017/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参禅即是“静虑”,净到极点,什么思虑也没有了,所谓“净极光通达”,必要净到极点,智慧光才显露,而能开悟。净不到极点,则光不能通达,也不能悟。欲净到极点,必要本着六大宗旨。

一不争

世界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坏?因为人人都争。这包括争名、争利、权、争地位,最严重的是争色。人心里常与自己斗争,一会儿想修道,一会儿想发财,一会儿又想吃好东西,自己与自己常不平安。自己心里有斗争,人与人之间亦互相冲突。为什么冲突?因为争利益;为什么要争利益?因为想维持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着色欲而成立的。为了维持这个色欲,保护自己的家,便引致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次而导致家与家争、国与国争,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起初是一国内国民与国民争,进而与其它国家纷争,推而广之,扩而充之,则世界与世界争,星球与星球争,造成水火不兼容之局面;宇宙内大战争,皆由这一念的争心而起。因此,我们坐禅,先要把这个争心停止。

二不贪

再深一步研究,争心后面有个军师,就是贪心。贪名、利、财、色、食、睡,贪得无厌。

三不求

人为什么贪?因为在贪心后面有求心所驱使。这个求是非分之求,向外驰求,见到别人的东西,则欲占为己有。

四不自私

人为什么向外驰求?因为后面有自私心作怪,处处为自己着想。自私的人什么都怕;因为心有黑暗不够光明磊落,总怕自己吃了亏,所以心里常常恐惧。

五不自利

由自私心的驱使,进而专为自己利益谋算。

六不打妄语

既然已犯了争、贪、求、自私、自利这五大宗旨,便会打妄语。打妄语的初衷,乃为了保持自私自利,故变个方法骗人。

修道人要停止这六种妄想,才得到平安,你若有此六种邪见,则昼夜六时都不安宁。若能停止了它,则心里安宁,天下太平,什么麻烦都没有。为什么有麻烦呢? 因为有此六种邪见,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只差一点点,便天天忧愁,又愁天塌,又怕地震,又怕太阳失去光明。忧愁太多了,弄到眼花牙掉,发白面皱,不知什么时候又要去见阎王。这皆因为不明白做人之基本道理。修道要明白六大宗旨,心里才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

现在每次略讲开示,将来大家把道理明白了,就不需要讲。坐完出静后,就要“行香”、“跑香”。跑香时,你也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就自然地持戒、布施(布施一切坏习气)、忍辱、精进、禅定,而得到智慧。参禅时六度齐修,皆有连带关系。现在大家未明白道理,故多讲一点;将来明白了,则不必多讲。参禅是要实行的,譬如你说读书好、读书好,但你却不读,则没有用处;你说坐禅好、坐禅好,若不去坐,也没有用处。必要拿出宝贵时间,修此微妙法门,谁能净极光通达,谁就能开大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贪心之害

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

星云大师对慧的开示

什么是真理?世间上的人,都喜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要想彩票中奖应念哪尊佛号

问: 请教您,彩票中五百万以上大奖,念哪尊佛或菩萨...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

宣化上人的新年祝福:凡事忍耐受得了

先祝你们各位新年快乐! 本来我想很早就到这儿来,但是...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争第一

现在参禅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做比赛来争第...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是照妖镜

一般的学者说:《楞严经》是假的,不是佛说的,又有什...

【佛教词典】名言种子

又作名言习气、名言薰习、等流习气。略称名言种。三种...

【佛教词典】魔乡

相对于净土而言,乃指六道轮回而污浊迷惑之娑婆世界。...

解富贵荣华 破千万烦恼

「人生」这两字看来很简单,但是最复杂的就是人,例如...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问: 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医学研究证明,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及基因的突变,都...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

办丧事不要用荤,否则会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儿子...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