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净界法师  2023/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一般来说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它这个果报应该是异熟果,不应该现在得果报,都应该是来生到地狱去。这个地狱的火是怎么得来的呢?你现在起烦恼这个火,它在你心中烧啊,它累积的一个力量,以后你就到地狱去烧这个火。

一般来说是异熟,是来生得果报的,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这个力量太大了,力量太大的时候,它会今生得果报。就像这个术婆伽,今生发动欲火,现在就烧出来,不要等到来生到地狱去烧了。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那么色身都烧了,何况它不会把我们心中的无量无边的善法给烧掉了呢?

这个古人的养生之道,不管你是学气功,不管你是用身心饮食来调色身,这个关键,这个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道家强调清心寡欲,就是你今天如果不能清心寡欲,饶你把气功学得多好,把身心饮食调得多么恰当,你的身体是好不起来的,你的内心当中经常起贪欲的烦恼,贪财贪色贪名,心中老是有一把火在那边烧,你身体怎么好得起来呢?

所以说,这个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因为这个心,心是生命的主宰者,关键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讲出这个世间的过患,站在一个调身的关键,你应该要调伏贪烦恼,因为贪烦恼是火。其次呢,站在出世间的功德来说呢,贪欲之人去道甚远,说你心中起贪欲呀,你跟这种清净的圣道,跟这个念佛三昧呀,距离是非常的遥远。

说你这个人呐,也很难得,每天也不断的做定课,打佛七你也来参加,但是你修了半天,内心当中一点道的功德都没有,还是一样散散乱乱的,还是一样颠颠倒倒的。怎么回事呢?就是你心中有一把火把你的功德都烧掉了。为什么你们同学,大家开始修行的时间也差不多,你做定课,我也做定课,但是你怎么内心当中不断的增长,他的内心当中一点都没进步?这个当然,世间上的事情会有各式各样的相貌出现,它就是有各式各样的因缘,没有一件事情没有因缘就能够出现,不可能,各式各样的因缘它就有各式各样的果报出现。

就是说,贪欲之人去道甚远。因为你也不对治贪欲,你经常放纵你这把火在心中烧啊,你一天到晚虽然也拜佛,一天到晚想要去买股票,那么你拜了半天佛你也没有什么进步,就是把数目记下来而已,内心当中跟这个道,一点都不相应。

这个地方,贪欲之人去道甚远,圣道跟世间法是不能共存的。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因为这个贪欲呢,它是一切恼乱的依止处。就是说它会引生很多很多扰动的情况出现,不寂静。那么若心着欲,无由近道。一个人贪欲心太强,对于世间的东西贪得太重,你就很难接近无漏的圣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阿阇世王杀父篡位

佛在世时,领导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达多,他...

不要烦恼明天怎么办

话说两个来问道的僧人,都被赵州禅师叫到茶堂吃茶去,...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渡河

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在河的对岸讲法。有许多比丘想渡河...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最突出的特点...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

【佛教词典】婆罗门国

梵名 Brāhmana-de?a。印度之异名,我国亦称锡兰为婆罗...

【佛教词典】风幡

(地名)传灯录五,六祖章曰:仪凤元年,届南海,遇印...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问: 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 皈...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报

(一)长寿: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

弥陀的名号能治病靠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

抄经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

股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真可谓被这个股市...

三法印

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

这个荣耀,又有什么能再超过呢

原文: 莲之为物,虽出淤泥,体常清净。人能一切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