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25/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个假观其实是法华三昧的关键。前面那个“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是修学一心即空观。

诸位!前面是安住,是修行的前方便。观心即假,具足十界十如,才是修行的关键。《法华经》怎么启动佛陀的法界?怎么在污泥当中启动一朵莲花?就是,往下看,观照十法界十如是。

一、心即实相,初观为因,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

前面是安心,先把心安住。安住以后,开始观照了。观照的目的就是启动佛法界。我们看天台智者大师怎么说。

“心即实相”,我们一念心性当体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当体”就是中道实相。所以中道实相不要去向外追求,本来就是中道实相。说,我为什么不是中道实相呢?因为你现在是打妄想,你现在是一念心识。但是,如果你把它回到原始点的时候,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就是真空妙有的。

前面讲真空,那怎么启动妙有呢?修即假。“初观为因,观成为果。”所以你开始修观的时候,已经成就成佛的因;观成以后,就是成就佛的法身的功德。观照一念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有两个好处:第一,“恶觉不起”,对烦恼产生调伏;第二个,又产生好的引导。“心数尘劳”,种种心识的活动,或者一个或者多个,都能够转烦恼成菩提,“是为观心”。

诸位,观心是成佛的捷径!改造生命,从行为上改造那叫做远路;先从思想改造是捷径。就是说,我们要成就佛陀的功德,第一件事情,先透过一心三观把自己的思想改造成佛陀的思想,就是先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那么,佛的知见是怎么回事呢?就十如是了。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关键的核心思想。就是十法界十如是。

《法华经》说,我们在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首先,观察它的相状。相状就是表现在外的,叫做相状。天台智者大师把这十法界分成四块:第一个,三恶道的相状是苦恼相;第二个,三善道的相状是安乐相;第三个,二乘的相状是涅槃寂静相;第四个,佛菩萨的法界叫做悲智双运的相状。四种相状。可以对照附表一,它有十界差别。

什么是“性”呢?隐藏在内的习性叫做性。这个“性”就是思想。有四种思想:三恶道叫增上恶念,三善道是增上善念,二乘叫出离心,佛菩萨是菩提心。就这四种相状就配四种性。

什么是“体”呢?“相”跟“性”合起来就是一个五蕴的自体。如果是三恶道,那就是一个摧折身心的五蕴自体。摧折就是很痛苦了,刀山油锅了。如果是三善道就是“升出色心”,就是安乐的身心自体。那么二乘人的身心世界呢?叫做素法身。素就是空空荡荡,很寂静,但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庄严,就是素法身自体。佛陀的法身叫无极妙法身,一念的清净心、无量的功德庄严,叫做妙法身自体。

有了这个相、性、体,就有这个“力”。“力”,就是有它潜在的功能,还没有表现出来叫做“力”。

表现出来叫做“作”。就是遇到因缘以后,生起善恶的功能,显现出来种种身口意的造作,叫做“作”。

那么,造作以后,就成就一个因种。这个因种可能是三恶道的因种,也可能是三善道的因种,也可能是一个二乘的因种,也可能是佛菩萨的因种。这个种子遇到种种外在环境的熏习增长,就有助缘的力量,最后变成果跟报

这个果是偏重内在思想,叫等流果。比方说你以前如果是烦恼很重,某种程度你过去生刚从三恶道出来;要是有些人比较善良,他就是从三善道出来;那你一个人喜欢寂静,你过去生就算没有出家,你也应该修过出离法。你看有些人他一出生菩提心就很强,他前生受过菩萨戒的,或者听过《法华经》,所以他有那个等流的果,等流习气。接着有他的报。这个是异熟果报的受用,他有快乐、痛苦果报的受用。

最后是“本末究竟等”。这个本就是最初的“相”,末就是最后的“报”,是平等地安住一念心,也就是说,皆是唯心所现,如幻如化。

诸位!这个是《法华经》特别的地方。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修学,从外在的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法华经》不是。注意啊!一个人改变因果的捷径——从内心改变!你只要能够从一念心性,透过观照启动佛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就可以了。当然,作为初学者关键在相状。因为如是性,这个心是不可捉摸的。我们现在是借相修心,我们要借悲智双运的相状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我们透过涅槃寂静的相状启发我们的出离心。

你看《法华经》到最后你说,我去哪里去找悲智双运?我看每一个人都不是悲智双运!要读诵《法华经》啊!你在凡夫法界很难找到佛的法界的相状。所以,学了《法华经》这种大乘经典以后,那你要多多读诵经典了,就是借佛菩萨的这种文字的功德相来启动我们的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

星云大师《命运靠自己》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

【佛教词典】四信五行

为大乘起信论之法相。四信,指虔信真如、佛、法、僧三...

【佛教词典】驴前马后

(杂语)随逐驴马前后之奴隶也,指斥凡人之识情分别。...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古泛指...

星云大师: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

《中阿含经》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以爱为食...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狮子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当佛说狮子虫的时候,譬...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如亲四怨的冤家

什么叫做如亲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说看上去好像亲人一...

往生有没有征兆

前几个月,在莲因学院斋戒会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