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印光大师  2016/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

复周伯遒居士书

不执著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也。终日穿衣吃饭,侈谈不执饥寒。与终日枵虚,不得杯水粒米,饿且将死,而谓人曰,吾视龙肝凤髓,直同秽物,思之即呕,况其下者乎。同一空谈耳。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

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著,弃捨幻妄,卒得贯通诸法法门。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

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所以永明莲池等,观时之机,极力主张净土法门也。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注:净土法门)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大无不包,细无不举,本一心以建立,随机宜而说法。虽则名为出世间法,实则圆具世间一切善法。虽则毫善弗遗,而复一法不著 (不著,谓不以为德,不自满足,若以不认真行为不著,其误大矣)。唯其不著,故其行得至究竟。古今凡懿行过人者,多由学佛得力而致。由是即凡夫心,契如来藏,于一一法,悉能达本穷源,亲证实相。虽则理致幽深,而复随根大小,悉皆能入,尽世间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也。

须知无量法门,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求其摄生普遍,利济无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断烦惑,不历异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唯净土法门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以其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故能如大地之普载万象,大海之普纳众流也。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谓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了无主宰之实我可得。法空者,于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即是其义。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实相。由破无明,证实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

实相者,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最为真实,故名实相。此之实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喻如衣里明珠,由不知故,不免贫穷。非曰在迷凡夫与证真谛之二乘,无此理体也。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

背麻的人

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规范身口意三业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

妙观察 善分别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

印光大师:佛视众生皆是佛

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

原文: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

【佛教词典】死风

(譬喻)以风灾譬死也。涅槃经十二曰:如风灾起,能吹...

【佛教词典】具四功德方获四种妙陀罗尼

【具四功德方获四种妙陀罗尼】 p0826   瑜伽四十五卷...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个全方位的展开,这全方位展开...

睡觉的10个禁忌

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

【佛学漫画】生活中能不断佛号,才是真正的功夫

冬瓜和尚的故事...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推荐】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问: 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

大多数失败的婚姻都是自毁的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美满的婚姻都是双方不断妥协的结果...

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

圣严法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的变化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

大安法师:破除对身体的执着

这个身体的这种污秽、不净。我们每天都跟四条毒蛇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