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印光大师  2023/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从而证得真常法身。所以自佛陀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怎奈法道衰颓,时久弊生。如今的出家人,大都焚化了事,不依制度。常常有在病人临终咽气之时,就匆忙为其穿衣、搬动。等到入龛一二天后,就进行焚化的情形。可以说是严重地违背了佛制。

佛说人有八识,就是能知之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为意识。第七识为末那,也名为传送识。第八识为阿赖耶,也名为含藏识。人出生的时候,就是这第八识,它最先来。七、六、五识,次第后来。等到人死的时候,也是这第八识,它最后离开。其余的几识,次第先离去。这第八识,就是人的灵识,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

然而这第八识既然是灵魂,所以人在最初受母胎时,它便先来。所以小孩子在母胎中,就已经是活人。等到人死断气之后,它不会马上离去,必定要等到全身冷透,没有一点暖气,第八识方才离去。第八识离开后,这个色身就毫无知觉了。如果身上还有一处稍有暖气,第八识就尚未离去。搬动触著亡者,他仍然知道痛苦,这个时候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如果稍微触著亡者的身体,那么他的痛苦最难以忍受,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察佛经中说: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果人还有暖气,那么就有第八识在,识在那么寿命就尚未终结。自古以来,有许多死去三五天而又活过来的事迹,详细记载在文献典籍中,明明白白,可以稽考。儒教中也有三日大殓的礼仪。因为眷属恩爱难舍,还期望亡人万一又再活过来。像我们出家人,虽然并不期望亡人复活,但也不能不体会亡人的痛苦,匆忙搬动,以及焚化,这样做慈悲之心何在?

古人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同为人类,又何况同为佛弟子呢?况且人的心情痛苦到极点,瞋心容易生起。因生起瞋心的缘故,最容易堕落。如佛经中说:阿耆达王,建立佛塔寺院,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失手掉在国王的脸上,国王感觉疼痛,生起了瞋心,死后堕入蛇身。因为他造塔建寺有功德,后来遇到沙门,为他说法。因为闻法的缘故,于是脱离蛇身,得生天道。

看到这个典故,可知亡者神识没有离开的时候,就进行穿衣、搬动,以及马上焚化,使他因为疼痛生起瞋心,就更加堕落了。难道不是狠心违理,故意施以残忍狠毒的手段。应该想想我与亡者有什么仇恨,竟以好心而作恶缘。如果说这些事渺茫虚无,无从稽考,那么经典中所记载的,怎能不信?

近来种种流弊,总是因为活着的人,不怜悯死者的痛苦,只图迅速使事情了结,所以没有时间仔细察看亡者的冷暖,因此习以为常。纵然有人说到这些,反而笑他迂腐,致使亡者有苦难伸。

呜呼,世间最痛苦的事没有超过生死的。出生时,如同活龟脱壳;死亡时,如同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祈愿诸位照料病人的人,细心谨慎,千万不要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其心散乱。也不要悲哀喧哗。应当劝导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来求往生。另外,应当在旁助念,令病人随自己念佛的声音,心中系念佛号。

如果有钱财,应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听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那么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使没有钱财,也应该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的法缘。

至于安排后事,千万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说。只应敲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进入病人的耳中,使他的心中常不离佛。木鱼的声音混浊,临终助念,一定不能使用。随任亡者或者坐或者卧,千万不要移动,大家专心念佛。等到他全身冷透,神识已经离去。再延迟两小时,才能洗浴、穿衣。

如果身体冰冷转硬,应当用热水淋洗,将热布搭在臂肘、膝弯等处,一会儿就能恢复柔软,然后盘腿入龛。等到一切事务完毕,尤其必须长时念佛。所有诵经、拜忏等事,都不如念佛的利益广大。凡是一切出家、在家的各位眷属,都必须依照而行。那么活着的和死去的人,全都能得到大利益。

另外,我佛涅槃,原本是右胁而卧,所以入棺荼毗。现今之人,如果随顺亡者自然的姿态,坐着往生的人,入龛;躺卧往生的人,入棺,尤其得当。但是现今的人沿习成风,恐怕不以此为然,也只有悉听尊便。

至于人死之后的善恶境相,原本有真实的依据。超生善道的人,热气从下向上升。生到恶道的人,热气从上向下降。如果全身都冷,热气归到头顶的,这是生圣道;热气到眼睛的,生天道;热气到心口的,生人道;热气到肚腹的,堕饿鬼道;热气到膝盖的,堕畜生道;热气到脚板的,堕地狱道。所以有偈颂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生死大事,人在所不免。只有死亡这件事,最应慎重。照应病人的人,应当以同体悲心,助成病人往生的大事。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没有一点差错。想求自利,必须先利益他人。叙述这些,遍告同袍,恳祈每个人都要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该怎么办

问: 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古今聪明人一大可怜可悯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见,必至矜己傲物,排...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佛教词典】优填王

(人名)Udayana,旧称优填,于阗。新称优陀延,邬陀衍...

【佛教词典】陀罗经被

(物名)清制。王大臣薨。赐陀罗经被。被以白绫为之。...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

《药师经》三个经名的含义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地藏十轮经》上说,世间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用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