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  2011/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难胜地

学佛的因缘确实很难得,佛教中有一句话:「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要得到这个人身,在六道轮回中确实很困难;得到人身又能听闻佛法,更是不容易!有人很有心想深入佛法、依循真理,但也要因缘具足才能如愿。今天我们有福亲近佛法、实行佛陀的教法,是多么有福啊!听以更要知福、惜福。

菩萨人间化

学佛,要学习当人间的「活菩萨」,学「生活中的佛法」,将佛法应用在人与人之间,将菩萨「人间化」。学佛要先行菩萨道,要如何才能「即身成菩萨」呢?必须一层层、一步步地向上迈进。

世间一切的苦恼,大都因瞋恨而起;小则影响个人,大则波及整个家庭、社会、国家。

记得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五十多年前分别被美国投掷了一颗原子弹。使得当时整个广岛像座废墟一样,死了几十万人。几年前,世界环保单位去当地勘察,发现尚有原子尘存在,而它所导致的病变还在陆续出现中。一颗原子弹的威力,竟然造成如此重大的惨况和苦难。现在则出现更厉害的化学、核能武器,多可怕啊!

这些苦难的罪孽,究竟从何生起?完全起于人们的愚惑无明,而起贪瞋痴毒念,才会演变成残酷的心态,甚至会毁灭人间的幸福。所以,学佛人应去除贪瞋等毒念,每天都要殷勤培养欢喜心,接受当天的人与事,唯有勇于承担,才能付出无所求而得轻安欢喜自在,成就初地菩萨。

另外,无烦恼,无挂碍则是第二「离垢地」。离垢等于「持戒」,做人的规矩要好好把握,心镜要勤于擦拭;把心镜擦得雪亮,就能照出世间一切的真相。

无垢污的心地就是「发光地」;此时,我们的智慧就能发挥在人与人之间。除了能照耀自己心地的黑暗之外,还能照耀人群,这就是第四地「焰慧地」。

慈悲济世的精神就像一股清流、像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凡是有心人,自然能洗涤自我的烦恼,学习教富济贫,使得人人快乐,这就是智慧的功能已经照耀于人群。

禅定与断惑

接下来是第五「难胜地」。真正想要学佛就必须步步上升,套句现代人的话,称为人格升华。何谓「难胜地」?也就是「六波罗蜜」里的「禅波罗蜜」。学佛要修习「禅定」,心能定下来,就能达到禅的境界。如何让心定下来呢?要断除「思惑」,将心中的明镜「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且不是一曝十寒。

比如:看到东西发霉,天气正好艳阳高照,就赶快把东西拿去晒一晒,之后又把东西收藏起来,时日久了再拿出来,还是同样会发霉,这样就达不到效果了。

若能时时用心观照,就能常保平静,也就没有利害得失的挂虑,常常处于「定」的境界中。但是,修行不只是学坐禅而已。其实,「禅」的真正定义为「正定」。正,就是不偏差。心要时时守住「诚与正」,绝对不可「想的是一回事,说的、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若是如此,就缺乏信用了。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挽,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的基础若是少了「信」字,就像古代的车子少了主轴一样,根本无法行走。人生的道路要走得很平坦,就不能缺少「正信」,没有正信,行为容易有所偏差。所以,学佛要修得「禅波罗蜜」。

修行若是达到禅的境界,则担柴运水无不是禅,举手投足无一不是禅。过去有一位修行者,请教一位祖师:「如何才能达到禅的境界?」祖师只回答他一句话:「无烦恼。」但是,他一直参不透是什么意思。

有一天,他正打坐时,祖师从那儿经过,就拍拍他的肩膀,问他:「你在做什么?」他抬起头来说:「我在坐禅练功夫啊!」

祖师说:「你坐禅练功夫要做什么呢?」

修行者回答:「要成佛啊!」祖师听完,未发一言就走了。

过了几天,祖师端了一盆水来,然后在大粗石上磨砖;他坐在庭院里很认真地磨着那块砖。修行者看了觉得很奇怪,趋前问道:「和尚,你为什么在磨砖呢?」

祖师就说:「我要把砖磨成镜子啊!」

修行者说:「砖只会越磨越薄,怎么可能磨成镜子?」

祖师微笑说:「既然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你坐禅又怎能成佛呢?」

虽然这只是一则小故事,里面却充满了哲理。学佛不只是坐禅,一味坐禅非但不能解脱,也不能成佛。

真正的学佛,是要修练我们的心,在任何境界下,都要能保持一分定力。时时刻刻都很清净,对于任何境界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真空与妙有

学佛人想登上「难胜地」则必须断惑、断烦恼,并且要了悟「真俗二谛」。何谓「真、俗」二谛?以物质而言,它在佛理中,可以从「有」分析到「无」、把「整化为零」,因为它是四大假合的物体,从真谛来讲,到了最后就是「真空」。但是,我们也要回复到俗谛,因为我们生活在人间,所以,要了解物质「化零为整」的功用,它可以把没有的东西、组成有的东西,这称为「妙有」。

因为若只是谈「真空」,则容易陷入「断灭空」,认为一切都空掉了,还计较什么呢?观念偏差的人就会说:「既然都是空的,那造恶有什么可怕呢?造善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此变成造恶不可畏,造善也没有可喜之处,这就大错特错了!

在「真空」里有「妙有」的存在。我常说:「种子如毫芒,它很小,却可长成一棵合抱的大树。」「因」明明是有的东西,就像种子里面蕴含着生命一般,可是整棵大树的形状并非包藏在种子里面,这就是「真空」一旦种子与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缘和合之后,那颗种子就会长成一棵大树,这就是「妙有」。

而「俗谛」就在妙有之中,随着因缘而「化零为整」,因为「有」,就得好好把心修好,避开「有」的障碍。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有烦恼,而是受到环境的染着,增长了无明烦恼:也不是每个人都缺少欢喜心,其实欢喜心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修行就是在培养这一念心,才能常常欢喜自在,不被境界所转,这样就是「禅」。

我们对「真俗二谛」若没有障碍,不相互冲突,就可以体会到「真空」的道理。

譬如:修行者既已出家,追求真理,就应以佛法的真理引度父母,使他们蒙受法益得安乐,这是出世的大孝。在家人则是给予物质的回报,这就是「俗谛」,世俗的孝道。兼顾这两种孝道是我一直提倡的,这样真谛、俗谛就不会相互冲突,可以成就真俗二智。若能推而广之,在菩萨道上做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修而无修」,到达自在解脱之时,就能达到「难胜地」的境界。

不过,要经过这阶段并不容易,因为凡夫心随时都在动摇,有的人有很好的修行环境,但是,才刚安定下来,又经不起一颗小沙粒的撞击。所以,必须具足毅力与勇气,才能顺利地迈向第五地——难胜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让你静心的34条法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跨越心灵的栅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乱发脾气是显示自己无能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献扑满,我问孩子:「这些钱要做什么...

要学做自己的主人

人生,迷迷糊糊地来,懵懵懂懂地离开。这辈子,我们到...

证严法师: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

【佛教词典】竺法力

东晋译经僧。又称释法力。西域人。道行清高,善通方言...

【佛教词典】分位同行相应

【分位同行相应】 p0385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分位...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小心你的口业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

花椰菜能预防皮肤癌

花椰菜中含有的异硫氰酸盐能帮助人体免受紫外线伤害,...

有位老者皈依后一直睡不着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法师今天我遇到一位老者,他说:今年4月份皈...

八个修行中「错上加错」的问题

人犯错很正常,因为圣人给了我们理由,那就是:我们不...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

星云大师《为什么》

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为什么?...

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

【推荐】会性法师: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记念佛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

(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