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三难,弃命必死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弃命必死第三难;

红尘难忍生别离,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慧命在人间;

悲智力行菩萨道,弃命必死并不难。

人生世间,最主要的就是有心境上的烦恼,所以才会事事皆困难,分分秒秒也困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弃命必死第三难,红尘难忍生别离,贪生畏死人之常」。人最尊贵的就是生命,每个人都很怕死,有谁愿意放弃生命?虽然有生必有死,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够真正看开生死问题的人却不简单!

以医院里的情况而言,多少人一听到病痛,心情就会变得很痛苦、惶恐,难得自在;在生死边缘不断地挣扎,即使医师已经宣布药石罔效,他仍是无法放下。尤其我们身处红尘,也就是在凡夫的世间,生离死别种种难舍,实在是苦不堪言!看看世间有多少人为情、爱的分离而痛苦。

乞讨芥菜子

佛世时有位母亲,她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往生了,这位母亲痛不欲生,乃至发狂,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希望孩子可以再度复活。她同样也到佛前祈求,佛陀看她已经无法冷静了,只好告诉她:「你的孩子能救活,但是需要你去付出、去尽心。」

当母亲的只要有一线希望,不论需要怎样的付出或尽心,她都在所不惜。佛陀就说:「你去向没有死过人的家庭,讨芥菜子。」芥菜子在印度是很普遍的东西。这位发狂的母亲听到佛陀这么说,神智暂时清醒了一些,她先将孩子放在佛陀面前,自己就到每户人家去乞讨。虽然芥菜子家家都有,但是她却找不到没死过人的家庭。

从日出一直到日落,她仍然空着双手,以惨淡的心情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问她:「你有没有找到不曾死过人的家庭,讨来芥菜子?」这位母亲对佛陀说:「芥菜子家家都有,只是没有不曾死过人的家庭。」佛陀就说:「人生有生必有死,生命无常,没有固定的年限。人人皆是因缘聚合而来,因缘消散而离开,你又何必苦苦追求?」

妇人听到佛陀慈祥开示的声音,神智逐渐安静下来,心开意解。她了悟生命是无法强求的,既然人已经往生,不放弃也无奈。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谁能忍受最亲最爱的人与我们生离死别?实在是苦不堪言!

「贪生畏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们从来没听过「保命畏死」的人就不会死,所以生死是自然的。不过现代的人,大家都很爱惜生命,讲究的是享受、营养、放轻松,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不知空过多少宝贵时光。我们若能有所觉悟,了解生命随着分秒时日不停消逝,如此一来,我们会更懂得利用生命,在人间多造福业、多修慧命。福业就是利益社会人群,以现代名词而言就叫做福祉。

人身难得,既然有了人身,就应该善尽人生的义务,佛陀教我们要爱护一切众生命,更何况是人类群体!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为他人付出造福,生命又有何意义?

留得慧命在人间

佛陀来人间,原本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家庭亲情的幸福,但却放弃一切而修行。他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延长众生的慧命,利用觉悟的智慧来造福更多人,开启更多人的心灵智慧,这就是佛陀的生命价值观。

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也应该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不要在俗做事怕负责任;而出家修行又怕吃苦,这样的话,在俗辛苦,出家也不轻松,那到底该如何是好?做人应该为众生负起责任,所以出家就是要荷担如来家业,宣扬佛陀的精神,引导人人走上这条康庄大道。

不论是为人群付出,或是为道业精进,时间还是照常消逝,所以必定要把握生命,分秒必争。我常常说生命没有所有权,哪怕它是最尊贵的,无常一来呼吸一停,万事皆休。既然没有所有权,还有什么好保护?但是,我们可以好好善尽使用权。有一秒就用一秒,用一天是一天,用一年是一年,若能透彻了解生命的价值,有朝一日在生死的关头,我们就能安心,也就能放得下,不会有生死挣扎的痛苦。

学佛,就是要学得自在,放下,并且懂得把握生命、善尽人生的责任,这才是学佛者真正的本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如此自然,我们若能好好运用,生命虽然消逝,但却能「留得慧命在人间」。

「悲智力行菩萨道,弃命必死并不难」。我们如果知道人生必定有生、有死,那么人的身体虽然败坏了,但是慧命却可以永远留存。你为人群做了多少,你为人生觉悟的道路开垦多长,这些都将永留世间。修行最重要的是具足悲智;悲,就是慈悲。我们不要只顾自己的身体,应该要有生命共同体的观念,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态。

不只是将大地众生当成自己的生命,还要发挥智慧。身体病了有良医可以守护;当我们的智慧生病时,却要靠自己好好地守护慧命。如何利用身体的价值,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定要「悲智力行菩萨道」,以慈悲智慧的力量,好好去推行菩萨道,若能如此,弃命必死并不难。

我们要有无常观,才能更珍惜时间、精进力行、选择佛陀智慧的康庄大道,向前迈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人生和晚上做梦一样,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

【推荐】理直要气和,得理要饶人

人性本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善良本性,但是在尘世中...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佛教词典】寸丝不挂

(杂语)传灯录曰: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

【佛教词典】无根信

初不知恭敬佛、法、僧三宝之无根(无善根)者,后因蒙...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么吗

如果有人从坟墓中拖出一具肿胀、溃烂、脓血淋漓、血肉...

晚年要是受了病苦,一定要忍耐下来

问: 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虽不是立即会死亡,...

证严法师《堕落多因贪心重》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