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六难,忍色忍欲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忍色忍欲第六难;

欲海无边千尺浪,贪婪色欲心煎熬;

财色名利欲难忍,不念无常毁前程;

知足常乐不贪恋,忍色忍欲有何难。

学佛就是要让心能日日平静,时时不动念,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地控制心欲。佛陀说修行的心态,有二十种困难——「佛说人有二十难,忍色忍欲第六难,欲海无边千尺浪,贪婪色欲心煎熬」,心的欲念一起就无法平静,时时起心动念,难以控制。所以修学佛法,无非是要克服这分心欲。

然而,有了外面的境界,难免就会产生贪欲。看看孩子刚出生,洗好身体,就开始有食欲,这是与生俱来的现象。

长大了他就会要求穿好的、住好的,一切行动都要方便,这是现代人生活中最起码的追求。但是,好往往还要再好,于是层层追求,欲望无穷。此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见了投缘的,就生起爱欲贪求,求不得,就起烦恼;求得了,又难分难舍,一旦分离就会苦不堪言。这都是对外在的追求,所造成的困难。

心中对境若有了贪念,这念心要静下来实在不容易,所以佛陀说「忍色忍欲难」。我们要知道,一旦欲念太大时,就会像千尺的浪潮一般,吞噬我们的身心,所以佛陀不断警惕我们,这种如海的波浪实在很危险。

又有另一种擘喻,欲念不只如海,也如火;就像一个人背着一捆干的柴草,明知前面有一堆火焰,不但不闪避,还跑向大火,这是多么危险!干柴草一碰到火,不就会惹火上身吗?所以色的贪欲,不只是欲海无边,惹起千尺浪使自身灭顶外,也像背着干柴草冲向火堆,不免惹火上身。

佛世时,有一户人家的女儿长大了,父母想为女儿选择好的对象,偏偏女大不中留,女儿有了自己喜爱的人,对方的家境很贫寒,但是他们努力争取,最后终于结婚了。这对年轻夫妻虽然很恩爱,家庭却很贫困,为人父母的爱女心切,一直想尽办法,要将女儿从贫困的家庭中带回。

然而这对恩爱夫妻难分难舍,纵使父母千般阻拦,也强力争取,但他们仍坚持彼此厮守。最后父母只好趁女婿不在家时,将女儿强行带回娘家。女婿回到家里,发现太太不见了,也心急如狂地四处询问,村里的人就告诉他,太太被父母强制带回去了。

他急忙赶往丈人家,并且带了一把刀在身上。到了丈人家,他一付来势汹汹的模样,让大家看了很惊吓,也就老实告诉他太太在后面墙外织布。年轻人直冲到太太面前,急急地问:「你要跟我回去,还是要留在这里?」太太一时情急,答道:「我想回去,但是由不得自己。」

这位年轻人一听:心想:两个人想要好好地生活,过着平顺没有困扰的日子,却无法完成心愿!所以,他就拿出刀子剌死太太,而自己也同归于尽。这就是因为恩爱难割舍的结果。

消息传到佛陀耳中,佛陀非常慨叹地说:「凡夫就是颠倒!为了爱欲而毁灭自己;为人父母者也是为了爱,反而毁灭了自己的女儿。这都是心的一念无明所造成,彼此受情爱牵制,真是可怜!」

贪迷财色毁前程

不只佛世时如此,现今每天的社会新闻,哪一天没有情杀、凶杀等等的事件发生,这都是因为一念贪心色欲。情欲难收,就会因爱生恨,因恨成仇而互相伤害。为了情欲毁灭前程,造成很多人生的苦难。

此外,在民国八十九年七月中旬,有两位姊妹到加拿大游学,却发生一死一伤的惨案,这也是出于凶手无法忍得一时的贪婪心所致。后来这个事件破案了,凶手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平日靠打工为生,看起来也很老实。但是案发当时他心中生起贪念,原本是要劫财,看到这对姊妹忽然生起了色欲心。

后来,因为这对姊妹反抗,所以变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她们的父母很心痛。而犯罪的人,其实每天的生活都很惊惶,日子也很难过,最后破案了、被抓了,未来的日子又要怎么过?实在是身心两茫茫。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是一时没有将心欲关好,坠入茫茫的欲海中,被千尺的浪潮所淹没。

下面一段是「财色名利欲难忍,不念无常毁前程」,贪恋世间种种欲念而无法控制,往往会自毁前程。

我们若知道财色、名利本来就是一场空,贪又能真正得到什么?用尽心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最终的人生,不也是「无常来时一场空」。如果我们懂得这些道理,自然就会知足常乐,对境不起贪恋,那么忍色忍欲又有何困难。色与欲,根本不会在内心产生作用,没有贪恋的心,又何须要「忍」。心,如果能时时念无常,自然就会知足常乐,如此,世间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动摇我们的心志。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照顾好这念心,时时将理念看得开、想得透,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将心念调适好,不要被外面的境界影响,这样就会天天平安,时时快乐!

目录: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第三难,弃命必死难 第四难,得睹佛经难
第五难,生值佛世难 第六难,忍色忍欲难 第七难,见好不求难 第八难,被辱不瞋难 第九难,有势不临难
第十难,触事无心难 第十一难,广学博究难 第十二难,除灭我慢难 第十三难,不轻未学难
第十四难,心行平等难 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第十六难,会善知识难 第十七难,见性学道难
第十八难,随化度人难 第十九难,睹境不动难 第二十难,善解方便难 调伏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事忏的三个种类

一、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二、作法忏向清净大小...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证严法师: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

△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

证严法师:信仰虽异爱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

证严法师:弃婴

做人本来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 有一...

【佛教词典】大白牛车

(譬喻)法华经譬喻品所说三车之一。对于声闻乘之羊车...

【佛教词典】若衍底

(杂语)译为胜之义,生之义,即胜生也,由阿字门,即...

【视频】显明法师《道悦禅师与岳飞》

显明法师《道悦禅师与岳飞》

【视频】宏海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

宏海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

【视频】曾国藩和草鞋老师公(体光老和尚)

曾国藩和草鞋老师公(体光老和尚)

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

佛门乃第一福田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

【推荐】求地藏菩萨都能满你的愿

在《地藏经》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说读经的时候、...

白衣观音的灵验故事

在中国,人们常常以白衣来辨认观音菩萨,在塑像的规则...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妙莲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说命第一,我说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长苦痛多。...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