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六难,忍色忍欲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忍色忍欲第六难;

欲海无边千尺浪,贪婪色欲心煎熬;

财色名利欲难忍,不念无常毁前程;

知足常乐不贪恋,忍色忍欲有何难。

学佛就是要让心能日日平静,时时不动念,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地控制心欲。佛陀说修行的心态,有二十种困难——「佛说人有二十难,忍色忍欲第六难,欲海无边千尺浪,贪婪色欲心煎熬」,心的欲念一起就无法平静,时时起心动念,难以控制。所以修学佛法,无非是要克服这分心欲。

然而,有了外面的境界,难免就会产生贪欲。看看孩子刚出生,洗好身体,就开始有食欲,这是与生俱来的现象。

长大了他就会要求穿好的、住好的,一切行动都要方便,这是现代人生活中最起码的追求。但是,好往往还要再好,于是层层追求,欲望无穷。此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见了投缘的,就生起爱欲贪求,求不得,就起烦恼;求得了,又难分难舍,一旦分离就会苦不堪言。这都是对外在的追求,所造成的困难。

心中对境若有了贪念,这念心要静下来实在不容易,所以佛陀说「忍色忍欲难」。我们要知道,一旦欲念太大时,就会像千尺的浪潮一般,吞噬我们的身心,所以佛陀不断警惕我们,这种如海的波浪实在很危险。

又有另一种擘喻,欲念不只如海,也如火;就像一个人背着一捆干的柴草,明知前面有一堆火焰,不但不闪避,还跑向大火,这是多么危险!干柴草一碰到火,不就会惹火上身吗?所以色的贪欲,不只是欲海无边,惹起千尺浪使自身灭顶外,也像背着干柴草冲向火堆,不免惹火上身。

佛世时,有一户人家的女儿长大了,父母想为女儿选择好的对象,偏偏女大不中留,女儿有了自己喜爱的人,对方的家境很贫寒,但是他们努力争取,最后终于结婚了。这对年轻夫妻虽然很恩爱,家庭却很贫困,为人父母的爱女心切,一直想尽办法,要将女儿从贫困的家庭中带回。

然而这对恩爱夫妻难分难舍,纵使父母千般阻拦,也强力争取,但他们仍坚持彼此厮守。最后父母只好趁女婿不在家时,将女儿强行带回娘家。女婿回到家里,发现太太不见了,也心急如狂地四处询问,村里的人就告诉他,太太被父母强制带回去了。

他急忙赶往丈人家,并且带了一把刀在身上。到了丈人家,他一付来势汹汹的模样,让大家看了很惊吓,也就老实告诉他太太在后面墙外织布。年轻人直冲到太太面前,急急地问:「你要跟我回去,还是要留在这里?」太太一时情急,答道:「我想回去,但是由不得自己。」

这位年轻人一听:心想:两个人想要好好地生活,过着平顺没有困扰的日子,却无法完成心愿!所以,他就拿出刀子剌死太太,而自己也同归于尽。这就是因为恩爱难割舍的结果。

消息传到佛陀耳中,佛陀非常慨叹地说:「凡夫就是颠倒!为了爱欲而毁灭自己;为人父母者也是为了爱,反而毁灭了自己的女儿。这都是心的一念无明所造成,彼此受情爱牵制,真是可怜!」

贪迷财色毁前程

不只佛世时如此,现今每天的社会新闻,哪一天没有情杀、凶杀等等的事件发生,这都是因为一念贪心色欲。情欲难收,就会因爱生恨,因恨成仇而互相伤害。为了情欲毁灭前程,造成很多人生的苦难。

此外,在民国八十九年七月中旬,有两位姊妹到加拿大游学,却发生一死一伤的惨案,这也是出于凶手无法忍得一时的贪婪心所致。后来这个事件破案了,凶手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平日靠打工为生,看起来也很老实。但是案发当时他心中生起贪念,原本是要劫财,看到这对姊妹忽然生起了色欲心。

后来,因为这对姊妹反抗,所以变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她们的父母很心痛。而犯罪的人,其实每天的生活都很惊惶,日子也很难过,最后破案了、被抓了,未来的日子又要怎么过?实在是身心两茫茫。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是一时没有将心欲关好,坠入茫茫的欲海中,被千尺的浪潮所淹没。

下面一段是「财色名利欲难忍,不念无常毁前程」,贪恋世间种种欲念而无法控制,往往会自毁前程。

我们若知道财色、名利本来就是一场空,贪又能真正得到什么?用尽心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最终的人生,不也是「无常来时一场空」。如果我们懂得这些道理,自然就会知足常乐,对境不起贪恋,那么忍色忍欲又有何困难。色与欲,根本不会在内心产生作用,没有贪恋的心,又何须要「忍」。心,如果能时时念无常,自然就会知足常乐,如此,世间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动摇我们的心志。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照顾好这念心,时时将理念看得开、想得透,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将心念调适好,不要被外面的境界影响,这样就会天天平安,时时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证严法师:疑不生信,难成大事

人生最可怜、最苦恼的,莫过于疑心病重的人。所谓「疑...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佛教词典】阿湿波国

梵名 A?makā, A?vakā,巴利名 Assakā。又作颇漯波国...

【佛教词典】味处

【味处】 p0809   俱舍论一卷七页云:已说声处;当说...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一击忘所知——香严禅师的悟道因缘

香严禅师和沩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香严禅师对于...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

星云大师《处理是非的方法》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虽然到处可见,不过...

何谓「无为法」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