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九难,有势不临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有势不临第九难;

执着权势向高攀,趋炎附势不胜寒;

淡薄名利心最富,不凡人生心自闲;

有时常念无时苦,有势不临就不难。

在无常的人生里,山河大地危脆,器世间不断在破坏中。佛陀要我们时时警惕,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与身外的名利、地位等纠缠不清,心若有贪念——贪名利、地位、权势等等,这一生不仅不会快乐,还会过得很辛苦。凡夫就是时时在名利的漩涡里打转,才会由不得自己。

人如果有得势的机会,要放弃权势实在是很难,所以有句话「执着权势向高攀,趋炎附势不胜寒」。如果我们执着权势,想要不断地向上攀缘,那么「天上有天,人上有人」,权势再高也永远不会满足。这些都是心理作祟的形态,人若一味趋炎附势,最后难免落得孤单不胜寒。

其实人生有什么好争的,当初佛陀想要放弃名利地位、荣华富贵而出家,因为在末成佛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的观念、思想,早巳超越常人。他认为人生的苦难,就是因为这些财利、权势,让人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他要追求心灵真正富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因此离家修行。

他的父亲净饭王很担忧,虽了解太子出家修行的心意已定,再也不会回来。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继承人,所以又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身上,可是佛陀成道后回王宫说法,度了许多王族的人,连皇孙罗睺罗也被释迦牟尼佛度化出家了。

快乐源自能知足

这与我们一般人不同,通常大家都喜欢拥有权势,但是已经觉悟的圣人,却彻彻底底地看淡物质世界的虚幻真相。他们明白,唯有修行以找回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也才能成长慧命。佛陀疼爱他的儿子,所以也度化亲生子出家。

如此一来,王位的继承又该如何是好?最后净饭王好不容易从王族里,找到一位富有才华智识的人才。但是,这位摩诃男继承王位之后,却觉得不快乐。他看到许多王族青年随佛出家,心里就想:名利地位如果真的这么好,为何悉达多太子要出家?后来,他自己也感受到这些荣华富贵都是缠缚人的枷锁,于是也毅然出家了。

出家之后,每天天未亮,他就在精舍前后绕行,并大声喊着:「快乐啊,快乐!」有人听到了,误以为这位舍弃王位出家的修行者,内心可能还在怀念权势的享受,所以才会每天三呼「快乐啊,快乐!」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叫人把摩诃男找来。他来到佛前,佛陀就问:「你对拥有世俗权势、王位的感受,是不是没有完全舍弃?」摩诃男回答:「不!我已经将权势地位舍得一乾二净了。」「那你为何每天都在喊『快乐!快乐!』?」

这位比丘很欢喜地告诉佛陀:「感恩佛陀开辟这条道路,度我出家修行。出家之后,每天都心无挂碍、轻安自在,我真的很快乐!从前在王宫时,每天都很害怕担心,不知何时会有外来的侵略战争。此外,还要担心刺客潜入王宫,所以需要很多人来守卫;出门也要很多侍卫保护,就好像被禁锢在牢狱里,一点都不自由。现在想一想,真是苦不堪言!如今我能身心解脱、逍遥自在,所以每天高呼快乐!」

这种快乐是因感恩而来。从这段小故事可以体会到:拥有权势,其实是一条大绳索,捆绑着我们的身心,不得自在解脱。如果执着权势,绝对不会满足,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实在是一件苦事。所以「趋炎附势不胜寒」,当你手握权势时,很多人前呼后拥,充满一片热情;然而一朝曲终人散,仍是剩下寂寞孤单。

不凡人生心自闲

看清权势虚幻,人生还有什么需要追求?所以说「淡泊名利心最富,不凡人生心自闲,有时常念无时苦,有势不临就不难」,人如果有颗淡泊名利的心,才是真富有。有句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好再向外追求,这表示很富有,没有欠缺,如此内心才能丰富,否则永远都不会满足。

不凡,就是超越凡夫的心。凡夫的心量,每天庸庸禄禄于名利,内心会非常忙乱,若能超越凡夫心,身体虽忙,心境却能清闲自在。我常常听慈济的人说:「忙得很幸福、很美满。」他的身体虽忙,心里却很满足,这就是不凡的人生。

当我们「有」的时候,要常念「无」的苦。人时常在「无」时,才会想:如果我有的话,那不是很好吗!如果能得到少许,那不也是很好!等到真正获得时,却还是不满足,这就是「有一缺九」的贪着心态。

凡夫都有不断追求的痛苦,却没有人会记取当初贫困的苦,而珍惜现在的安定。我们应该要学习知足,当一切都有余时,更要常念无常。

我时常提起九二一地震的事件,每思及此,内心就只剩一个念头——人如果平安就好,还想要求什么?我们要了解「无常」,因为何时会发生事情都无法预测。我们不需要求很多,只求现在心灵的满足,这就是福。只要我们淡泊名利,超越凡夫的心态,就能时时自我警惕人生的无常,如此,「有势不临」又有何难?其实最主要的难,是在于心,只要愿意打开心结,世间就没有难倒我们的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

星云大师《你对我错》

我一生提倡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的相处,因为人的一...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证严法师《堕落多因贪心重》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

证严法师:善解方便

比如说,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到处跑道场,跟着法师团...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

【佛教词典】十一根

(名数)数论师所立。...

【佛教词典】二入四行

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及行入之报冤行、随缘行、...

作恶一日有余,行善千日不足

你要下辈子保持人身,你得修中品的十善业道,你得要持...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

素食康寿之妙术

今日科学发达,经由研究证明植物性食品无毒且有益于健...

五会念佛的念法与解释

五会念佛的念法: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

星云大师《为什么》

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为什么?...

出家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

问: 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慧律法师答:...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

鸡蛋可以吃吗

东晋出家人支道林,学问广博而善于辩论,和他的师父辩...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