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六难,会善知识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

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

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

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

走在修行这条道路上,向前遥望,似乎是很长远的路,佛道遥远,想要追求真理,必定要很精进,就像走路一样,一点都不能停滞。

世间的路是用两只脚去走,菩萨道则是要用心去行。我们要观照自己的心,每天是否都能与道契合?我们的心念往往会脱经离道,向偏差的凡夫追逐,等到想再回头时,内心却已沾染许多烦恼。要去除烦恼心,实在是不容易。

学佛必定要懂得把握环境,常听人说「千里求师,万里求艺」,这是指古人要学一项功夫,往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见到愿意传授功夫的师傅。因为得来不易,所以他会很珍惜,因此他会很认真地把握时间,用心学习。

但是现在的人,很多东西都太容易得到,就不觉得有什么好珍惜。因此「道」在身边,道场就在我们周围,自己却轻易放弃了,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佛陀说「我们的心念,念念都是难关」,而学佛修行就是要时时过关,不能有所偏差,一念偏差,这个难关就过不了。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说起来很简单,生活的周围无不存在善知识,佛陀却说「会善知识」是第十六难。

老子与士成绮

其实,良师是我们的善知识,益友也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普遍存于天地众生间,而我们竟浑然不知。不只现在如此,过去在春秋时代也一样,当时的老子是一位道德很高的人,他的心胸宽大,思想非常超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道德家、哲学家,因此他的名声传遍天下。

有一天,有位名叫士成绮的学者去拜访老子,他常常听到有人称赞老子,觉得很好奇,难道老子的道德和学识果真如此超然?于是千里迢迢地找到老子的家。老子的居家环境很简陋,房子很破烂,看起来也很脏乱。

这位士成绮一看,心里就很不欢喜,开口就对老子说:「我听说你学识高又有智慧,是一位道德家,所以慕名千里而来,但是来到这里却很失望,你家简直是个老鼠洞,和牛、马、猪舍也差不多。我不知道这样还有什么值得让我请教的?真是失望!」

说完看看老子似乎浑然不觉,这位士成绮也就转头走了,回程途中,他的心却静不下来,一直想:「心里好像怪怪的,照理来说,老子的名望如此超然,我到他面前,为何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我用这么直接的话讽刺他,看他也没什么反应。如果说是我赢了,我应该很高兴,为什么反而觉得很空虚,这是什么道理?」

他再三思考。隔天忍不住又回去见老子:「奇怪,昨天我来请教你,对你这么不客气,说了一些话辱骂你,为什么你都没有反应,也不生气?」

老子很自在地回答:「什么是圣人不圣人?我早就将它当成一只破鞋,扔得远远的了。名分与我毫不相干,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有道的人,不论你叫我牛、马或是老鼠,与我有何关系?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当时士成绮听了内心很震撼,本来是坐在老子对面,赶快起来站到侧边,再也不敢正视老子。他低下头来对老子说:「我错了,我想要求道,竟然还在名相上打转。请你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调伏这种虚浮的心念?」

老子就回答他:「你昨天来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眼神好像要找人打架似的,非常骄傲,就好比一匹在边地乱闯的野马,忽然间踩到陷阱,在慌乱中完全失去本性。其实,清净的本性就存在大自然间,如果你要学道,就要赶快回归自然的本性,这就是道。」

这段短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得道的贤人,他的心境如此超越。而一个自以为是的学者,就很容易瞧不起人;这与受困的野马失去本性,又有何不同之处?

缩小自己弃成见

我们应该将放纵的心收回来,回復清净的自然本性,才能见道。如此说来,只要我们多用一点心,就能体会良师益友、善识,无不普遍存在天地众生间,切勿以外在的形象来判断一个人,要用清净自然的本性来面对普天下的事物。

下面是「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生活中,要时时放开心胸,依照不同的境遇好好耕耘心田。就像农夫要随顺季节,加以播种、插秧,修行更要时时照顾好这片心田,这才一个「心田农夫」真正的本分。听听大地众生声,声声句句皆良言,心若清净,就能明白世间任何声音的涵意,无一不在对我们说法。

早上听到远处的鸡啼声,就知道昨日一天的时间又消逝了,今天又是另一个开始,我们的心该如何体念无常,如何精进不懈!所以,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警醒我们。

心静下来,就能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时时缩小自己,就能海阔天空,所以「缩小自己弃成见」,不要被自大的心理蒙蔽而对人产生成见,这样生活就会海阔天空。所以佛陀教育我们,要时时调好自心,人与人之间应时时以礼相待,不可怠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成长》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

只要多说一句话,就能种下很多善果

经常会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临终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净土宗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的力量出现,且缺...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父母在家,如同活佛在堂上

孝顺不能等!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如果连眼...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证严法师《解开嗔恚心结》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

睡觉前不能念佛吗

问: 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证严法师答:...

【佛教词典】外道

梵语 tīrthaka 或 tīrthika,巴利语 titthiya。音译...

【佛教词典】交会粗重

【交会粗重】 p0635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交会粗重...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小心你的口业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念佛法门就是「菩萨之父」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

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很多朋友都喜欢憨豆先生,该片票房在欧洲突破1亿美元...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这种爱看上去是乐,实际导致的是苦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前世怨亲债主让美女变肿瘤丑女

江翠裳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面貌姣美,是出名...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