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2011/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我要为你们开示“善知识法”及“恶知识法”,你们要一心谛听,善自思惟。’比丘们齐声称是,专注聆听佛陀的教导。

佛陀说道:‘何谓“恶知识法”?若有比丘常念:我为豪门望族而来出家学道,其余比丘皆为卑贱之身而来出家,因而心生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极为精进持戒、如法如律,其余诸比丘皆不精进持戒,而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又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修行有功,三昧成就,其余诸比丘未得三昧,心意错乱,不得禅定,并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

‘此外,若有比丘常念:我智慧第一,其余比丘皆无智慧。若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即为“恶知识法”。再者,若有比丘常念:我常得饮食、床褥、卧具、医药等供养,其余比丘皆不能得此供养。若此人因利养之物而生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比丘们!所谓恶知识人,即是行此邪业之人。’

佛陀又说:‘什么是“善知识法”?若有比丘常念:我出身豪门望族,其余比丘虽不是出自豪门,然彼此佛性并无不同,此即“善知识法”。或者,善知识人不会因自己精进持戒,其余比丘不持戒行,就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亦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善知识法”。又或者,善知识人不会认为自己三昧成就,其余诸比丘未得三昧,修行无定,就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更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善知识法”。’

‘此外,善知识人不因自己智慧成就,其余比丘无有智慧,而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亦不会因此心生贡高我慢,诋毁他人,即为“善知识法”。再者,善知识人不会因自己常得饮食、床褥、卧具、医药等供养,其余比丘无此供养,而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更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名为“善知识法”。’

佛陀告诉诸比丘:‘今日,我为你们开示善知识法及恶知识法,你们应当远离恶知识法,修持善知识法。’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后,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八》

省思:

一般人修行学佛后,知道要精进用功、持守戒律,却容易以自己的标准来检视、要求他人。修行应以宽厚、包容、谦卑的心,来看待他人的修行,因为人人皆有佛性,此佛性不因贫富贵贱、聪明愚钝而有分别,亦不因根器或修行成就而有不同,因此不能看轻任何人。修行是‘但见己过,不论人非’,一颗谦虚、宽容的心,才是修行人的‘善知识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

只需要念一句佛号,就可以解脱吗

问: 请问,净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人应有钢骨但不可有傲气

有钢骨可不能有傲气,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规范就有了威仪...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一亿村的故事

以前有个名为一亿村的地方,拥有一亿元财富的人,才有...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难陀尊者经过街市,在一家鱼铺门口停下来...

【佛教词典】所知依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它是遍依圆三性所知法之所依,故名...

【佛教词典】色相非心难

【色相非心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五难。外人问:色...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问: 您曾于鼓山法界学苑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

一击忘所知——香严禅师的悟道因缘

香严禅师和沩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香严禅师对于...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