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四重二谛」

2022/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是俗谛,非空非有为第一义谛。

第三重:空有为二,非空非有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世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第一义谛。

第四重:前三重二谛皆不离言说,故皆是教门,皆是世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名无相,才是第一真谛。

 

这四重二谛有两种意义:一是前后浅深义,二者是前后无浅深义。

前后浅深义者,初重只破有不破无,故浅。第二重空有皆贬为世谛,非空非有才是第一义谛。第二重虽明不二中道,然对二明不二,犹是相待假,故第三重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谛。第三重虽是二不二双泯,然有言说。凡有言说皆是世谛,故有第四重,言忘虑绝,才是第一义谛。

前后无浅深义者,乍看起来,似乎前者为浅,后者为深,其实并不尽然。这四重二谛是为根机不同而设立的,若是上根人,听到第一重,便能悟得无言之道,若是中下根人,听到第三第四重也未必能悟道。故前者为上根人说,后者为钝根人说。对下根若不重重破遣,难以悟无言之道,为此故立四重二谛。

又此四重二谛,若就教理分者,皆可说俗谛为教,真谛为理,辗转适缘,灵活运用。

虽有四重二谛,但早期中观宗多用初重,后来三论宗多用第二重,所以三论宗常说,若空若有皆是教门,非空非有是中道第一义谛,说二谛是教,就是根据第二重二谛说的。如他家说:《三论》《般若》是通教,只谈二谛,不谈中道,今明我第二重二谛,已说非空非有为中道,怎么说不谈?第三重中,若二谛若中道,空假中三谛皆是我家俗谛,非三非不三方是真谛。摄论师说:三性(三谛)是安立谛为俗,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今明,凡有言说皆是世俗,言忘虑绝方是真谛。

所以建立四重二谛者,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受悟有别,为适应根性的不同,故此建立四重二谛。

又为释于经论,建立四重二谛。经论中或说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谛。如《大品·具足品》说:“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即是初重二谛意。

《大品·道树品》说:“若有若无,世谛故说,非第一义。”即是第二重意。

《华严·性起品》云:“不著不二法,以无一二故。”《大品·十善品》说:“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是第三重二谛意。

《华严·十住品》说:“谛了分别诸法时,无有自性假名说,悉欲分别世谛义,菩萨因此初发心。一切诸法言语断,心行寂灭如虚空,悉欲分别真谛义,菩萨因此初发心。”即是第四重意。

因为经中明二谛不同,为欲解释经令学者易懂故,所以建立四重二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

慧律法师《金刚经》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

般若波罗蜜能消除一切业障

问: 释迦牟尼佛曾示现(金枪)马麦之报,说明定业不可...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盂兰盆供仪轨

注意事项: 凡设供作此会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三法印

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

【佛教词典】二观行

又作唯识观。据宗镜录卷三十五载,二观行即:(一)寻伺...

【佛教词典】福德门

(术语)二门之一。差别于智慧而曰门。...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

即使没有钱,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

念东林佛号起妄念昏沉如何对治

问: 在念东林佛号时由于每两句佛号之间的停顿时间较...

【推荐】有婚外情该怎么办

问: 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

学习四念处,观身不净这很容易懂,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