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百罗汉介绍

2023/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51、法眼尊者

法眼尊者(885-958),即五代时南京清凉寺法眼文益禅师,为南禅法眼宗之开祖。俗性鲁,余杭人。

法眼,指见佛法正理之慧眼。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又,智能照尘为法眼。

尊者七岁于临州崇寿院出家。先随希觉和尚学律藏,后又学禅法久之不锲。后偶遇罗汉桂琛于漳州,经点化而开悟,并嗣其法,创《宗门十规论》,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南唐国主李氏礼敬有加,并迎至金陵,住报恩院,事以师礼,并从之受戒,赐以“净惠大师”之号。

显德五年秋,闰七月示寂,世寿七十四。入寂后,谥号“大法眼”。著有《宗门十规论》、《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各一卷行世。

152、梵胜尊者

梵胜尊者,梵,梵天之意,译作离欲、清净。《智度论》卷十云:“梵名离欲清净。”《玄应音义卷六》亦云:“梵言梵摩,此译云寂静,或清净,或净结。”胜,即胜因。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尊者自幼出家,刻苦修习梵行。所谓“梵行”,据《法华嘉祥疏》卷七曰:“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爲梵行,别名断淫爲梵行。”梵胜尊者远离情欲,成就具足清白之相,终成阿罗汉果。

153、光耀尊者

光耀尊者,又称光耀网菩萨,是北方佛土离暗冥世界的大菩萨。尊者认为世间万物的生灭,如同看魔术师演戏法,如梦如幻。

众生见世界千变万化,各种杂念由此而生。若幻师停止变幻,世间万物瞬间静止不动,众生七情六欲也就烟消云散。人的一生就如一场大梦,梦中见到若干景象,醒后一切都无影无踪。

他认为,佛祖已为众生指出了即时解脱之途,即:不留恋世间,解脱有情。解脱后能知坚守,不再被有情所惑,则会获得正果。

据《大哀经》卷一载,尊者在离暗冥世界与众菩萨讲法论道,忽然消失在大众之间,顷刻间飞临佛祖居地,将珠宝编制的璎珞覆盖在佛祖身上,以头触地,向佛敬礼,然后颂赞佛的功德。

154、直意尊者

直意尊者,尊者秉性耿直,出家后凡事皆以直心行之。

直心,即正直而无谄曲之心,乃是修习佛法的根本。《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维摩经·菩萨品》又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尊者以诚实无曲之直心处世待人,终证阿罗汉果。

155、摩帝尊者

摩帝尊者,即摩帝菩萨。

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载,尊者曾与大慧菩萨游访参拜世间诸佛时,佛陀与诸佛聚会于南海滨楞伽山顶,二菩萨来到此山,佛陀与诸佛为二菩萨灌顶加持,并为他们讲解佛法。尊者善长修定,息虑凝心,身心寂静,从中增长神通、智慧与方法。世间诸佛功德无量,然而普渡众生的方法各异。尊者对诸佛救护众生的方法一一牢记。世间有情众生贫富不均,贵贱不等,老幼有别,尊者平等对待众生,遍于世间,对有难者个各各予以护持。

摩帝又作摩地、摩提,意译为慧。

156、慧宽尊者

慧宽尊者,唐代高僧。慧宽,一作惠宽。四川锦竹人,俗姓杨。

尊者幼时即颖悟不凡,卓而超群,颇具神异。他和别人在一起作禅论道,没有人能听懂他的话,但将他的话问有学问的禅师,禅师却大受安夸奖,谓为深通神佛之奥意。

长大后出家为僧,拜胤法师为师,在山中静修三十年。

永徽四年,在成都静慧寺圆寂,世寿七十。

157、无胜尊者

无胜尊者,为佛陀前世身。

相传,佛陀生母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生下他后七天便去世了,他由姨母波阇提夫人抚养长大。其父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时时困扰着他,始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念。

出家后,他遍寻名师,但毫无所得,于是开始了六年的苦行生涯,希望通过肉体的自虐而达到解脱。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他决定放弃苦行,来到伽耶,在菩提树下,向东敷草设座静思。经过七昼夜的阐思静虑,终于彻悟人生安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获得无上大觉而成佛。

之后,他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向曾经随侍的五比丘宣说自己悟证的道理。此后,他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带的说法,得到了摩揭陀国王、拘萨国国王等的支持及资助,使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

佛陀一生传教几十年,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的婆罗双树下去世。相传他的舍利被分作八份分别起塔供养。佛教徒为了纪念教祖佛陀,造了许多佛像供奉礼拜。释迦佛的尊像有坐像、立像和卧像等,分别表示释迦游行说法、济度众生及离开人世的情形。

158、昙摩尊者

昙摩尊者,即昙摩菩萨。昙摩,保持自性而不改变之意。《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载:“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住持,不舍自相。”

据《法苑珠林·敬法篇听法部》,往日舍卫国须达长者家内有二只鹦鹉,解人语,曾听阿难说若苦集灭道四谛法,欢喜持诵,夜宿为野狐所食,缘此善根,转身为人,一为昙摩,一为修昙摩。又据《无极宝三昧经》卷上载,佛陀在罗阅祇竹园中举行法会,尊者曾请教佛理:“菩萨已得宝如来三昧,自在所为,众慧已具,便得三宝。”佛陀对他说:“已得陀罗尼门,譬如持弓弩布矢,在欲所射,无所不到;菩萨持一慧已具入万亿慧已具靡所不至如是也。”尊者闻佛陀妙解,于佛法已然有了很深的理悟。

昙摩,又作达摩,意译法。

159、欢喜尊者

欢喜尊者,为佛陀堂弟阿难陀,又为提婆达多之弟又作阿难,意为喜庆,佛十大弟子之一。

尊者于佛陀证道回乡下时随从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中了阿难作为常随侍者。此后一直侍从二十五年。阿难博闻强记,凡佛所说,他都能准确记忆。曾劝请释尊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始具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佛教第一次结集时,他诵出经文,人称:“多闻第一”。

佛陀圆寂后,他发奋修行,证得阿罗汉果,并与摩訶叶一起领导了佛教僧团的活动。他寂于摩竭陀国与毗舍离国交界处的恒河边。舍利由两国分别建塔供奉。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阿难与摩訶迦叶总是侍立在释迦佛的两边,成为一佛而二胁侍的格局。

160、游戏尊者

游戏尊者,即游戏大菩萨。

据《佛华严如来德智不思》载,尊者曾到摩竭陀国法阿兰那菩提道场听佛陀说法。他有大平等大慈悲心,希望一切众生皆能发心证觉菩提。他已得神通自在,善主在入、出世间中无边法行,帮助众生求得解脱。

161、道世尊者

道世尊者,唐代僧人。俗性韩,字玄恽,因避太宗讳,以字行事。京兆(西安)人。

尊者十二岁入青龙寺出家,深研律学,博闻强记,尤善辞章。显庆年间入玄奘译场。后被皇太子诏住京师西明寺。尊者学识博洽,与道宣一起弘传律宗,移风化俗,严持净戒,勤于著述,编成《法苑珠林》百二十卷,还著有《诸经要集》《信福论》《四分律讨要》六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二十卷等。

后寂于弘道元年,世寿不详。

162、明照尊者

明照尊者,即《佛名经》所载之照明菩萨。佛法如灯,可以照明黑暗,引导众生走向光明佛土,故名。

尊者已离一切盖障,得无量明,其心犹如纯净的月轮,以智慧之光照耀众生,使众生悟解自性清净。尊者具最胜智,智慧普遍,犹如虚空,众生蒙受其慈心护爱。

据《佛名经》载,时常忆念诸佛及照明等大菩萨名号,至心归命,所犯罪过可以一概消除,生往极乐世界,享受无上乐果。

163、普等尊者

普为普遍,等为齐等。普等,意谓尊者于众生无所差别,同等看待。

尊者于修禅定见长于诸罗汉。他常在禅定中普见世间诸佛,亲耳聆听其教导,从而悟到世间的一切苦难皆源于贪欲,只有排除七情六欲,永远脱离世俗的缠绕,才能使自己身心安往,静若虚空。

他于禅定中获得诸佛的智慧,无量的智慧生出无量的方法,无量的方法使他获得最终的解脱。他聆听诸佛的教诲,从而心中生起如同诸佛一样慈悲心性,他不辞辛苦为众说法,发下誓愿普渡众生,关闭一切通往罪恶的门户,避免堕入苦难的地狱,。引导大众脱离苦海,升入净土。

164、慧作尊者

慧作尊者,佛在世时的一位明士。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义意经》载,尊者曾赴迦毗罗卫国听佛说法。佛陀住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一天早上预知有人请教佛法精要,便命阿难请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来,慧作即前来听讲的诸明士中的一员。尊者按照佛祖教导,恪守戒律,心清口净,其净如花如月,明亮香醇。他破除了贪、瞋、痴三毒,清除了诳、谄、瞋、恼、恨、害六惑,屏弃了色、受、想、行、识五蕴魔,成阿罗汉果。

165、助欢尊者

助欢尊者,因誓愿佛祖安乐而得名。

佛祖的宗旨与行事,是为了济世度人至西方安乐世界、佛国净土,因此佛家助人为乐。佛身即是法身,法身即是法自身。这里的自身,不是世俗的自身,而是充斥佛法佛性的自身。佛陀弟子的法身是从所造就的无量功德中生出,是从修习禅定及诵念真言中生出、从心性慈悲施舍济度中生出,从三十七助菩提法中生出。当修行者功德日益深厚圆满时,法身便逐渐代替了世俗的自身,成为充斥佛法的自身。

尊者已是功德圆满、佛性深厚,自身充斥佛法佛性,他仍然不间断地施恩于大众,清净佛。土,以便使佛身欢乐。所谓佛身欢乐,就是宏扬佛法、利益众生。

166、难胜尊者

难胜尊者即难胜菩萨。意为慈悲,据说尊者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原名阿逸多,意译无能胜。印度人,唐末来中国,从事佛经翻译。

据载,尊者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于佛陀为同时代人。后随佛陀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在佛陀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佛陀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里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载,到那时,娑婆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尊者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尊者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弥勒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西秦时已有绘制的弥勒像。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作。菩萨形的弥勒像是身穿菩萨装,表示弥勒在兜率无宫等待下生的情景。如来形的弥勒像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五代以后,民间还有笑口弥勒像。

167、善德尊者

善德尊者,佛陀在世时的居士。

尊者未曾出家,然而持戒严谨,能断除一切烦恼,清除世俗私欲,视荣辱如浮云,视财产如流水。不仅自己喜听佛祖讲法,而且听后随即向他人传播。他从佛法中摄取到无穷的智慧,专心致力于传播和护卫大乘佛教,济度未度者,解救未解脱者。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二月十五日佛祖在双林将要涅槃时,眉宇间放出道道光芒,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得知佛祖即将灭度,皆放声悲号,槌胸顿足忧伤之情顿时使山摇地动,河海涌波。这时,尊者及众弟子围绕佛祖,以头触地,向佛致礼,劝请佛祖留住世间,暂莫涅槃。佛祖鉴知尊者在未来世将获得佛的果味,能使佛法流传世间。佛祖知后继有人,便安然入灭,生往天国。

168、宝涯尊者

宝涯尊者,宝涯,即宝海,功德之宝珠,甚多无数,不可测量,故以海喻之言其如浩淼大海之无涯际也。《净土论偈曰》:“功德大宝海。”

佛教谓世间和佛国中间有一大海,佛法为渡海的宝筏。尊者虔心向佛,广行善事举凡施舍、斋僧、修桥、补路、恤贫、抚孤等等无不为之,平生善行无数,功德有如大海。同时,他还精研佛理,修习禅定,勇猛精进,证得阿罗汉果。

169、观身尊者

观身尊者天资聪颖,悟性超群;文墨书简,过目不忘,世间诸业,欲学无难。皈依佛祖出家为僧后,情思仍难以与世俗割断,常常被烦恼忧愁困扰。如同生活在密林之中,遮天蔽日,昏昏暗暗,自身聪慧的天性无法呈露。

出家日久,仍不得佛教的要领。于是独居反省,寻找无法解脱的原因,发现非智力不及,也非信仰不诚,而在于没能彻底割断于与世俗无明的重重联系,自身仍处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之中。于是痛下决心,誓愿割断一切尘障,排除自我,从而感觉到天净、地净,自身六根亦清净,终于求得佛教真谛,成就阿罗汉果。

170、华王尊者

华王尊者,即华王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据《佛名经》卷二十一载,比丘和众生犯罪,要至咩声叫唤地狱受苦,“其地狱中猛火炽盛,烟焰倶发,罪人入中受苦万端……马头罗刹捉铁棒望头而椎,罪人叫唤咩声而走,狱卒夜叉竞共打之,走藏无地,走到东门则闭,南、西、北门亦复如此。一日一夜受罪苦痛,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念诵诸佛名号而思维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来世得无上菩提。有罪过者可清洗罪过,免堕地狱。

171、德首尊者

德首尊者,即德首菩萨。是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据《佛说菩萨本业经》载:“东北无极,有清莲刹,佛名悲精进,菩萨字德首。”德首菩萨神通妙达,声名远闻十方,精通大、小乘,训导大众皈依佛法时方法巧妙,且循序渐进。

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降生人世,童年时顽皮贪玩,尊者为教导李白,曾化作一妇人在溪边磨一根粗大的铁杵,李白好奇地问磨这样的铁杵做什么?妇人回答说要磨成一根绣花针。以此启发诗人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从此悟出凡是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念诵包括尊者在内的诸佛名号而思维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来世得无上菩提。

172、喜见尊者

喜见尊者,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药王菩萨之前身。据隋代嘉祥疏《法华经》载:“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

据《观药王药上两菩萨经》载,尊者本名星宿光,于药王菩萨是一对兄弟,因在过去世以草药供养比丘,被称为药王。《佛说月上女经》载,他曾参加佛陀于毗离国大树林中草茅精舍举行的法会。蒙佛陀授记,在佛陀将来修成佛道。另据《妙法莲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载,尊者曾以香油涂身,燃臂供佛,燃臂之时光明遍照恒河沙世界。为护持《法华经》的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形象,据《法华荼罗威仪形色法经》载,顶戴宝冠,身批天衣及各种美妙花8839,绀发垂耳,以璎珞、环钏为饰,以细锦为腰巾、赤綾为带,相好庄严,身光遍耀。左手定拳着膝,右手慧云上日,结跏坐于宝莲上。有时与药上菩萨一起,取代文殊和普贤,被作为释迦佛的左右胁侍。

173、善宿尊者

善宿尊者,《佛名经》将其列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善宿,止宿于善之义。新译作长养。

善宿以世间无尽的痛苦,劝导众生皈依三宝。世间诸人都未解脱生死轮回,一劫之中每个人生生死死转生无数次,一个人的遗骨堆在一起,如同王舍城毗富罗山一样高,一人一劫中吸吮母亲的乳汁,聚在一起多如四海之水;身体流出的水比四海之水还要多;临终时亲属痛苦哭泣,眼泪聚在一起四个大海也难以容纳。

轮回众生如同关在狱中不能逃脱,如同激流大河无人拯救。什么原因使众生不能脱离苦海呢?根源在于世俗的情爱,有爱则生,爱尽则死,如此轮回,往复无穷。

出家之法,每半月集终僧说戒经,使比丘住于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尊者能如此力行,证得果味。念诵包括尊者在内有诸佛名号而思维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来世得无上菩提。

174、善意尊者

善意尊者,梵名弥栗头支多那。善意,谓尊者于济世度人中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据传说,由天帝释所遣,以保护并接受男子女人三妇之三十六善神之第十八,主疯毒。此或受道教思想之影响而致。据《佛说灌顶神咒经》载,凡归依佛、法、僧之人,只要书写三十六部神王之名号随身携带,可以获得神王及其眷属的庇护。尊者主疫毒,只要将其名号带在身上,可以防止各种毒疫侵袭。

175、爱光尊者

爱光尊者,光明如来之子。光,指佛光。爱光即爱化之意。

尊者祖父名爱敬,祖母名意乐,居住琉璃光城。其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潜心修行,得道成佛,号即光明如来。

光明如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遍身发光,照耀三千三百二十里,光明照耀之处,众生平安,嘉禾繁衍。光明如来设坛讲经,第一次以大会收八十六亿弟子,第三次讲经收八十七亿弟子。

据《贤劫经》卷八记载,光明佛的弟子都获得正果,光明佛在世时众生安乐无比,普通百姓的寿命在一万岁以上。尊者受其父光明如来的影响,也出家为僧,尊奉三宝,积公德而获得罗汉果位。

176、华光尊者

华光尊者,即花光幢菩萨。

据《无量义经·德品行》载,尊者曾参加佛陀举行的法会。

尊者淡泊无欲,其心神寂常在三昧,得大智慧通达诸法,开涅槃门扇解脱风,他是中众生的良师益友,怀着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之心,谆谆善诱,滋润着众生有的善根,使其生芽结果。

他就象一艘慈船,运载众生度生死河,到涅槃岸。

他又是大医王,精通药性,善辩病因,随病授药,药到病除,能使盲者生明,聋者生聪,劓者生鼻,哑者出声,身体一切毀缺,皆能复原具足。

177、善见尊者

善见尊者,名阿阇多,意译善见,即善见菩萨。为五十三善知识之第十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

据《涅槃经》载,在他降生前其父请相师为之占卜,说他将来必害父母。于是在他降生后,即被由窗口抛下,然大难不死,仅伤其一指。年龄日增,结交邪恶少年,恶迹昭然。后囚禁父母,继承王位,率兵征讨邻国,涂炭生灵,而受到天惩,致遍体生疮,久治不愈。后延请名医时缚迦医治,时缚迦将他介绍给佛陀。佛陀为他讲经。尊者皈依佛法,忏悔前罪,並广泛提倡佛教,其中著名的有五十三位善知识,尊者即为其一。

佛陀灭度后,他成为护法王,协助傢迦叶完成了第一次结集。他命终后,因生前的罪恶,堕入宾吒罪地狱;后由于后半生的功德,刹那间从地狱升入上方佛土。未来劫弥勒佛出世时,他当复来世间,名不动菩萨。他最终将获得佛的果位。

178、善根尊者

佛教以身、口、意三业之善,牢固而不可拔动,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

《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注引鸠摩罗什语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

具体来说,有三善根,《十注毗婆沙论》卷一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皆从此三生。”《智度论》卷三十亦谓:“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法增长。”修行者必须重视身口义三业的造作,平时种诸善根,到时就能取得诸善果。

尊者刻苦修行,不惜躯命,种诸善根,勇猛精进,成阿罗汉果。

179、德顶尊者

德顶尊者,即德顶菩萨。《佛名经》将其列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教导众生脱离世俗,皈依佛法。世俗众生,轮回往复,痛苦无穷。降生苦,患病苦,临终亦苦。死后,堕入地狱,受刀林之苦;转生饿鬼,受饥饿之苦;转入畜道,化生虎豹豺狼,受残食之苦。

要想摆脱诸苦,跳出生死轮回的循环,获得正果,升往机乐净土,只有皈依佛教。

念诵包括尊者在内的诸佛名号而思维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来世得无上菩提。

180、妙臂尊者

妙臂尊者,即妙臂菩萨。居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之左第二位。密号悉地金刚。主虚空藏吉祥之德。所谓虚空藏,是指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也指色藏一切功德如虚空。

《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记佛陀解释虚空藏之含义云:“譬如大富长者,多诸民众,无量库藏财宝充满,能行布施,心无悭吝。若行施时,贫穷往者,随意所须,开大宝藏,悉能给与,彼诸众生者得适意。长者施已,心喜无悔。”尊者即协助虚空藏菩萨“于虚空中,随众生所须,若法施,若财施,尽量施与,尽令欢喜”。妙臂,梵语苏婆呼的意译。苏婆呼,又作苏波胡。

181、龙猛尊者

龙猛尊者即龙树菩萨,又称为“现相罗汉”。因系树下所生,以龙成道,号称龙树。

约生于公元四世纪末,南印度婆罗门种姓。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人称显密八宗之祖师。后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四祖。

尊者自幼颖悟,天文、地理、图纬秘藏,无不通晓。曾与契友三人修得隐身之术,至王宫侵凌女眷。事情败露后,三友人均为王所斩,仅他一人得以幸免。尊者由此而悟爱欲乃众苦之本,即入山诣佛塔。

出家后,广习三藏,但未能利。后生邪慢之心,大龙菩萨悯之,将他引入龙宫,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尊者方体得教理。曾前往南天竺王教化信奉婆罗门者。此后大力弘法,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晚年住于南印度之黑峰山,门弟子有提婆等。

据《龙树菩萨传》载,有一小乘法师,以嫉恨之故,不愿师久住于世,尊者知晓后,即入静室,行蟬蜕而去。尊者造论甚丰,如《中论颂》、《十二门论》等,有“千部论王”之誉。后世尊师为中观派之祖。

龙猛,音译那伽阿周陀那,又称龙胜。

182、弗沙尊者

弗沙尊者即弗沙佛。本为二十八宿之一,意译为鬼宿、炽盛宿。尊者出生时,正值弗沙星座,故名。

据《倶舍论》卷十八载,佛陀于过去世三阿僧祗劫修行成满后,更勇精进修行百劫相好业之际,适逢底沙佛坐于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遂专诚瞻仰,翘足而立,经七日七夜而不倦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由此,乃超越九劫,而以九十一劫成正觉。

尊者于密教之曼荼罗中,称为“增益”。其形象,左手竖掌,拇指、食指二指弯曲持莲,莲上有珠,右手隐而不见,。

弗沙,又作勃沙、富沙、补沙、底沙、底砂、帝沙、提沙。《倶舍论》卷十八:“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佛陀,二名梅怛俪药。”

183、德光尊者

德光尊者,北印度钵伐多国人。原为古印度约六世纪时之王子。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载,尊者与护法论师等同为十大论师之一。

尊者相貌端正,威仪绝妙,出生七天,即知佛法。据《大唐西域记》卷四载,尊者英杰而弘敏,博物强记。住于中印度秣底补罗国之僧伽蓝,除习大乘,未穷其玄奥,因览《毗婆沙论》,心生钦羡,乃舍大乘而学小乘,后造论数十部以破大乘;又俗书数十余部,斥先进先哲之典论。

尊者于佛经研究虽久,却疑情未除。其时,有提婆犀那罗汉,常往来于兜率天,师亦愿见弥勒请益决疑,遂与罗汉同至天宫谒弥勒,然仅行长揖而不礼拜。罗汉言:“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尊者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比丘、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因此往来三反,不得请疑。后师欲重求观礼,然因我慢心终不可得,后入山林修发通定,又因我慢未除,不得正道果。后尊者精进不息,终成正果。

有《辩真论》等著论百余部,今《大藏经》保存了七部。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其弟子密多斯那曾教唐玄奘。

184、散结尊者

散结,佛陀在世时的明土。散结,消除烦恼、与人慰藉之意。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在迦毗罗卫国精舍时,有一天预知尊者等将来礼拜,于是广开法筵,让阿难邀请明士、除无上大法。尊者即为当时听经者之一。尊者破除了三毒五魔,摆脱了众烦恼,修成殊妙之行,心清口净,净如月花,证得阿罗汉果。

185、净正尊者

净正尊者,即唐代禅宗高僧怀海(720-814)。俗姓王(一说姓黄),祖籍福州长乐。是我国禅宗丛林清规的制度者。

尊者从潮阳西山(广东潮字)慧照禅师落发,依衡山法朝律师受具足戒。后至庐江(安徽)浮槎寺阅藏。于大历初年(766),闻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康(位于江西)竖立南禅法幢。师遂前往投其座下。据《百丈怀海禅师语录》载,以“百丈野鸭”的公案而开悟,得马祖大机大用。

马祖寂后,受众之请,于江西百丈山自立禅院,门徒云集。其最大贡献,在于综合大小乘律,为禅宗首创法制,即著名的“百丈清规”,并亲率众弟子共同遵行。尊者至晚年犹勤劳不息,丛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话。以其后半身皆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门下龙象云集,其中黄檗希运门下出临济义玄,开临济宗。沩山灵佑门下开山仰山慧寂,创沩仰宗。元和元年示寂,谥“大智禅师”后又多次追谥“觉照禅师”、“弘宗妙行禅师”。

现存语录有《百丈怀海禅师语要》二卷、《百丈怀海禅师语录》一卷、《百丈怀海禅师广录》一卷,为禅宗语录之较古者。

186、善观尊者

善观尊者,即善观菩萨。

据《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他曾参加佛陀在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举行的法会。他已获致总持,即持善法不使灭,持恶法不使起;已入禅定三昧,做到定、受、调直定。

所谓定即,正心行处,息虑疑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所谓受,即正所观之法;所谓调直定,即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他不仅自身解脫,还普济世人,“周流五趣观察训导,以佛弘智覆盖众生,随其根源而救济之。”在一次法会上,尊者曾解释菩萨慧,曰:“一切公想,觉无色想,于中净身口意,是为菩萨会。”

187、大力尊者

大力尊者,又称大力王、大力金刚,为八大天神之一。

据《指本行集经》卷二十九载,佛陀在菩提树下入定,即将悟道时,惊动了诸凶神恶鬼,它们害怕一旦太子得道,将不能为所欲为,于是群起而攻之。

恶鬼口吐长舌,圆瞪双目,摇头晃脑逞威;黑身罗刹女手执髑髅,施幻术诱惑;恶魔双眼喷火焚烧;诸鬼化作虎豹豺狼,狂声怒吼;魔王波旬手执利剑恐吓。

佛陀已具相当神力,诸魔色虽然咄咄逼人,却不能近身;此时,尊者等八大天神唯恐佛陀有失,各各呈现十六种化身,驱赶魔鬼,保护佛陀。后尊者成为护法金刚,保护佛法。

188、电光尊者

电光尊者,即电光菩萨。

尊者常参加佛陀举行的法会,聆听体证佛理的妙旨。

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九载,佛陀讲到 “正法”之事,在座的诸大菩萨同声对佛陀说:“世尊,我等当共同护持正法,受持广说。”佛陀问:“善男子,汝今去何如法而护持正法?”尊者答云:“世尊,若随他心不能护法,我随自意故能护法。”

可见,尊者以明心见性,自心不为外物所役,得大自在,亦即心离烦恼之束缚,通达无碍,由体起用,化诸众生。

189、宝杖尊者

宝杖尊者,即宝杖菩萨。

据《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载,尊者曾在毗耶离衹罗树园聆听佛祖讲经。尊者智慧与德行具足,可以随诸佛旋转法轮永不停息,让佛法永驻世间,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与恐惧,关闭通往一切罪恶的道路,转而走向极乐世界。

世间众生形形色色,各有所好,尊者善于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导引爱好不同的众生走向理想的净土。尊者对世间做出了无尽的功德,所到之处,如同光明驱散黑暗,如同甘露滋润禾苗。尊者以佛法为兵杖,护持佛教教义,震慑外道,使之皈依佛教。

190、善星尊者

善星尊者,即善星比丘。乃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法华玄赞》卷一末:“又经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摩耶,三、罗睺。’故《涅槃》云:‘善星比丘,菩萨在家之子。’”

据《大方广三戒经》、《大盘涅槃经》等载,尊者曾随侍佛陀尼二十年,曾读诵十二部经。出家后,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禅定。后因亲近恶友,认为无涅槃之法,起否定因果之邪念,且对佛陀起恶心。

一次,佛祖住在王舍城,于初夜为天帝释阐说佛法精要。根据当时的习俗,弟子应服侍师父睡下后才能休息。尊者见佛祖久说不倦,心生恼恨。他想起王舍城中,若有小孩啼哭不止,父母便吓唬说:“再哭就把你交给薄拘罗鬼。”于是,对佛祖进行恫吓:“快回禅堂去,薄拘罗鬼来了!”受到佛祖的叱责,于是四禅退失。

其后,佛祖经常为善星专门说法,但他仍恶心不改,遂以生身堕入阿鼻无间地狱。故称阉提(即不成佛之意)比丘,又称四禅比丘。经地狱之苦,遂改恶从善,勤修梵行,证得阿罗汉果。

善星,又作善宿,音译须那呵多、须那刹多罗。

191、罗旬尊者

罗旬尊者俗称薄命比丘。罗旬,又作罗旬喻。为佛陀的声闻弟子。

罗旬生来命薄,他出生时,相师说他无相,故不为父母所爱。十二时即被逐出家门,以乞食为生,佛使阿难劝其出家。

出家时,佛以手摩其顶,头发即堕。袈裟着身,佛为立名罗旬。出家为比丘,不但自己遭殃,而且牵连累众僧,化来的斋饭不翼而飞,枉受饥渴之苦。佛祖查寻原由,将众僧分作两批同时供食,其中一部饮食瞬进间消失;未得饮食者再分两批同时供饮食,如此展转,最终只剩二人,放到罗旬钵内的饮食转瞬即逝。后受佛祖福力加持,食物不再消失。波斯匿王闻听此事,特遣使者送米为罗旬设福。后精进不息,诸事如意,终成罗汉果位。

192、慈地尊者

慈地尊者,即慈地比丘。原为六群比丘中第一恶者,于生生中与摩罗子常为怨恶。

据《四分律》、《摩诃祗律》等载,兹地比丘不遵戒律,尤好诽谤他人。沓婆摩罗子是佛陀大弟子之一。佛陀称赞他说:“我弟子中分僧卧具者沓婆摩罗子最为第一。”

当时分配僧人卧具的办法是“随上座次第,随应得处与”,即僧人的地位身份越高。得到的房屋用具越好。

一天,慈地比丘来到罗阅城中,因他地位较低,分得房屋和卧具都很差,他便对沓婆摩罗子心生愤恨。他指使其妹慈比丘尼在佛陀举行的法会上诬称杳婆摩罗子奸污了她。被佛陀识破。佛陀咤责了慈地比丘的罪过,并对他耐心教育,慈地比丘终于改恶从善,诚心修行,修成阿罗汉果。

193、庆友尊者

庆友尊者,即难提密多罗。庆友为其意译。苏轼认为庆友应是十八罗汉中之第十七降龙罗汉。

尊者佛灭后八百年时,尊者降世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是当时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寺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把他收藏龙宫里。后由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因此从们称他为降龙罗汉,庆友圆寂时,将十六大阿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了身边的弟子,其弟子将他临终前的述说撰文成书。即著名的《法住记》。

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译成汉文之后,十六罗汉的名称于是广为流行。唐代以后,汉地佛教界为表彰庆友的功德,将他列为第十七罗汉,位列玄奘之前。

志磐在其所著《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十八罗汉之第十七应是伽叶尊者。清朝干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伽叶尊者)。降龙的传说源于中国北宋以后。由此皇帝御定之后,迦叶即降龙罗汉就是以皇帝钦定的为准了。

194、世友尊者

世友尊者,说一切有部之初祖,与法救世主、妙音、觉天等被誉为婆沙四评家和婆沙四大论师。约一、二世纪时北印度犍陀罗国人。

据载,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举行第四次结集时,尊者任五百圣贤之指导者,与胁尊者同被尊为上座,编集《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总结说一切有部学说。又著有《异部中轮论》一卷,叙小乘之二十部。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载,尊者出生于伽多衍尼之子之后、胁比丘等之前。《惟日杂难经》称尊者已证阿罗汉果并预言当来成佛。《师子月佛本生经》更载,尊者将次于弥勒成佛,号师子如来。

世龙,又作天友。音译婆须弥多、和须弥多、伐苏蜜多罗。其它称世友者尚有数人。如《俱舍论光记》卷一、《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说之《品类足论》与《界身足论》作者世友,于《俱舍论光记》卷五、《成业论》所说之经部异师世友,及《慈恩传》卷二所载玄奘西游时。于迦湿弥罗国宣扬有都宗义之世友等。

195、满宿尊者

满宿尊者,六群比丘之第六位。原为外道信徒目犍连的弟子,后随师一起皈依佛教。

佛在世时,有马师、迦留陀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被称作六群比丘。满宿位居第六。佛法的很多戒律,都是因满宿等而制定的。

据《增一阿含经》载,一日夜间众比丘聚集在佛祖周围听经,然佛祖沉默不语、众人不解其意,目连入三昧定,观寻事情根源。发现是满宿、马师二人又违戒律,目犍连只得让二人离开讲经堂。后在众人的劝导下,满宿改恶从善。对目犍连格外尊重。

佛祖涅槃前,尊者与马师二人愤目犍连为外道杖杀,动用大力士神力、将诸外道尽皆杀之。由于这一过失,转生于龙。尊者诚心归佛,潜心修行,多行善事,得罗汉果。

196、阐陀尊者

阐陀尊者,乃净饭王之仆役,为佛陀出家时随从之驭马者。曾被称为恶口阐陀。

佛离家出走时,尊者为其御马。以太子意坚不返、遂持太子剃脱之须发,宝冠、明珠还宫。佛陀征道归域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但恶口之性不改,犯罪亦不悔过,与诸比丘不和,被称为恶口阐陀,又称恶口车匿。

佛陀临欲涅槃时,阿难请示佛陀,如何与阐陀等恶行比丘相处。佛陀敕阿难以默摈之法治之,谓:“我灭度后,若彼阐怒不顺威仪。不受教诫,汝等当共行梵檀罚,敕诸比丘。不得与语,亦勿往返教授从事。”此即后世佛弟子与不受教诫者相处之道。佛陀入灭后,弟子依法治之,尊者始悔悟,后随阿难学道,而证阿罗汉果。

阐陀尊者又作车匿、阐那、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车那。意译欲作、应作、乐作、覆藏。

197、月净尊者

月净尊者。南竺香至国王的长子。

尊音之父香至王崇奉佛教,经常邀请佛教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进宫讲说佛法。尊者亦崇敬佛法,当时虽未出家。但居家持戒,诵经修禅。从不间断。后月净、菩提多罗等三兄弟都出家为僧,菩提多罗成为佛教第二十八祖,尊者获罗汉果位。

198、大天尊者

大天尊者,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秼莬罗国商人子。

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雉国寺。尊者具大神力,阔达多智,曾至华氏城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婆慢陀罗国之唯一传道师,曾于彼国讲天使经,四万人因此得道。

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于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造成大众上座二部之分化。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上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不久,尊者命终,王持殊性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相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炎忽发,须臾即烧成灰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遣。

199、净藏尊者

净藏尊者,传说为往昔时代光明庄严国国王妙庄严之长子。

据说,妙庄严夫妇信奉婆罗门外道,门外道,诋毁佛教。时雷音宿王华智佛想引导妙庄严夫妇皈依佛教,遂遗夙信佛法之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转生到妙庄严王家为其子。长子名净藏,次子名净眼,他们明了通达三十七品助道法,并长期修炼菩萨净三昧、净色三昧,因此得无限神通力。

他们怜父王之邪见,跃上虚空,为之演种种奇瑞,身高数十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劝说妙庄严王皈依佛教。使妙庄严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并率夫人净德及群臣子民,皈依佛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语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

十八罗汉

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准提菩萨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义

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

往生净土三资粮

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佛教词典】内院

(杂名)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

【佛教词典】当麻曼荼罗

乃日本大和当麻寺所传之净土曼荼罗。又称观经曼陀罗、...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问: 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