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五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种种信解智力?谓佛如来于诸众生诸补特伽罗所有信解种种差别,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贪爱、于瞋起解、广如经说。若诸众生本住着痴、于瞋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不善之法,于不善法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善法、于善法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修下劣行、于殊胜法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殊胜行、于下劣法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下劣行、于殊胜分位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殊胜行、起下劣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邪定聚而起信解,取彼定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正定聚而起信解,取彼定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正定聚取彼解脱,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欲界定法,从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色界定法,从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无色界定法,从无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三界定法,遍三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本住下劣分位而得殊胜之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本住殊胜分位而得下劣之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起种种信解、种种色相、种种受用、种种领纳,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以先业故当感坠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脱之法取彼解脱,如来悉如实知。如来如是如实知已,随其所应即为说法。

「舍利子!此是如来信解智力,无有边际与虚空等。若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种种信解最胜智力,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世间种种信解法,  过未现在无限量,
 即彼信解如所思,  佛人中尊皆晓了。
 若于贪法起信解,  而本住着瞋分位,
 若瞋若痴义亦然,  佛随信解皆明了。
 住贪住痴等诸法,  随心所持难思度,
 相续无间遍所行,  能仁胜智皆明了。
 若诸众生下劣行,  还复信解广大法,
 行胜解劣义亦然,  佛调御尊皆明了。
 若众生取邪定聚,  来还所起亦复然,
 所有三界解脱门,  佛随信解皆明了。
 所生色相种种异,  受用差别亦复然,
 随先业故报无差,  二足胜尊皆明了。
 随其信解了知已,  如其所应为说法,
 第三胜解智力门,  佛子当生清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三信解智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转妙梵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悉不能转,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如来种种界智力?谓佛如来于种种界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于诸世间以诸福行而为长养,如来悉能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以非福行而为长养,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以不动行而为长养,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出离行,如来悉如实知。又舍利子!如来如实了知眼界、色界、眼识界。云何能知?谓佛了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悉如实知。云何能知?谓佛了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又舍利子!如来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及虚空界,悉如实知。云何能知?谓如虚空故亦然了知。如来悉知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分别所起,知有为界是造作相,知无为界是无造作相,知杂染界是客尘烦恼相,知清净界是自性明亮相,知诸行界是不如理作意无明相,知涅槃界是如理作意明智相。

「又舍利子!若诸界依止、诸界安住、诸界随顺、诸界建立、诸界作用、诸界意趣、诸界寂定、诸界住着,如来一一如实了知,随所知已即为说法。舍利子!此是如来种种界智力,如是胜力无有边际。若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如是智力,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一切世间诸众生,  以种种界为依止,
 随转界趣义亦然,  佛无上尊皆明了。
 福非福及不动行,  诸出离界义亦然,
 随诸界趣安住心,  涅槃无动常寂静。
 所有眼界及色界,  彼眼识界亦复然,
 耳鼻舌身意界中,  如来如实皆明了。
 于其法界了知已,  彼意识界亦复然,
 了知诸法内外空,  此即能仁大智力。
 地界水界及火界,  而彼风界亦复然,
 如是诸界遍了知,  犹如虚空等无异。
 所有欲界及色界,  彼无色界亦复然,
 如来如是遍了知,  及彼分别所起等。
 而彼虚空无边际,  诸界无边亦复然,
 佛于一切虽遍知,  不起我心能了解。
 了知诸界无所生,  亦知诸界无所灭,
 如是诸界寂静心,  无上丈夫皆明了。
 如其虚空无边际,  佛智无边亦复然,
 以无碍智悉了知,  种种信解皆解脱。
 知心所起信解已,  俱胝众生悉调伏,
 如来第四力圆成,  佛子当生清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四智力,广说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根胜劣智力?谓诸众生所有根性若胜若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云何能知?谓下根、中根及彼利根,亦复遍知殊胜诸根,乃至积集分别从贪所起诸业根性、从瞋所起诸业根性、从痴所起诸业根性,如来悉如实知。如是分别诸业虚妄所起贪瞋痴等,皆如实知。如是分别诸根从贪瞋痴少分所起者,如来悉如实知。分别诸根从贪瞋痴广大所起者,亦如实知。分别诸根从贪瞋痴执着所起者,亦如实知。若善因根性、若不善因根性、若不动因根性、若出离因根性,如来悉如实知。

「又舍利子!如来遍知一切众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二十二根,如来悉如实知。又诸根中,若眼根因通耳根分位,非鼻根、舌根、身根,如来悉如实知。若耳根因通鼻根分位,若鼻根因通舌根分位,若舌根因通身根分位,若身根因通眼根分位,如是诸根因及分位,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有布施根性修持戒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布施之法。若诸众生有持戒根性修布施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持戒之法。若诸众生有忍辱根性修精进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忍辱之法。若诸众生有精进根性修忍辱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精进之法。若诸众生有禅定根性修胜慧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禅定之法。若诸众生有胜慧根性修禅定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胜慧之法。总略乃至诸菩提分法,亦如是说。若诸众生具声闻根性修缘觉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声闻乘法。若诸众生具缘觉根性修声闻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缘觉乘法。若诸众生具大乘根性而修声闻缘觉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大乘之法。若诸众生具最上乘根性修大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最上乘法。若诸众生具不堪任非法器根性,如来了知无所堪任非法器已,即当捐弃。若诸众生有所堪任是法器者,如来即为宣说正法。舍利子!如来于一切众生中,若观察诸根而悉了知,不观察诸根亦悉了知;若出离根者而悉了知,不出离根者亦悉了知。随诸众生何等根性,若诸行法、若意乐因、若缘若障、若究竟处、若最后根,如来一一皆如实知。」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趣向彼岸诸根性,  知众生性及意乐,
 世间诸根遍了知,  人中师子宣正法。
 普观下中上根器,  未曾有智而遍转,
 知解脱器诸众生,  智宣胜法令开晓。
 决定烦恼诸所起,  随众生根少或多,
 如诸根性遍了知,  随顺宣说智行法。
 若诸众生具善根,  或具不善诸根者,
 眼耳鼻舌身意根,  苦乐忧喜舍根性,
 信进念定慧根等,  男女命根亦复然,
 如其宣说彼信根,  余根胜义亦如是。
 根性所行及诸相,  随众生意而遍转,
 应根宣说胜法门,  智善明了诸苦法。
 声闻诸根难解脱,  唯佛菩提善出离,
 声闻不知佛智因,  为说菩提最胜力。

「舍利子!此是如来第五智力,广说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至处道智力?谓佛如来遍一切处所向之道,皆如实知。云何能知?若众生界住正定聚者、住不定聚者、住邪定聚者,一一了知。若住正定聚众生界者,所有因力及彼先行,而悉具足开明利根。如来知彼有所堪任是解脱器,随昔因力而为说法。若住不定聚众生界者,以彼缘力成熟相故,随其所应说法教授即得解脱。若缘力未熟即不解脱,如来俟其因缘和合,值佛出世即为说法。彼于佛所得闻法已,深固勤行乃得胜果。若住邪定聚众生界者,不修正业、根性痴暗、非其正器,如来不为说法。以其无所堪任非解脱器,如来知已即当损弃。是故诸菩萨应当勤行被精进铠。又舍利子!如来了知三种贪处,谓有贪处善相所起,复有贪处边际相所起,复有贪处先因所起。如来了知三种瞋处,谓有瞋处恼害相所起,复有瞋处贪不满意所起,复有瞋处宿习所起。如来了知三种痴处,谓有痴处无明因所起,复有痴处有身见因所起,复有痴处疑惑因所起。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舍利子!如来于诸苦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其利根故。或于苦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其柔软根故。又复如来于诸乐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其利根故。或于乐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其柔软根故。又于迟缓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障道故。于迟缓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令得轻安故。于迅速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无毕竟安隐故。于迅速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无别异故。又复有处,得决择力圆满非修习力,有得修习力圆满非决择力,有修习力及决择力皆得圆满,有修习力及决择力皆不圆满,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复有处,意乐具足行不具足,有行具足意乐不具足,有意乐具足行亦具足,有意乐不具足行亦不具足,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复有处,身业清净非语非心;又复有处,心业清净非身非语;又复有处,身语心业皆不清净;又复有处,身语心业皆悉清净;如来一一如实了知。

「舍利子!所有一切众生于一切处,所作因业若动若寂,如来以无碍智随众生转。舍利子!如是如来至处道智力,无其边际与虚空等。诸住信菩萨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

 

上篇: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下篇:佛说胞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注音版】华严字母

一、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共有四十二个,出自《大方广佛...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弥勒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佛说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 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大安法师:一念净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节,我们有十六人曾在九华山祗园寺上客堂...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向地藏菩萨求人天福报,还怕得不到吗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