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宝云经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宝云经卷第五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安乐行品第五

尔时,世尊复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十法,在在处处心恒寂静而安乐住。何等为十?所谓善修忆念观察于身及受、心、法,善修忆念观察境界、阿兰若处,于诸聚落国城都邑、于诸利养恭敬名闻、于诸如来所制禁戒、于皮肉心一切烦恼上、中、下品,善修忆念而观察之。

「善男子!云何菩萨观察于身而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以智慧故观察是身,从足至顶唯见是身三十六物假合成人,念念生灭、无常败坏、筋脉连持、不净充满、无可乐者,如是观察即生厌离。以厌离故,身染、身贪、身见、身着悉不复生。以是因缘,凡诸不善与身相应皆得远离、有诸善法与身相应悉皆增长。

「云何观受善修忆念而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凡是诸受一切皆苦。所以者何?婴儿、凡夫顽嚚无智,以颠倒故,以苦受中而生乐想;一切圣人唯见是苦,复能安立一切众生,于是法中令得随顺。』如是学之,已得观受善住念处,于苦乐受不瞋、不贪。为灭受故,勤修忆念,于是法中劝化他人、令如是行。

「云何观察于心念处而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是心颠倒,无常常想、苦生乐想、于无我法而作我想、于不净中而作净想,躁动易转、一念不住,为诸烦恼而作根本,长为众生开三涂门,为诸苦恼而作因缘,能闭善道,能为发起贪、瞋、痴等,为一切法作增上缘。一切诸法心为上首,若知于心则能得知一切诸法。心能尽作一切世间种种色像,唯心见心、唯心造业——若善、不善——唯心轮转无暂休息犹若火轮、唯心奔逸犹如恶马、唯心能烧犹如野火、唯心润生犹若大水。』如是观察住心念处,则便能得不随于心、能为心师;以心师故则能得为一切法师。若能于心得自在者,则于诸法而得自在。

「云何菩萨观法念处而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于如是等不善诸法如实而知,言不善者,贪、瞋、痴等及诸烦恼因无明生。以是义故,修对治门,若贪心生修不净观、若瞋心生修慈悲观、若痴心生而修十二因缘之观,修行正勤而令除灭。复为观察一切善法,见善法已,于善法中摄心令住,忆念观察受持是法,于是法中转更劝化,令他众生安住其中。

「云何菩萨于诸境界摄念观察而安乐住?菩萨于色、声、香、味、触——若好、若丑——而不生于恋着、隔碍、贪、瞋之心。作是思惟:『我今不宜起如此心,一切诸法皆非是持,我今云何横生恋着?于是法中我若恋着,我是愚痴、我是不了、我是颠倒。所以者何?如佛所说,以恋慕故而生染着、以染着故而取境界、以愚痴故则不能了善、不善法,以是因缘当堕恶道。』复作是念:『我今不宜生如是心,于危脆法而生隔碍。若生隔碍则不堪忍,由不忍耐便生瞋恚,以生瞋故为诸圣人之所呵责、一切同学而生毁呰、所不称叹。』作是观已,于憎恨境善修忆念而安乐住。

「云何菩萨于阿兰若而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夫阿兰若,无诤三昧之所居处。此阿兰若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得他心智、证知我心及心数法。是故,我今于此林中不宜起诸不善思惟。』于一切法若能不生不善思惟,观行得成、多修善法。

「云何菩萨于村聚落、国城、都邑而作观察得安乐住?菩萨摩诃萨行于聚落,脱见是处于出家人不相宜者应远避之。何等是耶?所谓若酤酒家、若淫女舍、若国王家、若波罗塞等嬉戏之处,及以饮酒聚集之处、若白衣群作倡伎乐歌舞之处。凡是出家非所宜者悉远离之,是中观察而安乐住。

「云何菩萨于诸利养、恭敬、名闻而作观察得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于诸利养、檀越、嚫施、功德事中,于是利养而须自策调伏其心,勿令贪着、不生爱乐,亦复不生我我所心,所得利养皆与一切困乏众生共同平等、普受用之。若藉是缘而得名闻,于是名中亦不自高、不生憍慢亦不自恣,作如是念:『我今所得如是名闻,不久之顷自当歇灭,能得名者及所得名一切无常。何有智者于诸虚妄、无常迅速败坏、危脆无安立处,而生贪着、起于憍慢、轻蔑他人?』如是观察得安乐住。

「云何菩萨于诸如来所制戒律忆念观察得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于过去世一切如来学此法律已成等觉而般涅槃、于未来世一切如来学此法律当成正觉而般涅槃、于现在世一切如来亦学是法今成正觉而般涅槃。』作是观已,于诸法律至心恭敬,勤求是法,修行诸善,得安乐住。

「云何菩萨于皮肉心上、中、下品三种烦恼忆念观察得安乐住?菩萨摩诃萨于皮烦恼而观察之、肉心烦恼亦观察之,以观察故知其因缘——是诸烦恼从何缘生、是诸因缘复依何生——即得知见烦恼因缘则是无明。无明因缘不善思惟。不善思惟复何因生?不听正法。不听正法复何因缘?不近善友。如是知已,烦恼因缘、烦恼源由、烦恼境界悉能远离,得安乐住。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在在处处心恒寂静、得安乐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着粪扫衣。何等为十?所谓受持坚固、谦卑堪忍、无疲倦心、无染污心、不见其恶、唯见功德、亦不自高、不轻蔑人、具足净戒、感诸天人之所供养恭敬礼拜。

「云何菩萨受持坚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信根成就,内怀清净,随顺如来所制法律,若丧身命终不故犯。

「所受持法坚固持已,得谦卑心;谦卑心故,憍慢不生;无憍慢故,摭拾弊坏、世间所弃、异于世俗所着之衣;摭拾得已,浣濯练治,坏其本色,缝纳为衣,不生烦恼、不辞劬劳,心无疲倦亦无污染,直为成就所作功德。

「于如是等粪扫衣中不见其恶,谓是粪扫大蓝缕哉、过麁弊哉、聚多虱哉、迮我身哉、出垢污哉。

「以是义故,菩萨观察于粪扫衣唯见功德——是粪扫衣一切仙圣所经受持,随于无欲,顺于圣种;一切诸佛之所称叹,不以此缘生我慢心,亦不自高、不轻蔑人。

「若离憍慢即不轻他;不轻他故,戒品具足;戒具足已,一切释、梵及诸天众之所供养、称叹、礼拜,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菩萨之所拥护、人非人等之所恭敬,国王、豪族及诸臣民之所供养、一切同学之所劝进。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着粪扫衣。」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一切菩萨心地广大,何缘乐此下劣麁弊粪扫衣耶?」

佛言:「善男子!一切菩萨欲使一切世间愿力自在成就,然诸菩萨于愿力中未成就者,为诸烦恼不得生故,对治法门而修习之。善男子!汝意云何?如来世尊广大心耶?弊陋意耶?鄙下心耶?」

对曰:「世尊!我无此辩能答是言。所以者何?世尊!诸佛如来应现信解非我境界。何以故?唯是世尊了见是法、唯修伽陀了见是法,诸佛如来无有一法而不知见、不可信者。」

佛言:「善男子!汝意云何?何因缘故,如来世尊于阎浮提人、非人等种种根性、种种信解,于众生前现弊陋行,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等于其前说光扬称叹头陀功德?」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又言:「世尊!为是众生所应化者而现是事,及诸无量新发心者行菩提行、烦恼未断,如来为示对治法门。」

「善男子!如是,菩萨得誓愿力,但为教导诸众生故着粪扫衣,非鄙下心。善男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着粪扫衣。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受持三衣。何等为十?所谓其心知足、而常少欲、远离贪求、远离储蓄、既无所蓄无去失忧、既无失忧离有失苦、离失苦故恶心不生、恶心无故无有愁毒、无愁毒故无所求取、无求取故能得修行,尽诸有流。善男子!以知足故,菩萨摩诃萨随宜法服而为自足;以自足故,即得少欲;以少欲故,远离贪求;离贪求故,无所储蓄;无储蓄故,无有失忧;无失忧故,不生苦恼;无苦恼故,恶心不生;无恶心故,不生愁毒;无愁毒故,无所求取;无求取故,能得修行,尽诸有流。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受持三衣。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低昂住。何者为十?所谓不随贪欲、不随瞋恚、不随愚痴,安隐而住,是名不低昂住;无怨恨住、无嫉妬住、无悭悋住、无憍慢住、不显己德住、不求名闻住、不贪利养住、不轻蔑他住、不自高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是十法,无低昂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行乞抟食。何等为十?所谓发心利益诸众生故、次第行乞、无渴爱求、已自知足、性乐分施、无贪婪想、于所乞食自知限量、趣向助道、巧抟善根、远离抟想。

「善男子!云何菩萨利益众生乃至远离抟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见诸众生贫穷困苦、功德微薄、不种善根,为利彼故行诣乞食。

「若入城郭、若入聚落而行乞时,应善摄念、内善思惟,于诸境界勿令驰骋,威仪庠序,诸根不动,慎无于放逸,视地七尺低头而行,于诸善法勿使心散。

「以如是法次第行乞,不长出手,敛钵在胸。

「若入大富、长者之家,亦不多求,知量受之,充足是日一食而已,勿妨法事。

「若处多有恶狗、恶牛、恶马、恶象、种种禽兽来相恼触,若男、若女、若小、若大恶口戏调,或相是非、毁呰、诽谤,如是等处悉皆远离。

「修行乞法勿渴爱求、勿强逼求,于诸檀越勿起爱慕亦不瞋恨。

「既无渴乐,随宜所得,已自知足持钵而还,至所住处安置衣钵而洗手足。

「若见佛像而前恭敬、供养、礼拜,然后入寺。

「于所食者分为四分:一分与同学、一分施贫穷、一分与畜生、一分而自食。

「如是取食,无贪着心、无希望心,随宜饮食但能持身,莫为过少、莫为过多,于食多少筹量取足。所以者何?若食过少,不能行道;若食过多,睡眠身重亦不堪任学问坐禅。

「夫求道者,皆应正勤而作是念:『懈怠、懒惰何由能得满助道法?』

「若能合集助道法已则不着我;若不着我,能自割肉以饴众生。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行乞抟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唯一坐食。何等为十?所谓坐于菩提道场,一切魔兵为作恐怖而坐不动;于出世座而坐不动;于出世慧而坐不动;于出世智而坐不动;于空三昧而坐不动;觉了诸法而坐不动;于八正道而坐不动;于真实际而坐不动;于如如中而坐不动;于一切智而坐不动。所言一坐,唯是法座,是故名为一坐食也。善男子!如是,菩萨见是十法,唯一坐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持不再食。何者为十?所谓一食之后无所希望、无所染着,劝食不食,是时、非时悉皆不受;脱能治身种种汤药所可食者,所谓若苏、若油、若石蜜、若白蜜、若砂糖、若根、若果,设见他食亦不生瞋、亦不贪乐、亦不悋惜;若菩萨中后不食而病困苦,若以病故恐失寿命、恐废行道,以无疑心审知是药能治是病许为受用。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持不再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住阿兰若。何者为十?所谓久习梵行、善解毗尼、诸根不缺、广博多闻、持戒德业、离着我怖、譬如野鹿摄身威仪、修身轻利、趣向寂静、心无愁闷。

「善男子!云何菩萨久习梵行乃至心无愁闷?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出家已来,于正法律具足戒品、三轮清净、善解法相、威仪具足、出入以时,凡是如来所示道法上中、下、品皆悉通达,不复求人、不易可动,不着邪论、一切外典,于佛正法文义明了。

「犯与不犯忏悔方法无不具知,于所犯者皆悉远离,恭敬正法,数数忏悔。

「一切恶法发露改往,是罪源由莫不洞达而远离之,上中下业、上中下报亦悉了知。

「已信解故,守护正法,眼、耳等根具足,身分无所残缺。

「住阿兰若——阿者言无、兰若谓诤——住山林中不与世诤,于是林中无相触恼,不近、不远,便于乞食。

「是山林中有清净水,无诸难事,灌洗易得。树木荫映,华果丰足,无恶禽兽。自然石室不过峻阻,登涉无难。

「寂静闲居,独而无侣,曾所闻法而诵习之,日夜六时忆念不忘,声不高下,诵之勿废。

「调伏诸根不令驰骋,摄心思惟勿生散乱,恬然自乐受持经典,取于三相谓止发舍,勿着睡眠。

「脱有国王、大臣、长者及诸人民故来寻诣,应作是言:『善来,善来。』若至住处,唤大王坐,随宜坐处。王若能坐,二人俱坐;王若不坐,莫独自坐。王若躁动,不就鄙座,应作爱语:『大王!此山林地甚有利益,持戒道德、多闻沙门是中安止,无怖、无畏、无劫盗贼。』若是国王安隐寂静、堪听说法,而为说之;其若不乐广分别说,当为略说随顺厌离;其若不乐听厌离法,当说叹佛无上功德。

「若诸长者、人民来至,随其所应为说法要,悉令得生信法之心、亦使受持三归戒等,令诸人辈生欢喜心、自利利他。

「已生诸恶及诸烦恼令得灭故,而修多闻、不着于我;不着我故,住于山林,无忧、无畏、无怯弱想、不生恐怖。

「趣向寂静,远离喧杂,独居如鹿,少欲知足。

「善男子!菩萨居山,不同于鹿怖畏驰走,不取其失。言如鹿者,远离郭邑、聚落、居家,其作是念:『近恶人故,或失寿命。』如是,菩萨离于喧杂——若男、若女、若小、若大——而作是念:『亲近是等,失我宿昔所习善根,勿生散乱。』如是,恒生怖畏心住故向寂静,于世间中生厌离心,住山林中唯见功德、唯见寂静、唯见毕竟、唯见安乐,无忧愁心、无迷闷心,不近恶友、不障山中寂定功德、受持修行一切善法。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住阿兰若。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依止树下。何等为十?所谓所依树下,去于聚落不近不远、无诸棘刺及毒草木秽杂之处、树叶不彫、非猿猴处、众鸟巢处、非恶禽兽所居之树、无有恶人危难之处,所依树下身安乐处、心无闷处、安心而止。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依止树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坐于露地。何等为十?所谓冬时、夏时、春时不得近于舂场之处、不近树木非丛聚处、不约山险、莫近江河、不遮寒、不遮风、亦不遮雨、亦不遮热、不遮霜露——唯除疾病。菩萨摩诃萨若坐露地,身有疾病不堪行法当住寺中,而作是念:『诸佛如来制头陀法,但为断除一切烦恼。如佛教法我当奉行,我虽住寺应学正勤,为断烦恼不得懈怠、散乱、闲住,虽居寺舍不生贪着。』复作是念:『如是寺舍皆是檀越之所起造,利益一切修道之人。是故,我今不应于寺生我所心,虽住寺中恒不离于露地之想。』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坐于露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住尸陀林。何等为十?所谓若在中住多生厌离,恒作死想、作八万户虫所唼食想、作赤血想、作青淤想、作臭秽想、作膖胀想、作血涂想、作脓烂想、作解离想、作骸骨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尸陀林,恒兴慈悲怜愍众生,持戒清净、具足威仪、恒习素食、支持活命。所以者何?善男子!是尸陀林有诸非人依止中住,食人血肉,若见菩萨食鱼肉者,而起恶心来相触恼。

「善男子!住尸陀林菩萨脱入寺舍,前礼佛塔,次礼大德,问讯上座,恭敬事毕一处而立,于众僧座不得坐之。何以故?菩萨之法将护世间诸俗人意,是尸陀林住止菩萨翻于世间凡愚众生,不违众圣。

「若于私座请菩萨坐,审如是僧心无变异乃可就坐,勿令前人而生悔心,以卑下心于己身中作旃陀罗想。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住尸陀林。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宴坐不卧。何等为十?所谓不为苦身故而坐不眠、不为恼心故不为眠、所牵故不萎身坐、菩萨摩诃萨凡坐不眠、但为满足菩提诸行、为一心故、为向正道故、为坐道场故、为利众生故、为灭一切烦恼故,坐而不卧。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常坐不卧。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随宜敷坐。何等为十?所谓于坐之处不过经营、亦不求他而为敷座、不作相貌令他敷座、所坐之处若叶若草随得而坐、若有地所多诸虫——蚁、蚊、虻、蝇、蚤——作窟住处及阇维处悉远离之;若消息时,右脇而卧,上下累脚,袈裟覆身,正念专心作光明想;恒作悟想而暂眠卧,不取眠乐、不取脇乐,但调其身;持于四大勿令过困、昼夜用心趣助道法。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随敷而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摄心与理相应。何者为十?所谓多修不净观、多修慈悲观、多修十二因缘观、善识污心之法、多修空相、多修无相、多修摄心、无所愿求、恒修不息不令悔恨、具足戒品。

「善男子!云何菩萨多修不净观?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独居闲寂,不出人间,隐山林中,一向默念其心调直。令身调直,结跏趺坐,见其支节屈伸俯仰,生厌离心。当观身内三十六物,念念相次,莫观皮外。作如是观:乃至众生种种饮食美味净洁——若麁、若好——才入腹中即成不净,触于内火则便臭烂,秽气逆鼻,一切世间之所不耐。如此之身,一切婴儿、凡夫、众生之所恋着,当依圣教以善智慧如实观之。是故,我今不应爱此臭处之身,以是因缘故厌离之。如是,菩萨多修不净观。

「云何菩萨多修慈悲观?菩萨摩诃萨独居闲静具如前说,依前次第而作是念:『是诸众生多诸瞋恚、怨憾、忿恨,造诸恶业、结搆怨家、无缘责主。若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瞋恚究竟灭已,我方得坐菩提道场。』作是甚深观察,思惟真实慈悲,非但口说。

「云何菩萨多修十二因缘观?菩萨摩诃萨若贪欲生、若瞋恚生、若愚痴生,作是思惟:『是贪、瞋、痴藉因缘生,而此因缘复藉因缘,于是诸法因缘所生,无有自性悉是虚妄。何有智者以虚妄法——因缘所生——于自己身而作疮疣?』

「云何菩萨善知污心之法?菩萨摩诃萨观是污法——若在自心、若在他心——不可量度,为灭是等因缘法故当观察之。何者是耶?所谓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律、不敬同学——若老、若少并不恭敬——是名染污心法。

「唯重自身、轻蔑他人,于诸境界驰骋散乱,背于涅槃,着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执着空见、执着断见,执常、无常,憎忿善人,亲近凡愚、离持戒者,近破戒众、伏事恶友,远善知识,诽谤诸佛甚深经典,于甚深法生怖畏相,懈怠懒惰,于己身中生下劣想,无有威德,讷于言语,非处生疑、应疑不疑、不疑而疑,诸盖诸结之所缠缚,幻惑世人,间构谄曲,睡眠瞪瞢,唯贪利养、求于名闻,恃于姓族,恋于眷属,染于邪见,恃怙国土、恋慕群众,习学咒术、路伽耶陀、世俗文章,舍离正法、废于道行,于不善法忽务经营、于功德业不勤其事,憎恶毁呰出家之人,但好歌咏叹诸女色、称美少年——若男、若女——不乐寂静,于阿兰若愁愦不乐,于善、不善不知量度,于可尊重不往问讯、亲近、供养,读诵经典不知时节,于所行处不避讥嫌,于诸戒律若轻若重悉不能持。于诸恶法皆无怖畏,诸根暗钝、愚痴障重,心恒躁动、恶业快利,无所忌难、自恣独步,横理取法、忧虑愁毒。于色好丑取相评量、于瞋恚境不修慈悲、于诸贫穷不起怜愍、见疾病苦不生厌离、见死不怖、住火宅中不欲出离,但经营身不护戒律,于过去中经作何事、于现在中正作何事、于未来中当何所作?如是境界都无思惟。于不思议而作思议、于不可量而作限量、所不可求而竞勤求、于非清净作清净想、于非出离作出离想、于非正道作正道想、于所未得谓言已得。『我正多事未得修善。』『我是凡夫那能修行诸圣道法?』多恋俗务推斥度日,回避微妙功德善根。于大小乘不能称叹,设见信乐佛正法者而诽谤之,乐于斗诤、好相是非、麁犷恶口、自大高举、恶赖骂詈、卒暴怱扰、凌轹于他、说无义语、喜论人过、所不可说而好说之,乐于戏论,耽着嬉戏。如是等事名染污法,能染污心而善知之。

「为灭一切诸戏论故,多修于空而入禅定以调其心。

「如是修空,于此境界随心着处。

「当寻是处,求其体性遂无所有;无所有故,通达于空。

「所缘之境及能缘心并须观察,作观察已,心、境二法悉无所有而通达空。

「通达空故,为修无相而摄其心入于禅定,一切相貌显现相似,善观察之则见非相。

「既了非相,不得己身则无身相;得无相已,不着己身;不着身故,不得一切外诸境相。

「于诸外境不作分别、不更移心,于内外相心既不动,为灭无相之相故,于修观行不生忧喜。

「虽得是定,习气尚多;为灭习气恒修是定,心心相续无令休息,犹如[火*(替-曰+贝)]火。

「住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中,毗婆舍那者如实法观、奢摩他者一心寂默。

「得心定故,后不致悔;不致悔故,生欢喜心。何故欢喜?由戒清净。一切菩萨具足戒品,清净摄心与理相应。何以故?持戒清净故,摄心得成。是故,说名与理相应。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摄心与理相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受持经典。所谓为护正法而往听闻,不为资生;为护正教勤听正法,不为利养;为三宝种不断绝故勤求多闻,不为世利;为欲利益学大乘者而修多闻,不为称叹;为诸众生无救护者利益因缘而修多闻、为诸众生三苦所逼作安乐故而修多闻、为无慧眼诸众生故令得慧眼而修多闻、为小乘人说声闻法而修多闻、为大乘人说菩萨道而修多闻、为自得证无上智慧而修多闻、不求下乘而修多闻。善男子!菩萨具是十法,受持经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受持毗尼。何等为十?所谓了知毗尼并律宗体、毗尼甚深、毗尼微细、犯与不犯、性罪制罪、波罗提木叉、学之本源、声闻毗尼、菩萨毗尼悉皆了知。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受持毗尼。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威仪行处齐整具足。何等为十?所谓于声闻法已经修学、于缘觉法已经修学、于菩萨法已经修学,如是学已威仪具足;凡是沙门不宜处行皆悉远离,以是因缘,非处不行、非时不行、非国不行;修行沙门所应行处不失威仪,勿令沙门婆罗门之所讥诮。夫威仪者,与理相应,复劝化他,令住此法,使行法者具诸威仪,庠序细密,内怀相应,无有虚假。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威仪行处齐整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心无悭贪亦无嫉妬。何等为十?所谓自能惠施、复劝他人令行布施、称叹布施、见他布施起随喜心、劝叹成奖令其欢喜。不作是念:『但施于我,莫施余人;唯使我丰,不令他得。』应作是念:『令诸众生得安乐具、种种资生,若于世间、若出世间具足安乐,我今所为是等众生利益安乐修诸苦行。是故,我今于众生边不应起诸悭贪、嫉妬。』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无有悭贪、嫉妬之心。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于诸众生行平等心。何等为十?所谓于诸众生业行平等、于诸众生无忿憾心、于诸众生平等利益而行布施、受持禁戒、修于忍辱、勇勐精进、善思禅定、修般若智、不依二边而修是心、缘诸众生起平等心、修行六度令得是法。

「生死火宅众苦炽然,自得出已,复救余人令其得出。以心平等,不生彼此隔碍之想,无有憎爱。

「善男子!譬如长者,其家巨富,唯有六子爱念怜愍而悉平等。是等子息婴稚愚痴,于事不了,匍匐而戏。是长者宅被火所烧,炽然勐焰炎盛遍起,是等诸子各各东西。善男子!于意云何?是时长者颇作是念:『我今前可且救一子,然后方便救余子。』不?」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而是长者于其诸子平等救济、无有偏心,而随近者前引出之。」

「善男子!如是,一切众生之类皆是菩萨之婴儿也,未了苦乐、无所知解生死火宅,六道之中各各住处。菩萨摩诃萨随其善根有成熟者,前救脱之安置令住清净法界、生死之外。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于诸众生行平等心。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殷勤恭敬供养诸佛。何等为十?所谓供养于法是供养佛、不以财物是供如来、为作安乐利益众生、为欲摄受一切众生、为欲成就众生善根、不舍所受清净禁戒、不癈一切菩萨行业、如所说法身即能行,如是修行心无疲倦、不舍无上菩提之心。

「如是恭敬供养诸佛不用财宝,若能修行诸佛正法即供养佛。所以者何?供养于法则是供养一切如来。

「是法所生利益群品令出世间,若背菩萨所行之业则为身、口相乖,如所誓愿不得成满,则心疲倦便舍菩提,则不能得利益众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为利益诸众生故,若无众生亦无菩萨取于正觉。善男子!当如是观:法即是佛,一切诸佛法为身故。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殷勤恭敬供养诸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断除憍慢。何等为十?所谓出离家居,勤苦求道,亲识、朋友、一切眷属不复相关,何异死人?故无憍慢;改其形相,着坏色衣,而我今者别有所求,故无憍慢;剃头持钵,家家乞食活此身故,不生憍慢;以乞食故,生谦下心,如栴陀罗不应憍慢;今我身命寄于人活受他抟食,犹若饿狗人所轻蔑,不应憍慢;我应绍续尊重福田,不应憍慢;令诸同学见而欢喜,不应憍慢;持诸威仪,庠序齐整,不应憍慢;所未得法我当得之,不生憍慢;于弊恶性诸众生中多修忍辱,不生憍慢住。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断除憍慢。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心多清净。何等为十?所谓福业所持过去善根、宿因具足、正见具足、不着邪论、不可移动、不事余师、内怀清净、无有谄曲、意无贡高、亦不幻惑。其心质直,备诸智慧、诸根明利、离众障蔽、心行清洁、亲近善友、远恶知识、摧伏憍慢、勤求妙理、于听法时不伺过失、诸佛功德皆悉了知。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心多清净。」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诸佛功德不可思议,我于此法云何得闻、能了知之?」

佛言:「善男子!汝善谛听,我今为汝说于如来少分功德。」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如来大慈具足圆满,于诸众生悉皆平等——如于一人慈悲平等,于遍法界一切众生其心亦尔。

「如虚空界遍于一切众生界中;如来慈悲遍一切处、无量无边亦复如是,异于声闻、缘觉菩萨。

「善男子!诸佛如来说法无尽,于无量劫不可穷竭,种种名字、种种义趣,于无量众一时一音而为说法,随其类音各各得解无限无尽。

「善男子!诸佛如来问答具足。设有一切预众生类以种种问俱问如来,如来随其种种类音、种种名字,于一刹那、一念、一时皆悉能答,无滞无碍。

「善男子!诸佛禅定境界无碍。善男子!设有一切众生之类位阶十地,一时一念俱时入于百千万亿禅定三昧,于诸无量种种三昧皆不能及如来三昧无边境界。

「善男子!如来具足无量色身。善男子!设有众生以如来身应受化者,一念之顷遍于众生,对其面前而现佛身,随众生愿,一念之顷现种种身。

「善男子!如来具足天眼无量境界。善男子!有诸众生得天眼者,所见诸色无量无边诸世界中,如来悉见,如菴摩勒在手掌中。

「善男子!如来无量天耳境界。善男子!设有众生得天耳者,满于无量无边世界,随其所闻种种音声,如来能于一刹那顷皆悉得闻是等音声。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他心智无边无尽等于虚空。善男子!设有一切诸众生界种种觉观、种种思惟、种种业行,如来能于一念之顷悉能了知无量无边一切诸心,及所造业并业果报,于三世中以无碍智悉皆了知。

「善男子!如来恒在禅定不曾忘失。所以者何?佛无失念,诸根不动、内心无乱。何以故?一切烦恼、烦恼习气毕竟尽故,恒在寂静。善男子!有烦恼人内心迷乱,不得禅定;如来不尔。夫如来者,无复烦恼、无复尘累,无漏、无为,得一切法,自在游于一切甚深三昧境界。善男子!如来设住随一威仪中、随一三昧中,乃至涅槃,常住其中无有动移,故常在三昧。

「善男子!诸佛如来于无量劫备修诸行得成正觉,不可思量、不可思议、无有边限。」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如来不于无量劫中修功德耶?」

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说。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应思量如来境界。如来境界不可思量,但为浅近诸众生等说三僧祇修习所得,而实菩萨发心已来不可称计。」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幸甚。是等众生修诸善根、已灭业障、多生信解、近于菩提,闻佛功德心生欢喜,何况闻已尽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世尊!是等众生不久当得如来功德,无异今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来摄受是等众生,于诸佛所已种善根、恭敬承事于无量佛,是等众生闻佛功德不生疑惑。

「善男子!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七日七夜无余思想,内心不乱,念念相续,忆持如来如是功德甚深微妙,着净洁衣,设诸供养,心心成就,是七日内即见如来三十二相色身具足。若有散乱、不平其事而恒一心,于临死时如来现身立在其前。」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颇有众生闻佛所说如来功德生不信耶?」

佛言:「善男子!有诸众生闻佛说是如来功德,以其恶口麁犷骂詈、生瞋恚心、于说法者生怨家想,以是因缘,舍身之后生于地狱,受无量苦。善男子!有诸众生闻佛功德生欢喜者,于说法人生善友想、生如来想。善男子!是等众生信最极理,已于过去曾闻如来如是功德。是等众生于大众中而作是说:『我于过去曾闻如来说佛功德,无异今日经中所说。』」

尔时,世尊出长舌相以覆其面、覆于面已复覆其顶、覆于顶已复覆于身、覆于身已覆师子座、覆师子座已复覆菩萨及声闻众、覆声闻众已复覆释梵四天等众,如是普覆大众等已而缩舌相,问大众言:「如来世尊有此舌相,颇复能作妄语不耶?善男子!汝等当信如来所说必非虚妄。若信此经,于未来世为汝等故,长夜利益,安乐无尽。」

说是语时,八万四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无边诸众生等远尘离垢,于佛法中得法眼净;无量众生——未曾发于菩提心者——即于是时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宝云经卷第五

大乘宝云经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二谛品第六

尔时,世尊复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世谛。何等为十?所谓假说有色,非第一义故,得于色法而不执着;假说受、想、行、识,非第一义故,虽得于识而不执着;假说地界,非第一义故,虽得地界而不执着;假说水、火、风、虚空、识界,非第一义故,虽得是界而不执着;假说眼入,非第一义故,虽得眼入而不执着;假说耳、鼻、舌、身、意入,非第一义故,乃得意入而不执着;假说有我,非第一义故,虽得是我而不执着;假说众生,非第一义故,虽得众生而不执着;假说寿命、士夫、养育、众数、人等,非第一义故,虽得是等而不执着;假说世间,非第一义故,虽得世间而不执着;假说世法,非第一义故,虽得世法而不执着;假说佛法,非第一义故,虽得佛法而不执着;假说菩提,非第一义故,虽得菩提而不执着得菩提者。

「善男子!假名言说名字、论量,名为世谛,于世法中无第一义。虽然,若离世法,第一义谛不可得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是法处善解世谛,而不名解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是十法,善解世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第一义谛。何等为十?所谓具无生法、具无灭法、具不坏法、具不增不减不出不入法、具离境界法、具无言说法、具无戏论法、具无假名法、具寂静法、具圣人法。所以者何?善男子!夫第一义,不生、不灭,不败、不坏,不增、不减,文字章句所不能说、不可诠辩,绝于戏论。

「善男子!第一义者,无言、无说,本性清净,一切圣人内自证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尔,不减、不增。善男子!为是法故,一切菩萨剃除须发、着坏色衣,以善心故,远离亲属、往空闲处出家修道,精进耐苦如灸头然,但为求得是妙法故。

「善男子!若无有此第一义谛,所修梵行皆悉无用,佛出于世亦复无用。善男子!是故,汝当知有第一义谛。有第一义谛故,说诸菩萨解第一义。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是十法,善知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十二因缘。何等为十?所谓诸法空虚无实、厄缚危脆、如水中月、如镜中影、如谷中响、如梦、如幻、无暂时停、摇动不住、藉因缘生,皆悉知之。

「作是观察:『是等诸法一切空虚,无有真实,如是危脆乃至藉因缘生、见生住灭。』复更思惟:『以何因缘是等法生?以何因缘是等法灭?』作是观已,即知无明为是等法作生因缘,无明所生、无明源由、无明根本,依因无明诸行法生;行缘于识,以识因缘假说名色;名色立已而说六入;因于六入,触方得生;触因缘故,生于三受;受因缘故,婴儿、凡夫生渴爱苦;渴爱因缘而取四取;缘于四取而有接续,有因缘生;以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等生,纯是大苦共相聚集。

「以是义故,聪明智者应当勤求灭是无明、破裂无明、拔无明根令不复生。无明灭故,一切诸法因无明者皆灭无余。犹若命根,命根灭时一切诸根皆悉随灭;无明灭时,一切诸法依无明者悉皆随灭。无明灭故,烦恼不生;无烦恼故,不生六道。何以故?生死因缘已灭尽故,是故能得于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善知十二因缘。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知于自身。何等为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察:『我今此生,何等种性?婆罗门性耶?刹利性耶?居士大家性耶?若卑劣性耶?若下贱性耶?』

「若生豪族、大富家者,莫恃怙之而生憍慢;若生下贱、贫穷家者而作是念:『我于前世种是业缘,致使如是贫穷果报。』以是因缘,多修厌离。

「生厌离故,乐求出家。得出家已作是观察:『我今出家正何所为?』即知出家自能度脱方度他人,以是因缘,不应懈怠、不宜嬾惰。

「作是观已:『我得出家,何等不善未灭尽者?若灭是法则生欢喜。』以是因缘,为灭是法勇勐精进。

「复作是念:『何等善法可得增长?以增长故,当生欢喜。』为诸善法增长因缘勇勐精进。

「复作是念:『依何等师,一切善法而得增长、一切不善而得尽灭?』以是因缘,依止师僧——若多闻者、若不多闻,若持戒者、若不持戒——恒生尊想,如敬诸佛。而于和上阿阇梨边恭敬尊重、至心承事亦复如是,而作是念:『藉师僧力,诸助道法所未满者能令得备、烦恼未灭能令灭尽。』是等人边生和上想,至心承事,生大欢喜,于善法中而修顺行、于不善法逆之而行。

「复作是念:『我师是谁?』作如是观则得知之:『夫我师者,是一切智、说一切法、怜愍世间、有大慈悲、是大福田、为天人师。』以是因缘,当生欢喜,复作是念:『幸甚,幸甚。我今已得最上胜利,能示于我学道正法,若失寿命亦不敢犯所受之法。若能不犯则是供养诸佛如来,随顺而行。』

「复作是念:『我今受谁饮食供养?』若豪富家、若贫穷家,令如是等饮食供养生大果报、生大利益,当受是等饮食供养。复作是念:『是等施主——若贫、若富——以何等心供养于我、供给饮食?』如是知之:『是等施主今谓我辈是出家人、行沙门法,作福田想、作持戒想、作生善想、作灭恶想。是故,我今不违彼心,受持沙门戒律、德业、出家福田、诸功德事。』而作是念:『无始生死我应度之,我今已得出家入道、行沙门行,则是我初度于生死;我当进修沙门德业,即是第二我渡生死。我今勇勐不敢懈怠,但为得是清净法故。如是,无始无量生死我应度之。』

「善男子!如是,菩萨作是观察则知己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了知世间。何等为十?所谓于慠恨者而生谦卑、于憍慢者而生恭敬、于谄曲者自行质直、于妄语者自修谛语、于恶口者自说爱言、于麁强者而自柔软、于碜毒者多修忍辱、于恶赖者多修慈心、于困苦者多修悲心、于悭惜者多修喜舍。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了知世间。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生净佛土。何等为十?所谓戒品清净,无隙、无杂、无瑕、无疵;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功用无二,具大善根;远离利养、恭敬、名闻,心无染污;信根成就,心无疑惑;勇勐精进,不暂懈怠;具足禅定,心不散乱;多闻分别,不习邪论;具足利智,不生钝根;自然多慈,不习瞋恚。」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具足十法生净土耶?若不具足亦得生乎?」

佛言:「善男子!于此十法设有一法而得具足,不隙、不杂,不瑕、不疵、清净明白,一切诸法悉皆具足。所以者何?具足十法得生净土,非不具足。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生净佛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受胎生染污。何等为十?所谓起造如来形像、治理故败佛塔、于佛塔庙恒施涂香、洗浴佛像、于佛塔庙扫洒泥涂、供养父母洗浣摩拭、供养和上阇梨同学一无希望心、所修善根如是回向而作是言:『以此善根,愿诸众生不受胎生,得清净生、无染污生。』以深心故。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不受胎生;唯除愿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出离家居。何等为十?所谓无所恋着;不溷杂住;背于贪境;远离渴爱,不染尘劳;于佛正法随顺奉行;努力精进,善学知足;随宜衣裳、随宜饮食、随宜卧具、随宜汤药;钵盂、法服、资生什物不作储畜;于诸尘境恒生怖惧;趣向寂静,修道不废。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出离居家。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净命自活。何等为十?所谓远离贡高谄佞利养、远离相貌、远离摩揣、不横求财、离非法财、离不净财、不恋着财、不为利养之所污染、不渴爱求、于如法财尚生知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远离贡高谄佞利养?菩萨摩诃萨不为利养作身贡高、口贡高、心贡高。云何不作身贡高?菩萨摩诃萨若见檀越施主之时,不自作身异相威仪、徐步而行现寂静相、观前一寻示如愁苦、或作任运如非虚假,是身贡高皆悉不作。云何不作口贡高?菩萨摩诃萨不以利养之因缘故安徐软语,及以爱语、出随顺语,如是口贡高皆悉远离。云何心贡高?菩萨摩诃萨若有施主欲以财物而为供养,口示少欲而其内心甚愿多取。善男子!此则名为内怀中热——所谓口称无贪,心实欲得。

「云何远离相貌?菩萨摩诃萨若见檀越,不作是相——示我衣钵多有破坏、乏诸汤药——现其阙少而以求施,口无所言。

「云何远离摩揣?菩萨摩诃萨若见檀越,不作是说:『某甲檀越施我此物,我以恩德报答彼施。』

「不作此言:『令前施主知我持戒、知我多闻、知我少欲,我以慈悲受彼嚫施。』不作抑扬方便皷动。

「云何菩萨离横求财?菩萨摩诃萨不作身疮、不作心疮而求财物。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言心疮者,于诸同学减利养者多生嫉妬。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

「云何菩萨离不净财?菩萨若于塔物相关、法物相关、僧物相关,絓是不与、非随喜者,悉不受用。

「云何菩萨不恋财利?菩萨摩诃萨若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亲识、诸眷属等,于时节中复须自用。

「得此财时,不生染着;不得财时,亦不周慞亦不渴仰,于施主边不起恶心、不取过失。

「于如法财与众共得,佛所称叹、菩萨大士所不讥嫌、天神光扬、同学欢喜,以此财物知足而住。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净命自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心不疲倦。何等为十?所谓但为利益众生善因缘故,住在生死不觉疲倦;为利益众生故,受生死苦不觉疲倦;为劝众生令修善法不觉疲倦;为同众生诸事业故而不疲倦;为小乘众说声闻道而不疲倦;于声闻人而不憎恶;修助道法而不疲倦;为满菩提行不生疲倦;愿求涅槃,不取涅槃;行菩提行,心不暂息。善男子!如是,菩萨是具十法,心不疲倦。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奉行佛教。何等为十?所谓远离一切放逸,住无放逸;善自守护,不作身之恶业;善自守护,不作口之恶业;善自守护,不作心之恶业;恒畏恶道,远离一切诸不善法;谛说道理,离诸非道;恒说正法,毁诸非法;远离鄙业,随顺德业;不污如来正法戒律;远离一切烦恼毒臭,广护佛法;于不善法常守自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奉行佛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姿颜光悦,面无颦蹙。何等为十?所谓诸根澄净、诸根清净、诸根光彻、诸根无染、诸根皎洁、远离忿恨、远离诸使、无复结缚、离盖怨憾、离诸瞋恚。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姿颜光悦,面无颦蹙。」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之义,诸根净故,菩萨摩诃萨颜色和悦;离烦恼故,面无颦蹙。」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诸根净故,菩萨摩诃萨颜色和悦;离烦恼故,面无颦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多闻具足。何等为十?所谓生死炽然,淫欲勐火菩萨摩诃萨如实知之、瞋恚勐火如实知之、愚痴乱心如实知之、诸行无常如实知之、三界皆苦如实知之、世间空虚如实知之、诸法无我如实知之、世间虚诳、着于妄想、受生分别如实知之、一切诸法藉因缘生如实知之、涅槃寂静如实知之。是三无性、闻思修慧如实知已,不但音声分别说其名字而已。虽如是知,发增广心,兴大慈悲,誓愿坚固,为诸众生拔苦根、栽正勤勇勐。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多闻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受持正法。何等为十?所谓于末世时、后五百岁正法灭时,如来经教诤讼竞起,无量众生行于邪道,智灯欲灭、无示导者,微妙甚深修多罗经——广大之义、有大威德、是一切法摩德勒伽(此云法母)——而能受持、读诵、宣说、恭敬供养;亦能为他显示其义、广为解释、令得易解;于行法者生大欢喜,善护念之;心无希望、乐听正法;于说法人生世尊想、于正法中生甘露想、生妙药想;不惜身命求于正法,得正法已努力修行。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受持正法。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生法王子。何等为十?所谓以相严身具随众好、微妙修饰诸根满足、随于如来所行之道、住在如来境界之处、觉了诸佛不退还法、善能救济众生苦难、善能习学众圣轨则、善能游观四无量心、众梵住处如来所居、一切智城能随镇之。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生法王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释梵四王之所奉迎。何等为十?所谓不退菩提之心、一切众魔不能恼乱、于佛正法不动不摇、深入诸法微妙秘藏、随顺一切法平等智、于佛法中不随他语、于佛法中得无碍智、不同一切声闻缘觉、于诸世间而登上首、安隐住于不生法忍。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释梵四王之所奉迎。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知诸机性。何等为十?所谓有诸众生性多淫欲如实知之、若瞋恚性、若愚痴性、若刚强性、若中庸性、若善软性、若碜毒性、若弊急性、若迟缓性如实知之、如知一人遍众生界亦如是知。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知诸机性。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知成熟众生。何等为十?所谓若以佛色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如来色身、若以菩萨色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菩萨色身、若以辟支佛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辟支佛身、若以声闻身应得度者则为示现声闻身、应以帝释身应得度者即现帝释之身、若以魔身应得度者则现魔身、若以梵身应得度者则现梵身、若以婆罗门身应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若以刹利王身应得度者即为现身、若以长者居士身应得度者即为现之。善男子!随因随缘、种种方法,但令众生得成熟者,随其因缘则为现之。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成熟众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堪任正法。何等为十?所谓质直柔软、无谄曲心、善调伏心、无垢污心、内心清净、性无麁踈、无瞋恚心、远离麁犷、心多忍辱、具足堪任法王子位。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堪任正法。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安乐共住。何等为十?所谓正见具足、净见具足、戒品具足、威仪清净、行于所宜境界、无烦恼住、动止细密、同学和睦、每事有分、行一乘道无余师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安乐共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修摄法。何等为十?所谓以利益施摄受众生、以安乐施摄受众生、以无尽施摄受众生、以利益说、以实义说、以正法说、以道理说、以利益事、以资生供给事、以财物利益事摄受众生。

「善男子!利益施者,谓法施也;安乐施者,是财物施也;无尽施者,示正道理;利益说者,劝令修善;实义说者,谓不倒说;正法说者,随顺佛教所摄之法;道理说者,不违实际;利益事者,回于不善、令住善处;资生供给事者,若饮、若食;财物利益者,谓金、银、琉璃、真珠、玻[王*梨]、琥珀、珊瑚、玛瑙、象马车乘、所须之物。

「善男子!菩萨具足十法,善修摄法。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端正具足。何等为十?所谓威仪庠序、于四威仪悉非虚伪、见之可爱、犹若秋月、见之生乐、视不知足、悦人内心、于诸众生无憎恶者、众生见者无不欢喜、众生见者发清净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端正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能为众生之所依止。何等为十?所谓拥护众生于烦恼畏、将领众生出于生死稠林旷野、济度众生于生死海、孤独众生为作亲眷、于诸烦恼疾病众生为作医王、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料理者为料理之、无归依者为作归依、于无洲无渚能为洲渚、无趣向者为示趣向。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能为众生之所依止。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喻大药树。何等为十?所谓如大药树——名曰善见——疾病众生随意得用,根、茎、枝叶、皮肉、华果,若见、若嗅、若甞、若触,无不痊愈。善男子!菩萨若尔,从初发心见诸众生为诸烦恼种种疾病,布施治疗、戒、忍、精进、禅定、般若,若得见闻菩萨功德、若得亲近、若得其味,病无不差。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喻大药树。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福业相应。何等为十?所谓于三宝处随力治理;于诸众生有疾病者布施汤药;于饥馑者布施饮食;若有众生寒热所逼,施其温凉;于和上阿阇梨深心供养、恭敬承事;于诸同学礼拜奉迎送去,合掌问讯,作和睦事;处处建立伽蓝园林,应时布施米穀、财物及诸仓库;于诸奴婢、僕使、下隷施其饮食、衣裳、汤药而拥护之;时时往诣持戒多闻沙门亲近礼拜。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福业相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能变化。何等为十?所谓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则能遍于诸佛刹土谘禀如来;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就彼听法;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诸佛无量刹土供养承事彼佛世尊;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诸佛无量刹土行菩提行,令得满足;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诸佛无量刹土,彼土菩萨成等觉时诣彼供养、恭敬、礼拜;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现自成佛;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转正法轮;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现般涅槃;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彼有众生应得度者悉为变化,作诸神通令得度脱,虽作变化而无思惟、亦无分别。」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作诸变化?云何不思惟?云何无分别耶?」

佛言:「善男子!我今为汝说于譬喻。如此日、月照了四洲,为是众生而作利益,而是日、月无有思惟亦无分别。以光明故利益众生,但以过去业行、因缘、果报故,有如是日、月利益事生。善男子!菩萨亦尔,虽作变化利益众生,皆无思惟、悉无分别,不作功用运是业行。所以者何?是等变化皆由菩萨善业因缘之所成故。菩萨于因地中行菩萨时发弘誓愿,以本愿力而不思惟亦不分别,生诸变化不加功用。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速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十?所谓万行,具如前说。夫万行者,布施具足、戒品具足。言戒品者,不隙、不杂、不瑕、不玼,过于声闻、缘觉戒品,清净明白。戒品具足、忍辱具足、精进具足、禅定具足、善慧具足、善巧方便具足、善愿具足、诸力具足、微妙甚深正智具足、所修妙智具足。不共一切声闻、缘觉,过其境界,从于菩萨初地以上乃至九地,过境界故。善男子!菩萨具足十法,速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宝云经卷第六


上篇:宝云经

下篇:佛说宝雨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解忧经

佛说解忧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佛说解节经

佛说解节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不可言无二品第一...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广义法门经

广义法门经一卷(出中阿含经一品)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注音版】佛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 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一) 江西道一禅师...

本事经

本事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一法品第一之...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 沙门善导集记  奉请四...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希望幻灭

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