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地经论现前地第六卷之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地经论现前地第六卷之八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论曰。如五地中三分差别胜慢对治不住道行胜及彼果胜。第六地亦如是。应知转胜故。云何胜。第四地中已说众生我慢解法慢对治。第五地中已说身净分别慢对治。今第六地中说取染。净法分别慢对治。以十平等法故。

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言。诸佛子。若菩萨已善具足第五地道。欲入第六菩萨地。当以十平等法得入第六地。何等为十。一者一切法无相平等故。二者一切法无想平等故。三者一切法无生平等故。四一切法无成平等故。五一切法寂静平等故。六一切法本净平等故。七一切法无戏论平等故。八一切法无取舍平等故。九一切法如幻梦影响水中月镜中像焰化平等故。十一切法有无不二平等故。是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相除垢故。随顺故。无分别故。得入第六菩萨现前地。得明利顺忍未得无生法忍。

论曰。取染净法分别慢对治者。谓十平等法。是中一切法无相乃至一切有无不二平等者。是十二入一切法自性无相平等故。复次相分别对治有九种。一十二入自相想。如经一切法无想平等故。二念展转行相。如经一切法无生平等故。三生展转行相。如经一切法无成平等故。四染相。如经一切法寂静平等故。五净相。如经一切法本净平等故。六分别相。如经一切法无戏论平等故。七出没相。如经一切法无取舍平等故。八我非有相。如经一切法如幻梦影响水中月镜中像焰化平等故。九成坏相。如经一切法有无不二平等故。除垢者远离障垢故。随顺者随顺平等真如法故。无分别者。不生分别相故。明利者。微细慢对治故。前二地中麁中慢对治故。得软中忍顺者。随顺无生法忍故。未得无生法忍者。此忍顺无生法忍非即无生忍故。是名取染净法分别慢对治。云何不住道行胜。

经曰。是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相随顺得至。复以胜大悲为首故。大悲增上故。令大悲满足故。观世间生灭故。

论曰。是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相随顺得至者。得至不住道行胜故。不住道行胜者。不舍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大悲摄胜故。一切所知法中智净故。一切种微细因缘集观故。不住世间涅槃故。如经复以大悲为首。乃至观世间生灭故。

经曰。是菩萨观世间生灭已。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差别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菩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所盲贪着于我。无智闇障常求有无。恒随邪念妄行邪道。集起妄行罪行福行不动行。以是行故起心种子。有漏有取想故。起未来生老死身复生后有。业为地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溉灌。种种见网令得增长。生名色牙生已增长。名色增长已成诸根。诸根成已迭互相对生触。触相对生受。受后所悕生爱。以有爱故生取。取增长已生有。有成已生五阴身。五阴身增长已。于五道中渐渐衰变名为老。衰老变灭名为死。死后生诸热恼。因热恼故生一切忧悲苦恼聚。是因缘集。无有集者自然而集。无有灭者自然而灭。是菩萨如是随顺观因缘集。

论曰。是中世间所有受身生处差别者。五道中所有生死差别是名世间所有差别。此因缘集有三种观门应知。一成答相差别。二第一义谛差别。三世谛差别。云何成差别。初明唯因缘集释无我义。成一切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即无我义成。若第一义中实有我相者。着我之心即是第一义智。不应在世间受身生处生。又复若第一义中实有我相者。若离着我则应常生世间。显示此义。如经世间所有受身生处差别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故。云何答差别。若实无我云何着我。此中应有是难。即自答言。愚痴所盲贪着于我。此示现如经菩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所盲贪着于我故。如是实无有我有。何次第贪着于我。得有生间受身生处。成此示现。如经无智闇障常求有无故。如是答难差别。是中无智有无者悕求常断。此示无明有爱是二有支根本故。恒随邪念妄行邪道集起妄行罪行福行不动行。恒随邪念者。示无明因故。妄行邪道者。示于解脱处不正行故。集起妄行者。示菩萨胜义故。菩萨虽行于有不名妄行。以是行故起心种子。有漏有取想乃至随顺观因缘集。是中起心种子者。示生老死体性。复生后有者。随顺摄取成就罪福等行业为地故。前说无智闇障无明覆蔽故。常求有无爱水为润故。如是往如是生心我是我所我我想是慢我生不生如是等种种见网。自然而灭者性自灭故。非智缘灭。如是答难因缘集释无我义成已。云何相差别。若因缘无我以何相住因缘集行。

经曰。是菩萨复作是念。不如实知诸谛第一义故名为无明。无明所作业果是名为行。依行有初心识。与识共生有四受阴名为名色。名色增长有六入。根尘识三事和合生有漏触。触共生故有受。受染着故名爱。爱增长故名取。从取起有漏业名有。有业有果报名生。生阴增长衰变名为老。老已阴坏名为死。死别离时愚人贪着心热名为忧发声啼哭名为悲。五根相对名为苦。意根相对名为忧。忧苦转多名为恼。如是但有苦树增长无有作者。菩萨作是念。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则无作事。第一义中无有作者无有作事。

论曰。是中无明所作业果者。所谓名色于中识者彼依止故。名色与识共生故。识名色迭互相依故。若无作者于中分别作事亦无。此说因缘集有分。自体无作事故。是名有分次第因缘集观。应知云何第一义谛差别。如是证第一义谛则得解脱彼观故。

经曰。是菩萨作是念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

论曰。但是一心作者。一切三界唯心转故。云何世谛差别。随顺观世谛即入第一义谛。此观有六种。一何者是染染依止观。二因观。三摄过观。四护过观。五不厌厌观。六深观。是中染依止观者。因缘有分依止一心故。

经曰。如来所说十二因缘分皆依一心。所以者何随事贪欲共心生。即是识事即是行。行诳心故名无明。无明共心生名名色。名色增长名六入。六入分名触。触共生名受。受已无厌足名爱。爱摄不舍名取。此有分和合生有。有所起名生。生变熟名老。老坏名死。

论曰。此是二谛差别。一心杂染和合因缘集观。因观者有二种。一他因观。二自因观。云何他因观。

经曰。是中无明有二种作。一者缘中痴令众生惑。二者与行作因。行亦有二种作。一者生未来世果报。二者与识作因。识亦有二种作。一者能令有相续。二者与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种作。一者互相助成。二者与六入作因。六入亦有二种作。一者能缘六尘。二者与触作因。触亦有二种作。一者能触所缘。二者与受作因。受亦有二种作。一者觉憎爱等事。二者与爱作因。爱亦有二种作。一者于可染中生贪心。二者与取作因。取亦有二种作。一者增长烦恼染缚。二者与有作因。有亦有二种作。一者能于余道中生。二者与生作因。生亦有二种作。一者增长五阴。二者与老作因。老亦有二种作。一者令诸根熟。二者与死作因。死亦有二种作。一者坏五阴身。二者以不见知故而令相续不绝。

论曰。是中坏五阴身以不见知而令相续不绝者。坏五阴能作后生因。以不见知故能作后生因。是名他因观。云何自因观。无明等自生因观缘事故。何者是无明等因缘行不断助成故。

经曰。是中无明缘行者。无明因缘令行不断助成行故。行缘识者。行因缘令识不断助成识故。识缘名色者。识因缘令名色不断助成名色故。名色缘六入者。名色因缘令六入不断助成六入故。六入缘触者。六入因缘令触不断助成触故。触缘受者。触因缘令受不断助成受故。受缘爱者。受因缘令爱不断助成爱故。爱缘取者。爱因缘令取不断助成取故。取缘有者。取因缘令有不断助成有故。有缘生者。有因缘令生不断助成生故。生缘老死者。生因缘令老死不断助成老死故无明灭故则行灭。无明因缘无行灭不助成故。行灭故则识灭。行因缘无识灭不助成故。识灭故则名色灭。识因缘无名色灭不助成故。名色灭故则六入灭。名色因缘无六入灭不助成故。六入灭故则触灭。六入因缘无触灭不助成故。触灭故则受灭。触因缘无受灭不助成故。受灭故则爱灭。受因缘无爱灭不助成故。爱灭故则取灭。爱因缘无取灭不助成故。取灭故则有灭。取因缘无有灭不助成故。有灭故则生灭。有因缘无生灭不助成故。生灭故则老死灭。生因缘无老死灭不助成故。

论曰。是中无明缘行无明因缘令行不断助成行故者。无明有二种。一子时二果时。是中子时者。令行不断有二种义故。缘事示现。如是余因缘分自生因二种义缘事应知。自因观者。不相舍离观故。离前支无后支观故。不离无明则成行观。若不离无明有行者。不应言无明缘行。若离无明有行成者异则不成。是故偈言。

 众缘所生法  是则不即因
 亦复不异因  非断亦非常

自生因缘观如前说。无明有二种。一子时二果时。行乃至老死亦如是。先际后际灭中际亦无是故不说。云何摄过观。所谓三道摄苦因苦果故。

经曰。是中无明爱取三分不断是烦恼道。行有二分不断是业道。余因缘分不断是苦道。先际后际相续不断故。是三道不断。如是三道离我我所。但有生灭故犹如束竹。

论曰。云何护过观。若言因缘生者。分别有三种过。一者一切身一时生过。何以故。无异因故。二者自业无受报过。何以故。无作者故。三者失业过。何以故。未受果业已灭故。此三种过以见过去世等异因答故。受生报等差别故。

经曰。无明缘行者。是见过去世事。识名色六入触受是见现在世事。爱取有生老死。是见未来世事。于是见有三世转。无明灭故诸行灭。名为断因缘相续说。

论曰。无明缘行即是见过去世事者。现在生是过去作故。现在果即是当来即是见过去世因义。识乃至受是见现在世事者。过去世中随所有业彼业得现在识等果报。复能得未来果报。爱取有是见未来世事者。复有生一往定故。于是见有三世转者。复有后世生转故。此说何义。有三种义故。过去业不得报。或有未作或已作未得报。或得对治断故。是中无明缘行是作示现。行缘识乃至触受。此作已得报示现。爱取有不断此不得对治示现。若断爱取虽有作业则无明缘行不能生有。是故诸业有已作未作。有得果未得果。有已断未断。若如是则无一切身一时生过。若尔非一切业即当来受。亦非不受亦非一时。若自作业果报不失。非他身受故。若如是则无自业不受报过他不作故。离彼三事业。定得果不失。若如是则无失业过。是名护三种过示现。云何不厌厌观。厌种种微苦分别。所有受皆是苦故。及厌种种麁苦故。

经曰。十二因缘分说名三苦。是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名为行苦。触受名为苦苦。余因缘分名为坏苦。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名为断三苦相续说。

论曰。云何深观。

经曰。无明因缘行生因缘能生行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行无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行是生缚说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是灭缚说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行是随顺有观说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是随顺无所有尽观说余亦如是。

论曰。深观者有四种。一者有分非他作自因生故。二者非自作缘生故。如经无明因缘行生因缘能生行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行无余亦如是故。三者非二作但随顺生故。无知者故。作时不住故。如经无明因缘行是生缚说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是灭缚说余亦如是故。四者非无因作随顺有故。如经无明因缘行是随顺有观说余亦如是。无明灭行灭是随顺无所有尽观说余亦如是故。若无因生生应常生非不生以无定因故亦可恒不生。何以故。无因生故。此非佛法所乐。若尔随顺有观有因非无因故。若无因不得言随顺有。是名十种因缘集观相谛差别观已说。

经曰。是菩萨如是十种逆顺观因缘集法。所谓因缘分次第故。一心所摄故。自业成故。不相舍离故。三道不断故。观先后际故。三苦集故。因缘生故。因缘生灭缚故。随顺有尽观故。

论曰。复有二种异观。一大悲随顺观。二一切相智分别观。大悲随顺观者有四种。一愚痴颠倒。二余处求解脱。三异道求解脱。四求异解脱。云何愚痴颠倒。随所着处愚痴及颠倒此事观故。以着我故。一切处受生远离我故。则无有生。云何愚痴无明闇故。如经是菩萨观世间生灭已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差别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故。愚痴所盲贪着于我。如是颠倒及有相支中疑惑颠倒。如经菩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所盲贪着于我无智闇障甞求有无如是等故。云何余处求解脱。是凡夫如是愚痴颠倒常应于阿梨耶识及阿陀那识中求解脱。乃于余处我我所中求解脱。此对治。如经是菩萨作是念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乃至老坏名死故。云何异道求解脱。于颠倒因中求解脱。颠倒因有三种。性因自在天因苦行因及无因。不应如是求。何以故。因缘有支二种业能起因缘事故。如经是中无明有二种作。一者缘中痴令众生惑。二者与行作因如是等故。自生因故。如经是中无明缘行者无明因缘令行不断助成行故。如是等故。烦恼业妄想因故。非乐因故。如经是中无明爱取三分不断是烦恼道。如是等故。先中际因故。及中后际因故。中际前后二际故。如经是中无明因缘行者是见过去世事。如是等故。若无如是事则种种众生亦无。云何求异解脱真解脱者有四种相。离一切苦相。无为相。远离染相。出世间相。彼诸行苦事随逐乃至无色有缚。如经十二因缘分说名三苦。无明行乃至六入名为行苦。如是等故。如是因缘生故。如经是中无明因缘行因缘能生行余亦如是等故。如是复染生缚。如经是中无明缘行是生缚说余亦如是等故。如是随顺有求无色有解脱。如经无明因缘行随顺有观说余亦如是等故。如是大悲随顺观因缘集已说。一切相智分别观者。是中有九种。一染净分别观。着我慢离我慢染净故。如经是菩萨观世间生灭已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差别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故。二依止观。此因缘集依何等法。如经是菩萨复作是念不如实知诸谛第一义故名为无明。如是等故。三方便观。因缘有支二种业能起因缘事故。如经是中无明有二种作。一者缘中痴令众生惑。二者与行作因如是等故。四因缘相观。有支无作故。如经是中无明缘行无明因缘令行不断助成行故。如是等故。五入谛观。三道苦集谛故。如经是中无明爱取三分不断是烦恼道。行有二分不断是业道。余因缘分不断是苦道故。六力无力信入依观。先中后际化胜故。如经无明缘行者是见过去世事。如是等故。七增上慢非增上慢信入观。不如实知微苦我慢故。如经是中无明行乃至六入名为行苦。如是等故。八无始观。中际因缘生故。后际生随顺缚故。如经无明因缘行因缘能生行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行是生缚说余亦如是故。九种种观。随顺有观故。欲色无色爱等。如经无明因缘行随顺有观说余亦如是故。如是不住道行胜已说。次说彼果胜有五种相。一得对治行胜及离障胜。二得修行胜。三得三昧胜。四得不坏心胜。五得自在力胜。云何得对治行胜。谓三解脱门。

经曰。是菩萨如是十种观因缘集已。无我无寿命无众生自性空离作者受者。如是观时空解脱门现前生。是菩萨观彼有支自性灭故。常解脱现前。见因缘处无少法相可生。如是不见少法相故。无相解脱门现前生。是菩萨如是入空入无相不生愿乐。唯除大悲为首教化众生。如是无愿解脱门现前生。是菩萨修行是三解脱门。离彼我相离作者受者相。离有无相。

论曰。是中空解脱门有三种相说。一见众生无我。二见法无我。三彼二作无见无作者故。如经是菩萨如是十种观因缘集已。无我无寿命无众生自性空离作者受者。如是观时空解脱门现前生故。见众生无我者。无我无寿命无众生。此句示现见法无我者自性空。此句示现彼二作无者。见众生及法无作事等。以无作者作事亦无。不见作者故。离作者受者。此句示现无相解脱门。亦三种相说。一灭障。二得对治。三念相不行。如经是菩萨观彼有支自性灭故。常解脱现前。见因缘处无少法相可生。如是不见少法相故。无相解脱门现前生。是中灭障者。观彼有支自性灭故。此句示现得对治者常解脱现前。此句示现念相不行者。见因缘处无少法相可生。此句示现无愿解脱门亦三种相说。一依止二体三胜。如经是菩萨如是入空入无相不生愿乐唯除大悲为首教化众生如是无愿解脱门现前生故。是中入空入无相是名依止。以依止入空入无相故。能成无愿不生愿乐不生愿乐是名无愿体。大悲为首教化众生者是名为胜。声闻亦有不生愿乐。无愿体远离大悲不乐教化众生故。灭障胜者离三种相故。如经是菩萨修行是三解脱门离彼我相离作者受者相。离有无相故如是次第于五地中远离平等深净心故四地中远离出没等相。此六地中远离法平等故。云何得修行胜。

经曰。是菩萨大悲转增以重悲故。勤行精进未满助菩提分法欲令满足。菩萨作是念。有为和合故。行离和合故。不行众缘具故。行不具故不行。唯我知有为法多过。不应具和合因缘。亦不毕竟灭有为法。为教化众生故。诸佛子。菩萨如是知有为法多过。离自性不生不灭自性观。是菩萨作如是观已。起大悲故。不舍一切众生故。即时得无障碍智门现前。名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是菩萨成就如是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照已。为满助菩提分法因缘而不与有为法共住。观有为法性寂灭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无上菩提分法故。

论曰。得修行胜者有二种修行。一发勇勐修行。二起丈夫志修行。发勇勐修行者。知有为法多过。远离生业烦恼同缚。作胜利益众生。如经是菩萨大悲转增以重悲故。勤行精进未满助菩提分法欲令满足。菩萨作是念。有为和合故。行离和合故。不行众缘具故。行不具故不行。唯我知有为法多过。不应具和合因缘。亦不毕竟灭有为法。为教化众生故。起丈夫志修行者。厌对观见多过观故。灭对故。自性同相无观故。如经诸佛子菩萨如是知有为法多过离自性不生不灭自性观故。修行胜者。智及大悲胜随顺故。依不住道行无障碍智门现前。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知有为法及涅槃平等证故。彼不共住故。彼助道行不满故。如经是菩萨作如是观已起大悲故。不舍一切众生故。即时得无障碍智门现前名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是菩萨成就如是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照已。为满助菩提分法因缘而不与有为法共住。观有为法性寂灭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无上菩提分法故。无障碍智者。谓如来智。然此未成就名为光明现前。云何得三昧胜。有十空三昧门同为上首。及彼眷属故。

经曰。是菩萨住此菩萨现前地中。得信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不舍空三昧得离不离空三昧。是菩萨得如是等十空三昧门上首。百千万空三昧门现在前。如是十无相三昧门上首。百千万无相三昧门现在前。如是十无愿三昧门上首。百千万无愿三昧门现在前。

论曰。此空三昧有四种差别。一观二不放逸三得增上四因事。除第四三昧有五三昧。是名为观。一观众生无我。如经得信空三昧故。二观法无我。如经性空三昧故。三取彼空观。如经第一义空三昧故。四依彼阿黎耶识观。如经大空三昧故。五观转识。如经合空三昧故。不放逸者。第四三昧分别善修行故。修行无厌足故。如经第一空三昧故。得增上者。第七三昧得增上功德。如经起空三昧故。因事者。余三种三昧智障净因事。如经如实不分别空三昧故。教化众生因事。如经不舍空三昧故。愿取有因事。如经得离不离空三昧故。如是愿取有远离烦恼染而随顺诸有故。名离不离。云何得不坏心胜。

经曰。是菩萨住菩萨现前地中。复转满足不坏心决定心真心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净心无边心求智心满足方便智行心。

论曰。不坏心者。坚固不退故。是不坏心有九种。一信观不坏。如经决定心故。二堪受调柔不坏。如经真心故。三于密处不惊怖不坏。如经深心故。四自乘不动不坏。如经不退转心故。五发精进不坏。如经不休息心故。六离嫉妬破戒垢不坏。如经净心故。七广利益众生不坏。如经无边心故。八求上胜解脱不坏。如经求智心故。九化众生行不坏。如经满足方便智行心故。云何得自在力胜。

经曰。是菩萨此诸菩萨心随顺成就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精进成一切外道异论不能动故。随顺成入诸智地故。远离成转声闻辟支佛地故。一向成决定趣佛智故。不退成一切诸魔烦恼不能坏故。坚住成善住菩萨智慧明故。正住成善修空无相无愿法行故。助正行成方便智观故。不舍行成集助菩提分法故。是菩萨住菩萨现前地中。般若波罗蜜行增上成就。得第三利顺忍。随顺如实法无有违逆故。

论曰。是菩萨此诸菩萨心随顺成就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得般若波罗蜜行力胜能深入故。是中力胜有九种。一能降伏他力。如经不退转精进成一切外道异论不能动故。二能断疑力。如经随顺成入诸智地故。三自乘不动力。如经远离成转声闻辟支佛地故。四密处决定信力。如经一向成决定趣佛智故。五不散坏力。如经不退成一切诸魔烦恼不能坏故。六依烦恼障净对治坚固力。如经坚住成善住菩萨智慧明故。七广对治力。如经正住成善修空无相无愿法行故。八化众生力。如经助正行成方便智观故。九智障净力。如经不舍行成集助菩提分法故。是菩萨住菩萨现前地中。般若波罗蜜行增上成就。得第三利顺忍。随顺如实法无有违逆。是诸法者如上所说力胜所摄故。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住此菩萨现前地已多见诸佛以大神通力大愿力故。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由他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百千万亿那由他佛。以大神通力大愿力故。是菩萨见诸佛时。以上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供具悉以奉施。以诸菩萨上妙乐具供养众僧。以此善根皆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生上恭敬。专心听法闻已受持。闻受持已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行已忆持。是菩萨智慧转胜。复得诸佛法藏。是菩萨住此菩萨现前地中。于无量百劫。彼诸善根转胜明净。无量千劫无量百千劫无量百千那由他劫无量亿劫无量百亿劫无量千亿劫无量百千亿劫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彼诸善根转胜明净。诸佛子。譬如本真金以琉璃磨莹光色转胜明净。诸佛子菩萨如是。住此菩萨现前地中。彼诸善根方便智观转胜明净。转转寂灭成就不坏。诸佛子。譬如月光明轮照众生身令得清凉。四种风吹所不能坏。诸佛子。菩萨如是住此菩萨现前地中。彼诸善根能灭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众生烦恼之火。四种魔道所不能坏。是菩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习随力随分。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第六菩萨现前地。若菩萨住此地中。多作化乐天王。所作自在善巧灭除众生我慢。善转众生我慢法心。所作善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是诸福德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念菩萨念菩萨行念波罗蜜念十地念不坏力念无畏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念一切种一切智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大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师为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复从是念发精进行。以精进力故。于一念间得百千亿三昧。见百千亿佛。知百千亿佛神力。能动百千亿佛世界。能入百千亿佛世界。能照百千亿佛世界。能教化百千亿佛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千亿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百千亿劫事。能善入百千亿法门。能变身为百千亿。于一一身能示百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

论曰。闻受持已。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者。得义陀罗尼。此句示现因彼事故说依胜三昧得奢摩他毗婆舍那光明胜行。行已忆持者。能持彼行故。是菩萨智慧转胜。乃至彼诸善根转胜明净者。解脱彼障证彼义故。琉璃磨莹真金喻者。此地中出世间智增上光明转胜示现。如经诸佛子譬如本真金以琉璃磨莹光色转胜明净。乃至以方便智观转胜明净故。以无障碍智现前。般若波罗蜜行光明现前故。名为现前地。方便智观者。不住道行所摄明智故。月光明轮喻者。胜前地智示现轮小光明大。如经诸佛子譬如月光明轮。乃至四种魔道所不能坏故。魔道者。随顺魔事魔行故。余如前释。

十地经论现前地第六卷之八

 

上篇:十地经论

下篇:大宝积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

三法度论

三法度论卷上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德品第一...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飜译之记 宝髻经者。是大集中之一...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须达经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诸德福田经

佛说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闻如是: 一...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