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

禅门达者虽不出世有名于时者一十人见录

    金陵宝志禅师
    婺州善慧大士
    南狱慧思禅师
    天台智顗禅师
    泗州僧伽和尚
    万回法云公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
    明州布袋和尚
    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

宝志禅师金城人也。姓朱氏。少出家止道林寺修习禅定。宋泰始初忽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徒跣执锡杖。头擐剪刀尺铜鉴。或挂一两尺帛。数日不食无饥容。时或歌吟词如谶记。士庶皆共事之。齐永明七年。武帝谓师惑众收付建康狱。既旦人见其入市。及检狱如故。建康令以事闻。帝延于宫中之后堂。师在华林园忽一日重着三布帽。亦不知于何所得之。俄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继薨。武帝寻厌世齐亦以于季矣。由是禁师出入。梁高祖即位下诏曰。志公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谭其隐沦则遯仙高者。岂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于此。自今勿得复禁。帝一日问师曰。弟子烦惑何以治之。师曰。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又问十二之旨。师曰。旨在书字时节刻漏中。识者以为书之在十二时中。又问。弟子何时得静心修习。师曰。安乐禁。识者以为修习禁者止也。至安乐时乃止耳。又製大乘赞二十四首盛行于世(余诸辞句与夫禅宗旨趣冥会。略录十首及师製十二时颂编于别卷)天监十三年冬将卒。忽告众僧令移寺金刚神像出置于外。乃密谓人曰。菩萨将去。未及旬日无疾而终。举体香软。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閤舍人吴庆。庆以事闻。帝叹曰。大师不复留矣。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因厚礼葬于锺山独龙阜。仍立开善精舍。勅陆倕製铭于冡内。王筠勒碑于寺门。处处传其遗像焉。初师显迹之始年可五六十许。及终亦不老。人莫测其年。有徐捷道者。年九十三。自言是志外舅弟小志四年。计师亡时盖年九十七矣。勅諡妙觉大师。

善慧大士者。婺州义乌县人也。齐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降于双林乡傅宣慈家本名翕。梁天监十一年。年十六纳刘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二十四与里人稽亭浦漉鱼。获已沉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之愚。会有天竺僧达磨(时谓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其影。见大士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鑪韛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矣。大士躬耕而居之。乃说一偈曰。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与篮笼盛去。日常佣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体。大士乃曰。我得首楞严定。当舍田宅设无遮大会。大通二年唱卖妻子获钱五万以营法会。时有慧集法师闻法悟解。言我师弥勒应身耳。大士恐惑众遂呵之。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暀致书于梁高祖。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着为宗。亡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俱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伸论义。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暀告曰。暀投太乐令何昌。昌曰。慧约国师犹复置启。翕是国民又非长老。殊不谦卑岂敢呈达。暀烧手御路。昌乃驰往同泰寺询皓法师。皓劝速呈。二月二十一日进书。帝览之遽遣诏迎。既至帝问。从来师事谁耶。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昭明问。大士何不论义。曰菩萨所说非长非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帝又问。何为真谛。曰息而不灭。帝曰。若息而不灭此则有色。有色故钝。若如是者居士不免流俗。曰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帝曰。居士大识礼。曰一切诸法不有不无。帝曰。谨受居士来旨曰大千世界所有色象莫不归空。百川丛注不过于海。无量妙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有若自身。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帝默然。大士辞退。异日帝于寿光殿请大士讲金刚经。大士登座执拍板唱经成四十九颂。大同五年奏舍宅于松山下因双檮树而创寺。名曰双林。其树连理祥烟周绕。有双鹤栖止。太清二年大士誓不食。取佛生日焚身供养。至日白黑六十余人代不食烧身。三百人刺心沥血和香。请大士住世。大士愍而从之。承圣三年复舍家资为众生供养三宝。而说偈曰。

 倾舍为群品  奉供天中天
 仰祈甘露雨  流澍普无边

陈天嘉二年大士于松山顶绕连理树行道。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唯释尊数顾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忽起黄云盘旋若盖。因号云黄山。时有慧和法师不疾而终。嵩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悬知曰。嵩公兜率待我。决不可久留也。时四侧华木方当秀实欻然枯悴。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须慎三业精勤六度。若坠地狱卒难得脱。常须忏悔。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寝床。七日有法勐上人。持像及锺来镇于此。弟子问。灭后形体若为。曰山顶焚之。又问。不遂何如。曰慎勿棺敛。但垒甓作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以弥勒像处其下。又问。诸佛涅槃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及傅普敏文殊。慧集观音。何昌阿难。同来赞助故。大品经云。有菩萨从兜率来。诸根勐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寿七十有三。寻勐师果将到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留镇之。须臾不见。大士道具十余事见在。晋天福九年甲辰六月十七日钱王遣使发塔。取灵骨一十六片紫金色及道具。乃府城南龙山建华寺寘之。仍以灵骨塑其像。

衡岳慧思禅师武津人也。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尝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禅师有徒数百(闻禅师始因背手探藏。得中观论发明禅理。此论即西天第十四祖龙树大士所造。遂遥禀龙树)乃往受法昼夜摄心坐夏。经三七日获宿智通。倍加勇勐。寻有障起。四支缓弱不能行步。自念曰。病从业。生业由心起。心源无起外境何状。病业与身都如云影。如是观已颠倒想灭轻安如故。夏满犹无所得。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尔开悟。法华三昧最上乘门一念明达研练逾久前观转增。名行远闻学侣日至。激励无倦机感寔繁。乃以大小乘定慧等法随根引喻。俾习慈忍行奉菩萨三聚戒。衣服率用布。寒则加之以艾。以北齐天保中领徒南迈。值梁孝元之乱。权止大苏山。轻生重法者相与冒险而至填聚山林。师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偈曰。

 顿悟心源开宝藏  隐显灵通现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  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合偪塞满虚空  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兮无比况  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  一语标名言下当

又偈曰。

 天不能盖地不载  无去无来无障碍
 无长无短无青黄  不在中间及内外
 超群出众太虚玄  指物传心人不会

其他随叩而应。以道俗所施造金字般若法华经。时众请师讲二经。随文发解。复命门人智顗代讲。至一心具万行有疑请决。师曰。汝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于夏中一念顿发诸法见前。吾既身证不劳致疑。顗即谘受法华行三七日得悟(顗即天台教主智者大师。如下章出焉)陈光大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自大苏山将四十余僧径趣南岳乃曰。吾寄此山止期十载。已后必事远游。吾前身曾履此处。巡至衡阳值一处林泉胜异。师曰。此古寺也。吾昔曾居俾掘之基址犹存。又指岩下曰。吾此坐禅贼斩吾首。寻得枯骸一聚。自此化道弥盛。陈主屡致慰劳供养目为大禅师。将欲顺世谓门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期于见证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如无此人吾即远去矣。时众以苦行事难无有答者。师乃屏众泯然而逝。小师云辩号叫。师开目曰。汝是恶魔。吾将行矣。何惊动妨乱吾邪。痴人出去。言讫长往。时异香满室。顶暖身软颜色如常。即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寿六十有四。凡有着述皆口授无所删改。撰四十二字门两卷。无诤行门两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并行于世。

天台山修禅寺智者禅师智顗荆州华容人。姓陈氏。母徐氏。始娠梦香烟五色萦饶于怀。诞生之夕祥光烛于隣里。幼有奇相肤不受垢。七岁入果愿寺。闻僧诵法华经普门品即随念之。忽自忆记七卷之文宛如宿习。十五礼佛像誓志出家。怳焉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峯顶有僧招手。复接入一伽蓝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十八丧二亲。于果愿寺依僧法绪出家。二十进具。陈天嘉元年谒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思一见乃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经。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三七日。身心豁然定慧融会。宿通潜发唯自明了。以所悟白思。思曰。非汝弗证非吾莫识。此乃法华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万不能穷汝之辩。汝可传灯。莫作最后断佛种人。师既承印可。太建元年礼辞住金陵阐化。凡说法不立文字。以辩才故昼夜无倦。七年乙未谢遣徒众隐天台山佛陇峯。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峯。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师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师即悟礼像之徵悲喜交怀。乃执手共至庵所。其夜闻空中锺磬之声。师曰。是何祥也。光曰。此是犍稚集僧得住之相。此处金地吾已居之。北峯银地汝宜居焉开山。后宣帝建修禅寺。割始丰县租以充众费。及隋炀帝请师受菩萨戒。师为帝立法名号总持。帝乃号师为智者。师常谓。法华为一乘妙典。荡化城之执教。释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遂出玄义。曰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之五重也。名则法喻齐举。谓一乘妙法即众生本性。在无明烦恼不为所染。如莲华处于淤泥而体常净。故以为名。此经开权显实废权立实会权归实。如莲之华有含容开落之义。华之莲有隐现成实之义。亦谓从本垂迹因迹显本。夫经题不越法喻人。单複具足凡七种(单三複三具足一)摄一切名。妙法莲华即複之一也(法譬为複)名以召体。体即实相。谓一切相离实相无体故。宗则一乘因果。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可尊尚故。用则力用。以开废会之义有其力故。然后判教相者。以如来一代之说。总判为五时八教。五时者。一佛初成道为上根菩萨说华严时。二为小机说阿含时。三弹偏折小叹大褒圆说方等时。四荡相遣执说般若时。五会权归实。授三乘人及一切众生成佛记。说法华涅槃时。八教者。谓化仪四教即顿渐秘密不定也。化法四教即藏(生灭四谛)通(无生)别(无量)圆也(无作四谛唯法华圆理。乃至治生产业一色一香无非实相)该三世如来所演罄殚其致(四正三接广如本教)舍此皆魔说故。教理既明。非观行无以复性。乃依一心三谛之理(真俗中)示三止三观。一一观心念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后中。离二边而观一心如云外之月者。此乃别教之行相也。尝云。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而不中。空假亦尔。即圆教之行相。如摩醯首罗天之三目。非纵横并别故(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斯与楞严圆觉经说奢摩他三摩钵底禅那三观。名目虽殊其致一也。达磨大师以心传心不滞名数。直为上上根智俾忘筌忘意故。与此教同而不同。智者禅师穷理尽性备足之门故。与禅宗异而非异也)三观圆成法身不素。即免同贫子也。尚卢学者昧于修性或堕偏执故。复创六即之义以绝斯患。一理即佛者。十法界众生下至蟭螟同禀妙性。从本以来常住清净觉体圆满一理齐平故(执名相者不信即心即佛。覩此而生信也)二名字即佛者。虽理性坦平。而随流者日用不知。必假言教外熏得闻名字。生信发解故(起信论云。以有忘想心故。能知名义。自此已下简暗证者)三观行即佛者。既闻名开解。要假前之三观而返源故(圆教外凡也。圆观五阴为不思议境。即五品位。大师示居此位。别教十信及藏通教。皆名资粮位)四相似即佛者。观行功深发相似用故(内凡也圆伏无明入十信铁轮位。不断见思惑。至七信以去见思惑自陨得六根清净。如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云云。思大禅师示居此位。若别教乃地前三十心也。藏通皆名加行位。楞严经唯识论三十心后。别立四加行。名位虽同诠旨逈异。惟通悟者善巧融会)五分真即佛者。三心开发得真如用。位位增胜故(发圆初住即铜轮位也。如龙女一念成佛现百界身。从此转胜至等觉位。凡四十一心尽目真因。分位虽殊圆理无别。若别教即名十地。藏通皆言见道位)六究竟即佛者。无明永尽觉心圆极证无所证故(妙觉也。起信云。始本不二名究竟觉。仁王名寂灭上忍也。别教权佛摄。对圆行第二位耳。藏通二教佛可知)如上六位既皆即佛(不屈不滥)通具法报化三身为正(三宝三德属对交络。乃至十种三法含摄无遗。偈云。道识性般若。菩提大乘身。涅槃三宝德。一一皆三法)随居四土为依。四土者。一常寂光(法性土也。法身居之身土相称)二实报无障碍(摄二受用也。自受用土报佛自居。他受用土登地菩萨所居)三方便有余。四净秽同居(并为应化土也。地前菩萨二乘凡夫所居)其实则非身非土无优无劣。为对机故假说身土而分优劣。师得身土互融权实无碍故。三十余年昼夜宣演。生四种益具四悉檀(悉遍也。檀翻名施。禅师之法遍施有情随根得益如云。世界悉檀生欢喜益云云)门人灌顶日记万言而编结之。总目为天台教。别即分诸部类。(法华玄义文句大小止观金光明仁王净名涅槃诸观章十六观经等及四教禅门凡百余轴)历代付授盛于江淅。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帝遣使诏师。将行乃告门人曰。吾今往而不返。汝等当成就佛陇南寺一依我图。侍者曰。若非师力岂能成办。师曰。乃是王家所办。汝等见之吾不见也(师初欲建寺于石桥。禅寂见三神人。皁帻绛衣从一老僧。谓师曰。若欲造寺今非其时。三国成一当有大力施主与师造寺。寺成国即清。宜号为国清。言讫不见。开皇十八年帝遣司马王弘入山依图造寺。方应前志)师二十一日到剡东石城寺百尺石像前不进。至二十四日顾侍者曰。观音来迎不久应去。时门人智朗请曰。不审何位何生。师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捐己利他获预五品耳(五品弟子。即法华三昧前方便之位。与思大禅师昔语冥符)命笔作观心偈。唱诸法门纲要讫。趺坐而逝。寿六十。腊四十。弟子等迎归佛陇岩。大业元年九月炀帝巡幸准海。遣使送弟子智璪及题寺额入山赴师忌斋。到日集僧开石室唯覩空榻。时会千僧至忽剩一人。咸谓师化身来受国供。师始受禅教终乎灭度。常披一坏衲冬夏不释。来往居天台山二十二年。建造大道场一十二所。国清最居其后。及荆州玉泉寺等共三十六所。度僧一万五千人。写经一十五藏。造金铜塑画像八十万尊。事迹甚广如本传。

泗州僧伽大师者。世谓观音大士应化也。推本则过去阿僧祇殑伽沙劫值观世音如来。从三慧门而入道。以音声为佛事。但以此土有缘之众乃谓大师自西国来。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吴楚间。手执杨枝溷于缁流。或问师何姓。即答曰。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师曰。我何国人。寻于泗上欲构伽蓝因宿。州民贺跋氏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碑。云香积寺。即齐李龙建所创。又获金像众谓然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以为寺额。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师至辇毂深加礼异。命住大荐福寺。帝及百官咸称弟子。与度慧俨慧岸木叉三人。御书寺额(普光王寺)三年三月三日大师示灭。勅令就荐福寺漆身起塔。忽臭气满城。帝祝送师归临淮。言讫异香腾馥。帝问万回曰。僧伽大师是何人耶。曰观音化身耳。乾符中諡证圣大师。皇朝太平兴国中太宗皇帝重创浮图壮丽超绝。

万回法云公者。虢州阌乡人也。姓张氏。唐贞观六年五月五日生始在弱龄啸傲如狂乡党莫测。一日令家人洒扫云。有胜客来。是日三藏玄奘自西国还访之。公问印度风境了如所见。奘作礼围绕称是菩萨。有兄万年久征辽左。母程氏思其音信。公曰。此甚易尔。乃告母而往至暮而还。及持到书隣里惊异。有龙兴寺沙门大明少而相狎。公来往明师之室。属有正谏大夫明崇俨夜过寺。见公左右神兵侍卫崇俨骇之。诘旦言与明师。复厚施金缯作礼而去。咸亨四年高宗召入内。时有扶风僧蒙澒者。甚多灵迹。先在内每曰。回来回来。及公至又曰。替到当去。迨旬日而澒卒。景云二年辛亥十二月八日师卒于长安醴泉里。寿八十。时异香氤氲举体柔软。制赠司徒虢国公丧事官给。三年正月十五日窆于京西香积寺。

天台丰干禅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居天台山国清寺。剪发齐眉衣布裘。人或问佛理。止答随时二字。尝诵唱道歌乘虎入松门。众僧惊畏。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时谓风狂子。独与师相亲。一日寒山问。古镜不磨如何照烛。师曰。氷壶无影像猨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烛也更请师道。师曰。万德不将来教我道什麽。寒拾俱礼拜。师寻独入五台山巡礼。逢一老翁师问。莫是文殊否。曰岂可有二文殊。师作礼未起忽然不见(赵州沙弥举似和尚。赵州代豊干云。文殊文殊)后回天台山示灭。初闾丘公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忽患头疼医莫能愈。师造之曰。贫道自天台来谒使君。闾丘且告之病。师乃索净器咒水喷之斯须立瘥。闾丘异之。乞一言示此去安危之兆。师曰。到任记谒文殊普贤。曰此二菩萨何在。师曰。国清寺执爨洗器者寒山拾得是也。闾丘拜辞。方行寻至山寺。问此寺有丰干禅师否。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有僧道翘对曰。丰干旧院在经藏后今阒无人矣。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师房唯见虎迹。复问道翘。丰干在此作何行业。翘曰。唯事舂穀供僧闲则讽咏。乃入厨寻访寒拾。如下章叙之。

天台寒山子者本无氏族。始丰县西七十里有寒明二岩。以其于寒岩中居止得名也。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履时来国清寺就拾得取众僧残食菜滓食之。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望空慢骂。寺僧以杖逼逐。翻身拊掌大笑而去。虽出言如狂而有意趣。一日丰干告之曰。汝与我游五台即我同流若不与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丰干曰。汝不是我同流。寒山却问。汝去五台作什麽。丰干曰。我去礼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暨丰干灭后。闾丘公入山访之。见寒拾二人围鑪语笑。闾丘不觉致拜。二人连声咄叱。寺僧惊愕曰。大官何拜风狂汉耶。寒山复执闾丘手笑而言曰。丰干饶舌。久而放之。自此寒拾相携出松门更不复入寺。闾丘又至寒岩礼谒。送衣服药物。二士高声喝之曰。贼贼便缩身入岩石缝中。唯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缝忽然而合。闾丘哀慕令僧道翘寻其遗物。于林间得叶上所书辞颂。及题村墅人家屋壁。共三百余首传布人间。曹山本寂禅师注释谓之对寒山子诗。

天台拾得者不言名氏。因丰干禅师山中经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子。及问之云。孤弃于此。丰干乃名为拾得。携至国清寺。付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令知食堂香灯。忽一日辄尔登座与佛像对盘而餐。复于憍陈如上座塑形前呼曰。小果声闻僧驱之。灵熠忿然告尊宿等罢其所主。令厨内涤器。常日斋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即负之而去。一日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箇什麽在何处住。拾得放下扫箒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搥胸云。苍天苍天。拾得却问。汝作什麽。曰岂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有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所有。拾得以杖抶之曰。汝食不能护。安能护伽蓝乎。此夕神附梦于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诘旦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牒申州县。郡符至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隐石而逝见寒山章)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以拾得偈附之。今略录数篇。见别卷。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乌罪切)脮(奴罪切)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廛肆聚落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布袋师也。甞雪中卧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货则售。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天将雨即着湿草屦途中骤行。遇亢阳即曳高齿木履市桥上竪膝而眠。居民以此验知。有一僧在师前行。师乃拊僧背一下。僧回头。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汝一文。师放下布囊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先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叉手。保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师负之而去。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遮里作什麽。师曰。等箇人。曰来也来也(归宗柔和尚别云。归去来)师曰。汝不是遮箇人。曰如何是遮箇人。师曰。乞我一文钱。师有歌曰。

 只箇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  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覩目前真大道  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  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  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  不彊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  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  莫愁诸处不闻声

又有偈曰。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青目覩人少  问路白云头

梁贞明二年丙子三月师将示灭。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化。其后他州有人见师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

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

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不得。忽因一日得见。乃问云。汝当于何住。我一千年领诸眷属觅汝起处不得。金刚齐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法眼举云。障蔽魔王不见金刚齐即且从。只如金刚齐还见障蔽魔王麽)。

外道问佛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礼拜云。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已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玄觉徵云。什麽处是世尊举鞭处。云居锡云。要会麽。如今归堂去复是阿谁。东禅齐拈云。什麽处是外道悟处。众中道世尊良久时。便是举鞭处。恁麽会还得已否)。

紧那罗王奏无生乐供养世尊。王勅有情无情俱随王去。若有一物不随王。即去佛处不得。又无厌足王入大寂定。王勅有情无情皆顺于王。如有一物不顺王。即入大寂定不得(云居锡云。有情去也且从。只如山河大地是无情之物。作麽生说亦随王去底道理)。

罽宾国王秉剑诣师子尊者前问曰。师得蕴空否。师曰。已得蕴空。曰既得蕴空离生死否。师曰。已离生死。曰既离生死就师乞头还得否。师曰。身非我有岂况于头。王便斩之出白乳。王臂自堕(玄觉徵云。且道斩着斩不着。玄沙云。大小师子尊者不能与头作主。玄觉又云。玄沙恁麽道。要人作主不要人作主。若也要人作主蕴即不空。若不要人作主。玄沙恁麽道意在什麽处。试断看)。

泗州塔头侍者及时锁门。有人问。既是三界大师为什麽被弟子锁。侍者无对(法眼代云。弟子锁大师锁。法灯代云。还我锁匙来。又老宿代云。吉州锁虔州锁)。

或问僧。承闻大德讲得肇论是否。曰不敢。曰肇有物不迁义是否。曰是。或人遂以茶盏就地扑破曰。遮箇是迁不迁。无对(法眼代拊掌三下)。

乐普侍者谓和尚曰。肇法师制得四论甚奇怪。乐普曰。肇公甚奇怪要且不见祖师。侍者无对(法灯代云。和尚什麽处见。云居锡云。什麽处是肇公不见祖师处。莫是有许多言语麽。又云。肇公有多少言语)。

有两僧各住菴寻常来往。偶旬日不会。一日上山相见。上菴主问曰。多时不见在什麽处。下菴主曰。只在菴里造箇无缝塔子。上菴主曰。某甲也欲造箇无缝塔。就菴主借取样子。曰何不早道。恰被人借去也(法眼举云。且道借伊样子不借伊样子)有婆子令人送钱去。请老宿开藏经。老宿受施利便下禅床转一匝乃云。传语婆子转藏经了也。其人回举似婆子。婆云。比来请开全藏。为甚开半藏(玄觉徵云。什麽处是缺半藏处。且道那箇婆子具什麽眼便恁麽道)有老宿令人传语思大禅师。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视云汉作麽。思大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更有甚众生可教化(玄觉徵云。且道是山头语山下语)龙济修山主问翠岩曰。四乾闼婆王奏乐供养世尊。直得须弥振动大海腾波。迦叶起舞。菩萨得忍。不动声闻颇我。只如迦叶作舞意旨如何。对曰。迦叶过去生中曾作乐人来习气未断。山主曰。须弥大海莫是习气未断否。翠岩无对(法眼代云。正是习气)。

有僧亲附老宿一夏不蒙言诲。僧叹曰。只恁麽空过一夏不闻佛法。得闻正因两字亦得也。老宿闻之乃曰。阇梨莫[斯/言](音西)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恁麽道了叩齿三下曰。适来无端恁麽道。隣房僧闻曰。好一镬羹被两颗鼠粪污却(玄觉徵云。且道赞叹语不肯语。若是赞叹为什麽道鼠粪污却。若不肯他有什麽过验得麽)。

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

 四大元无主  五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犹似斩春风

(玄沙云。大小肇法师临死犹寱语)。

僧问老宿云。师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箇什麽力。老宿云。不欺之力(法眼别云。不会古人语)。

李翱尚书见老宿独坐问曰。端居丈室当何所务。老宿曰。法身凝寂无去无来(法眼别云。汝作什麽来。法灯别云。非公境界)。

有道流在佛殿前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满于法界。向什麽处坐得。僧无对(法眼代云。识得汝)。

禅月诗云。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大随和尚举问禅月。如何是此心。无对(归宗柔代云。能有几人知)。

台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问。既是六通为什麽假船。无对(天台韶国师代云。不欲惊众)。

圣僧像被屋漏滴。有人问。既是圣僧为什麽有漏(天台国师代云。无漏不是圣僧)。

死鱼浮于水上。有人问僧。鱼岂不是以水为命。僧曰是。曰为什麽却向水中死。无对(杭州天龙机和尚代云。是伊为什麽不去岸上死)。

僧问云台钦和尚。如何是真言。钦曰。南无佛陀耶(大章如菴主别云。作麽作麽)。

江南国主问老宿。予有一头水牯牛万里无寸草。未审向什麽处放(归宗柔代云。好放处)。

南泉和尚迁化。陆亘大夫来慰院主问。大夫何不哭先师。大夫曰。院主道得亘即哭。无对(归宗柔代云。哭哭)。

江南相冯延巳与数僧游锺山。至一人泉问。一人泉许多人争得足。一僧对曰。不教欠少。延已不肯。乃别云。谁人欠少(法眼别云。谁是不足者)。

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着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法眼代云。心期满处即知)。

法灯问新到僧。近离什麽处曰庐山。师拈起香合曰。庐山还有遮箇也无。僧无对(师自代云。寻香来礼拜和尚)。

僧问仰山。弯弓满月齧镞意如何。仰山曰。齧镞。僧拟开口。仰山曰。开口驴年也不会。僧无对(南泉代侧身而立)。

有一行者随法师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将无佛处来与某甲唾。无对(沩山云。仁者却不仁者。不仁者却仁者。仰山代法师云。但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语即向伊道。还我无行者处来)。

偃台感山主到圆通院相看。第一座问曰。圆通无路。山主争得到来(归宗柔代云。不期又得相见)。

有僧入冥见地藏菩萨。地藏问。是尔平生修何业。僧曰。念法华经。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为是说是不说。无对(归宗柔代云。此回归去敢请流通)。

归宗柔和尚问僧。看什麽经。曰宝积经。柔曰。既是沙门为什麽看宝积。无对(柔自代云。古今用无极)。

刘禹端公因雨问先云居和尚。雨从何来。曰从端公问处来。端公欢喜赞叹。云居却问端公从何来。无语。有老宿代云。适来道什麽(归宗柔别云。谢和尚再三)。

昔有三僧云游。拟谒径山和尚。遇一婆子时方收稻次。一僧问曰。径山路何处去。婆曰。蓦直去。僧曰。前头水深过得否。曰不湿脚。僧又问。上岸稻得恁麽好。下岸稻得恁麽怯。曰下岸稻总被螃蟹喫却也。僧曰。太香生。曰勿气息。僧又问婆。住在什麽处。曰只在遮里。三僧乃入店内。婆煎茶一瓶将盏子三箇安盘上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喫茶。三人无对。又不敢倾茶。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也。于是便拈盏子倾茶行。

法眼和尚谓小儿日。因子识得尔爷尔爷名什麽。无对(法灯代云。但将衣袖掩面)。

法眼却问一僧。若是孝顺之子合下得一转语。且道合下得什麽语。无对(法眼自代云。他是孝顺之子)。

僧问讲弥陀经座主。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作麽生讲。坐主曰。基法师道。真友不待请如母赴婴儿。僧曰。如何是真友不待请(法眼代云。此是基法师语)。

泉州王延彬入招庆院。见方丈门闭问演侍者。有人敢道大师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师不在否(法眼别云。太傅识大师)。

僧举。佛说法有一女人忽来问讯。便于佛前入定。时文殊近前弹指。出此女人定不得。又托昇梵天亦出不得。佛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有网明菩萨能出此定。须臾网明便至问讯佛了。去女人前弹指一声。女人便从定而起(五云和尚云。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定。但恐如来也出此定不得。只如教意怎生体解)。

志公云。每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玄沙云。每日拈香择火不知真箇道场(玄觉徵云。只如此二尊者语还有亲疎也无)。

云岩院主游石室回。云岩问。汝去入到石室里许看为只恁麽便回来(院主无对)洞山代云。彼中已有人占了也。云岩曰。汝更去作什麽。洞山曰。不可人情断绝去也。

盐官会下有一主事僧。将死鬼使来取。僧告曰。某甲身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为白王。若许即七日后来。不然须臾便至。言讫去。至七日后方来觅其僧不见。后有人举问一僧。若来时如何抵拟他(洞山代云。被他觅得也)洞山会下有老宿去云岩回。洞山问。汝去云岩作什麽。答云。不会(洞山自代云。堆堆地)。

临济见僧来举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别僧来。师举拂子。僧并不顾。师亦打。又一僧来参。师举拂子。僧曰。谢和尚见示。师亦打(云门代云。只疑老汉。大觉云。得即得犹未见临济机在)。

闽王送玄沙和尚上船。玄沙扣船召曰。大王。争能出得遮里去。王曰。在里许得多少时也(归宗柔别云。不因和尚不得到遮里)。

僧问老宿。如何是密室中人。老宿曰。有客不答话(玄沙云。何曾密。归宗柔别老宿云尔因什麽得见)。

法眼和尚问讲百法论僧。百法是体用双陈。明门是能所兼举。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麽生说兼举(有老宿代云。某甲唤作箇法座。归宗柔别云。不劳和尚如此)。

僧举教云。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佛威神摄向二铁围山(五云曰。什麽处是二铁围山。还会麽。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见。吾与烹茶两瓯。且道赏伊罚伊。同教意不同教意)。

洪州大宁院上状请第二座开堂。人问。何不请第一座(法眼代云。不劳如此)。

洞山行脚时会一官人曰。三祖信心铭弟子拟注。洞山曰。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作麽生注(法眼代云。恁麽即弟子不注也)。

法眼和尚因患脚。僧问讯次师曰。非人来时不能动。及至人来动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什麽语。僧曰。和尚且喜得较。师不肯(自别云。和尚今日似减)。

九峯和尚入江西城。人问入廛教化以何为眼。九峯曰。日月不曾乱(法眼别云。待有眼)。

僧问龙牙。终日区区如何顿息。龙牙曰。如孝子丧却父母始得(东禅齐云。众中道。如丧父母何有闲暇。恁麽会还息得人疑情麽。除此外且作麽生会龙牙意)。

僧问龙牙。十二时中如何着力。龙牙曰。如无手人欲行拳始得(东禅齐云。好言语且作麽生会。尝问一僧。他道无手底人何更行得拳也。及问伊佛法。伊便休去将知路布说。得无用处不如子细体取古人意好)。

鼓山曰。欲知此事如一口剑。僧问。学人是死尸如何是剑。鼓山曰。拽出遮死尸着。僧应诺便归僧堂结束而去。鼓山晚间闻去乃曰。好与拄杖(东禅齐云。遮僧若不肯鼓山有什麽过。若肯何得便发去。又鼓山拄杖赏伊罚伊。具眼底上座试商量看)。

有菴主见僧来竪火筒曰。会麽。曰不会。菴主曰。三十年用不尽底。僧却问。三十年前用箇什麽(归宗柔代云。也要知)。

招庆和尚拈钵囊问僧。尔道直几钱(归宗柔代云。留与人增价)。

云门和尚以手入木师子口曰。咬杀我也相救(归宗柔代云。和尚出手太杀)。

有座主念弥陀名号次。小师唤和尚。及回顾小师不对。如是数四。和尚叱曰。三度四度唤有什麽事。小师曰。和尚几年唤他。即得某甲才唤便发业(法灯代云。咄叱)。

鹞子趁鸽子飞向佛殿栏干上颤。有人问僧。一切众生在佛影中常安常乐。鸽子见佛为什麽颤(法灯代云怕佛)。

悟空禅师问忠座主。讲什麽经。曰法华经。悟空曰。若有说法华经处我现宝塔当为证明。大德讲什麽人证明(法灯代云。谢和尚证明)。

僧问老宿。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如何是家园葚(玄觉代云。是亦食不得。法灯别云。污却尔口)。

官人问僧。名什麽。曰无拣。官人曰。忽然将一椀沙与上座又作麽生。曰谢官人供养(法眼别云。此犹是拣底)。

广南有僧住菴。国主出猎。人报菴主大王来请起。曰非但大王来佛来亦不起。王问。佛岂不是汝师。曰是。王曰。见师为什麽不起(法眼代云。未足酬恩)。

僧辞赵州和尚。赵州谓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莫举(法眼代云。恁麽即不去也)。

泗州塔前一僧礼拜。有人问。上座日日礼拜还见大圣麽(法眼代云。汝道礼拜是什麽义)。

僧问圆通和尚。一尘才起大地全收。还见禅床麽圆通曰。唤什麽作尘。又问法灯曰。唤什麽作禅床(东禅齐云。此二尊宿语明。伊问处。不明伊问处。若明伊问处还得尽善也未。试断看。忽然向伊道。尔指示我。更要答语。又作麽生会。莫道又答一转子)。

玄觉和尚闻鸠子叫问增。什麽声。僧曰。鸠子。师曰。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东禅齐云。上座道是鸠子声便成谤法。什麽处是谤处。若道不是还得麽。上座且道。玄觉意作麽生)。

保福僧到地藏。地藏和尚问。彼中佛法如何。曰保福有时示众道。塞却尔眼教尔觑不见。塞却尔耳教尔听不闻。坐却尔意教尔分别不得。地藏曰。吾问尔。不塞尔眼见箇什麽。不塞尔耳闻箇什麽。不坐尔意作麽生分别(东禅齐云。那僧闻了忽然惺去。更不他游。上座如今还得麽。若不会每日见箇什麽)。

福州洪塘桥上有僧列坐。官人问。此中还有佛麽(法眼代云。汝是什麽人)。

人问僧。无为无事人为什麽却有金锁难(五云代云。只为无为无事)。

老宿问僧。什麽处来。曰牛头山礼拜祖师来。老宿曰。还见祖师麽(归宗柔代云。大似不相信)。

有僧与童子上经了。令持经着函内。童子曰。某甲念底着向那里(法灯代云。汝念什麽经)。

一僧注道德经。人问曰。久嚮大德注道德经。僧曰。不敢。曰何如明皇(法灯代云。是弟子)。

云门和尚问僧。什麽处来。曰江西来。云门曰。江西一遂老宿寱语住也未。僧无对(五云代云。兴犹未已)。

后有僧问法眼。和尚不知云门意作麽生。法眼曰。大小云门被遮僧勘破(五云曰。什麽处是勘破云门处。要会麽。法眼亦被后僧勘破也)。

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法眼问僧。泉眼不通被沙塞。道眼不通被什麽物碍。僧无对(师自代云。被眼碍)。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

 

上篇:景德传灯录

下篇:学菩萨戒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十门辩惑论

十门辩惑论卷上 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 答大子文学权无...

部执异论

部执异论一卷 天友大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佛灭...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四明山大方广无生居士胡幽贞刊...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序 窃以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谈...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 一...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善生子经

佛说善生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 一时,众祐...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友谊、快乐、死亡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

出家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

问: 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慧律法师答:...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

肉食重金属超标原因何在

一对夫妻到北方某海滨城市去旅游,吃了一只2斤多重的螃...

关于戒杀的问答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