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慧律法师  2012/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答:修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见性,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禅宗里面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世间的孝子,首先要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这颗心,才叫做孝子;学佛的佛弟子,要体会佛的心,才叫做真正的佛弟子。修行分三个角度: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第一,无念。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执着跟分别,都没有任何的意义,简单讲,我们能缘的心,所缘的境,都是虚幻不实在的。这个无念,不是指没有念头,而是指没有执着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没有颠倒的念头、没有无明的念头,但是,有大智慧的念头,有慈、悲、喜、舍的念头。

第二,无相。好好的观照一下:有一天,我们断气了,被送进火葬场,火化以后,就剩下骨灰,人来自于尘,回归于尘。我们这个世间,彻底的看透了,就是无相,没有真正的永远的相,简单讲,你今天长得再庄严,你家拥有多少的房地产,到了送进火葬场,烟囱冒烟的时候,就跟这个娑婆世界永远说再见了。看清楚这个世间,有一天,我们会老、会病、会死,火化以后变成骨灰,这个世间没有真正永远存在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三,无住。就是无所住,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你执着的。举例子来讲,就算你们夫妻感情很好,请问,这样的感情能够维持几年?我们现在用佛陀的年龄来计算,八十岁减掉你现在的年龄,你还有几年可以活?我们对这个世间任何的假相,都应当无所执着,《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师父您如何修行?

慧律法师答:我们之所以没有智慧,是因为我们太执着这个世间,无明掩盖了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有人问师父,您怎么修行?我修行无念、无相、无住,最后就一心念佛。心,什么都看得开;心,什么都放得下;心,什么都不跟人家计较。我这辈子绝对不去讲一句伤害别人自尊心的话,所讲出来的每句话,都是鼓励人家的话,赞叹人家的话。人与人之间相处,分有缘跟无缘:有缘,我们就说法令解脱;无缘,就合掌令欢喜。师父就是这样修行的,一心念佛,万缘放下,百般不计较,计较也没有用啊,因为一定会死啊。想想看,有一天我们躺在棺材里的时候,那些人民币要做什么?能用吗?带到阎罗王那边有什么用?没有用的。

所以,哲学家讲了一句话:金钱就是大便。金钱如果不布施出去,放在旁边就会发臭的。我们的生命来自一个共同体,比如,人的生命起源于水,太阳光照到水,开始有了藻类,有了单细胞,再来有了多细胞,生命它是一种演化,慢慢出现了低等动物、海中动物、两栖动物、脊椎动物,从以前到现在几十亿年,一直演化到今天,人类的生命就是从水和阳光来的。如果今天没有太阳了,那么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不会存活,简单讲,看起来这个生命是个体的,其实是共同的,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身体都是水构成的,我们的能量Energy来自于太阳,我们的生命是来自于共同体的。所以,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要先学会,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

如果我们有能力,三餐不缺,那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有空间的出空间,好好的把佛陀的正法传开来,这辈子就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师父在大学、研究所毕业以后,就发了一个愿:这个佛法这么好,我一定要把这个正法传开来。佛法有它的善巧方便,师父尊重每一个法师、每一种法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做法会也好,师父都随喜、赞叹。

但是,佛教的素质跟水准要提高,不能停顿在讲讲因果、念念佛、做做法会上,佛法有更深奥的义理,有更深的一层慧命,我们要把它激发出来,开采出来,师父愿意做提升的工作。目前,在台湾来讲,法师在结夏安居,看的《楞严经》,都照着师父所讲的,还有各大学佛学社的佛教教材,大部分是采用师父的。师父这辈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佛法讲得透彻、深入,讲得究竟、彻底,以提高出家人和在家居士的佛教素质和水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

人怎样才能够清除自己的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富贵修行难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问: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师答: 对治懈怠...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

慧律法师:认识无常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生...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问: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慧律法师答: 要将法...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

【佛教词典】声有二种

【声有二种】 p1392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五页云:声有二种...

【佛教词典】义存

(人名)唐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泉州南安人。十七落发...

谤法五逆还能往生吗

问曰: 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