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方丈当执事,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

梦参老和尚  2024/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做方丈当执事,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

你在修道当中遇着一些个障碍,这个障碍也有顺缘、也有障缘,你怎么随这个缘?

咱们举事实说吧!现在你的功用得很好,很进入,业障来了,干扰来了——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如果你没修行,就是你没感,没感这个障缘还不来、不应——感应、感应!当你一修行,你用功用到将要成功的时候,障缘来了。

这个例子很多了,像我们住山的、独修行的道友们。我在上方山——就河北的上方山,现在改成公园了——我一个师伯,同一个法门的,他在上方山一斗泉——那个地方有个石头,有个泉叫一斗泉。他几乎要近于成道,业障来了。从来没谁请他,也没谁跟他来往,等他要进入成道的时候业障来了,人家来请他到北京一个大庙做方丈。这是好事,一个山里的和尚,人家请你做方丈,而且庙很有名的,那他很高兴去做方丈去了。

方丈做了不到一年,人家是找他藉他一个名望,完了就把他给撵了。他等再回山、再修道,以前那个境界没有了,以前那个进度没有了。就像我们做一锅饭,已经要熟了,一个插曲,你去忙着做别的事,这个饭火断了,饭夹生了,回来你再想吃,是生饭。那你回来再想修行,从头来吧!还不晓得产生什么障缘。

这叫什么呢?循业发现。有的循业发现是成就的循业发现。当你要堕落,突然遇见善知识给你种启发,这也是循业发现。两途都有。但是因为我们没智慧,掌握不住。如果你自己能掌握住,那就好了,绝对能成道。把这件事当为因缘、当为自然,全是错误的。那叫“识心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理地思惟,你以你智慧的观照合理不合理。合乎什么理呢?合乎佛教导的。

所应知的这个知是个什么?“世间无知”,那要有知是什么样子呢?“无知”就是不解悟,不知道生死,也不知道修行的根本,把一切事情都认为是自然的、是因缘所生的,这个不合乎圆解。咱们现在是从初学到圆解、到圆悟,学《楞严经》,《楞严经》就是从你初知到圆解圆悟。那你应当要知道拿经来对照,对照你的行为,一切恶业不让它循业发现。那你认识到了,它成长不灵了,感觉着“唉呀!我这是业现前”,你能掐断,那你就不随业转。有两句话,“心被境转”,你的心被一切境界相转了,那就是凡夫了;“心能转境”,一切逆缘的境界,我都把它转成顺缘,即同如来。

但是我们在这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个智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这个智慧得产生力度——你明白,明白但力量不够,你转不动这件事情、现象,那你就被现象给转了。若力度要够,那就转过来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求佛菩萨加持、求三宝加持,到这个关键时刻,这是最重要的时候,这是真正的求三宝加持,你产生力度,你智慧上头增长。智慧长了,烦恼就轻了,烦恼就转不动了,就被智慧转。

假如说你现在功夫用得很好,正在紧要关头,或你在塔院那地方没什么限制,你修行得很好,将得力了,好,常住、如瑞师父派人来要你到常住开会,完了要你来当执事。完了,就把你的力度给撤销了。他们说得多好听的——你到常住当作行菩萨道,利益大众,比你一人修行功德大得多。你听着多好,去吧!你这功力没有了。将来再修,从头再来。就像我们烧锅要煮一锅饭,正是饭要熟没熟的时候,你底下火撤了,这个饭夹生了,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一者靠自己掌握,坚持!我们常常地当你功力一够的时候,业风来了——你在普寿寺修行很好,或你家里头来个电报,妈妈病很重,要你回来照顾。你已经学佛这么多年,回来吧,照顾照顾妈妈,用佛法帮助妈妈修行。这很正大光明,这多好,又尽孝。但是你想再回去、再回来,再修功力到那程度,办不到了。

为什么我们修行要经过无量劫,大家就知道了。所以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不历僧祇获法身”,不要经过很长时间证得法身,就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得有大智慧,没有大智慧,境界现前,克服不了。

有些事都是净缘,不是染缘,染缘你也能克服,净缘你没办法。净缘,好比你在这修行,人家让你做方丈,当人天师表,当然这是好事、净缘,但是你的修行可断了。有人拿这样说:“唉呀!你这自修,自了汉。你过去,对于公众是行菩萨道,多光明,多正大。”去吧!行菩萨道去吧!完了,菩萨道也没行成,声闻道也没修到,况且所修的不见得是声闻道。这叫什么?这叫循业发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佛教词典】陀那婆

(天名)Dānavat,神名。译曰有施。慧琳音义二十五曰...

【佛教词典】六大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

诵持《准提咒》的殊胜功德与利益

准提咒之殊胜,有三种,不同余咒。 (1)准提咒,总含...

一箭三命

睒,是个孝顺的年轻人,他的父母年纪都很大,而且双目...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南阎浮提众生的特点

在四大部洲里南阎浮提众生特点是勇猛强记,意志力强。...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给人类肉类工业的十大传票

传票一:破坏雨林的帮凶。 雨林是一条3000英里宽的绿带...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