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净界法师  2020/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从无始劫以来,它的明了性不像第六意识那么广泛─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第七意识的活动非常保守,就做一件事,什么事呢?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

意思是说:第七意识明了性,它从无始劫以来,就是向内攀缘第八识的见分(第八识的明了性),然后虚妄执着这就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

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虚妄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我们的第六意识,感觉有一个我的存在,其实这不是第六意识想出来的,是因为第七意识的活动。第七意识是第六意识的根,第六意识要依止根才能生起了别。无我的真理通于凡圣,只是凡夫看不到因缘法的真相。

换句话说,本来是无我的,是我们的第七意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是第七意识想出一个我的相貌出来。但是第七意识没有修习止观的力量,它只是执我,但不能造业,所以非得要第六意识修我空观、法空观,才能把这种虚妄的我执、法执给消灭掉。

虚妄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末那识。末那也就是染污的意思,它是染污识。梵语末那,此翻译为意,有的地方说是染污意。什么是意呢?恒审思量,为性相故,恒就是恒常,第七意识的作用是恒常、没有间断地起现行。

不像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活动范围很广、造业力很强,但是第六意识有时候活动、有时候不活动。第七识恒常起现行,所以是恒,其次审,它能够深入的观察、思惟度量为它的性相。

在《八识规矩颂》中说: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这个恒审思量我相随,它恒审思量以后,就在一切法毕竟空当中,想出一个我的相貌──哦,我的生命体有一个我,这个我是谁呢?第八识,第八识就是我的常住真心,因此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使令我们不论白天或晚上颠倒妄想,因为有一个我,所有好的东西都要归于我,所有恶的东西我都不要。

你有这样的心情、为了保护我,就很难不造业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所以我们都做一些虚妄不实的事。没有我,你去保护谁呢?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这里要注意的是:前六转识是以第七意识作染净依,即:六转识依染法或净法,全依末那识清净与否,所以六转识叫第七末那识为染净依。

换句话说:第七意识是清净,前六识都清净,第七意识是染污,前六识都染污。第七意识恒审思量这个染污的我,没有消灭,你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去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善业,都变成有漏,都会被它染污了。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

我们今天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

修持佛法的21种徒劳

莲花生大士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若你不...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回答这个问...

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

【佛教词典】断常二见

(术语)五恶见中第二谓之边见,边见有二:一为断,二...

【佛教词典】阿閦如来之印

(印相)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以五指执衣角,是曰破魔...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