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智谕法师  201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烦恼不可在八识田中下种子,下了种子,一定受果报。那么,怎么叫不下种子呢?就是在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放到心中忆念。

烦恼略说有六种,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贪嗔痴。对这三项,众生都不能断,而且天天要犯。

那么,怎么办呢?当贪恋起来时,随缘过,过了就不要忆念它;时常忆念,放在心里念念不断,就成了种子了。在八识田中下了种子,迟早会要受果报。譬如说,今生贪恋眷属落入畜生道,你也跟着他掉入畜生道里面去。嗔念也是一样,嗔念一起的时候,要起观照,随缘过,不可放在心头始终记恨,记恨不舍。那一定下种子受果报。所谓痴,浅现一些讲,就是不懂的道理。贪嗔痴念要是起的时候,起观照,知道它是贪嗔痴念,就放下它,不可在心中忆念,这样,意根就没有业因。同时,还须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教它起现行业。什么是现行业呢?现行业就是不但意根里有了,还出之于身根、口根;就是口也说,身也造。这样就叫现行业,身口意三业造成的善恶业复成了种子,一定受来世界报。

那么,怎样能不下种子呢?依照佛的教导去做,就不下种子了。佛的教言太多了,按照什么去奉行呢?按照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所以大家要时时刻刻记住一个“正”字,我要走得正,做得正,想得正,不种恶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放到心中去想,愈想,积的恶业愈重,积的烦恼也愈深,我不可起,那个烦恼刚一起来的时候,马上就会有观照功夫起来。你一观照,烦恼灭了,才能够念佛,真正的念佛。所以念佛必须起这种观照功夫,来帮助念佛的力量。

譬如说,大家在世间要是贪心一起,赶紧观照,哦!这个是贪,不可起,一发脾气,哦!这是嗔心,不可起。这样不断用功,当发脾气时,对照心就会起来,脾气马上就消了,绝对不会记在心头,时刻忆念。这样,就断了来生六道的种子。这个方法叫离苦法。

烦恼业固然是这样除灭它,可是念佛呢,恰恰相反。阿弥陀佛号,西方极乐世界的美景,往生的意愿 ,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愿见弥陀,愿生西方,时刻不忘。因为我们知道,贪嗔痴要是时刻不忘,一定受果报。

明确了这个道理,各位居士回家以后打算怎样念佛呢?时刻不忘,记在心头。做事的时候,心中不忘阿弥陀佛,不忘西方极乐世界,不忘往生。甚而言之,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也不忘记,要见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叫得乐。这两个方法联起来叫离苦得乐法。

要是时刻不忘,把这个种子下到八识田中去,还有一项好处,即使功夫用得不够纯熟,临命终时暂时不得往生,但如果八识田中有了这颗种子,命终以后也能得生佛前。因为释迦牟尼佛说过,众生可以命终以后生佛前。

既然,虽经多生多劫,这个种子也能成熟,那我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一善根也决定能成熟的,而且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待来生,今生就可成熟。阿弥陀佛自己说过了,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生报,命终以后再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家看到有人命终时没现瑞相,也只管替他助念念佛,他在命终后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就是因为八识田中有这一颗种子的缘故。

最后,我不嫌重覆,再告诉大家;在八识田中千万不要下贪嗔痴六道三途的种子,一定要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种子。怎么下这种子呢?时刻不忘,回去以后,时刻不忘。吃饭、睡觉、做事、走路、时刻不忘,不忘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这个种子一定下去了。

现在我们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下这个往生的种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这个名号开显自性宝藏的力量太大了

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现。西方妙境,彻底圆...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佛教词典】品

(术语)梵语跋渠Varga,此翻品,品类之义,聚类同者为...

【佛教词典】同法相似过类

(术语)十四过之一。立者之论法,虽为异品者,而对手...

学佛有什么好呢

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贫人持戒脱离险境

佛在王舍城,为五百罗汉、菩萨千人说:从前有一贫人因...

达观法师:无常观偈语

一切法相,梦幻泡影,似露似电,应起正观。 身心世界,...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