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息灭妄念的三招

本性法师  2013/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说,是条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续,川流不息。无论,你是学佛、工作、生活、恋爱……,皆双足没于妄念河流中。如何息止刹那生灭的妄念,入得寂静?

佛陀智慧启示我们:要透过三个层次,应用三招。第一招: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里,观,即是察,也是照。

通过这四观,了知异、灭的真谛,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彻悟世界真空之本质。

第二招: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这四观,重在体悟世间的存在一面。这存在,虽虚假,暂时,但不失生与住的真谛。我们佛教,称此为有。这有不是恒常的,只是现象,只是一种物相,为此,称之为妙有。

第三招: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

这是对第一招与第二招感悟后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灭空非灭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状态中,了知、融入、自在,犹如入了三摩地,离苦离乐,居于禅悦,有余涅槃。

在第一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们不执着于不贪恋于色、声、香、味、触、法。

在第二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确引导之,勿使入了邪径,而应生住于健康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既然事物妙有,一时无法抹杀,便要方便珍惜、随机妙用。

在第三招,于实际应用中,是第一招与第二招的辩证综合,既不执着,也不放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以空为悲,也不以有为喜,契入中道,只在当下,享有当下,生于当下,住于当下,异于当下,灭于当下,珍惜于当下,解决于当下,自由于当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妄想最怕时间的考验

我们不是利根人,怎么办呢?先从不动下手,不要动。一...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

我每次讲呼吸的时候都讲到,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

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

觅心了不可得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

【佛教词典】贝

螺贝,在召集大众时吹之。...

【佛教词典】十二恶律仪

杂阿毗昙心论云:十二恶律仪。恶律仪者,谓法所不应作...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因小失大,莫此为甚

世间上,许多人因为贪图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则是只...

改变一点点,命运便转好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去找相命师求卦算命,其实自己的命运...

四个事实证明素食能让儿童健康成长

科学最终表明了素食饮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肥胖、心脏病...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