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净界法师  2014/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好,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身口意已经背负重罪要忏悔呢?这以下有六种情况,都必须要赶紧的利用时间,把这个罪忏掉,否则临命终的时候就不吉祥了,这有六种,这个是越后面越严重。

先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这个人你经常觉得,你那个心老是昏昏钝钝的,就表示你那个明了性的外面,有一层罪业在遮住你了,因为这不正常。正常人的心是明了性很强的,你就是觉得精神昏昏钝钝的,那个心识昏昏钝钝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无事而常起烦恼,这更严重了,不但是昏钝,你经常莫名其妙躁动不安,这个业力就比之前那个更严重了,它不但是遮蔽你,它已经有一种活动力开始活动了,因为这个罪业是躁动性的,善业是寂静性的。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你见到有德行的君子,应该要随喜赞叹,结果你反而心虚,这个就是你罪业的第三种状态。但是到这个时候,问题都还不大,都只是一个业力的问题。但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忏悔,继续造作下去,那就不是业力问题,就破坏善根了。前面三个是增长罪业,这三种是罪业的增长相状,四、五、六就是善根的伤害了。

第四,或闻正法而不欢喜。你听到正法,你应该要欢喜赞叹,结果你反而排斥,表示你已经是无惭无愧了。第四个,你的善根已经失掉了。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应该得到赞美,结果人家反而伤害你。

这个就《金刚经》说的,你在弘法或者在做义工,你本来是在造善事,结果反而产生很多的问题,那表示你过去一定有罪业,这种情况就是好现象了,重报轻受了,这第五个。当然这个地方也表示,你的罪业要忏悔了,因为它善业跟罪业,两个互相的冲击,它会先把罪业逼出来。

第六个是最严重的,夜梦颠倒,妄言失志。这个人已经颠三倒四了,这个人根本谈不上善根了,已经没办法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了,内心的观照善根完全丧失了。

以上六种都是罪孽之相,就是有重大罪业之相,那怎么办呢。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要把握时机好好忏悔了,这个地方就是说什么呢?因为这个造罪它要得果报,先有一个种子的过程,但这个种子是没有形相的,所以我们很难去看到内心的种子,到底我是不是有业种子,你看不到,那怎么办呢?

佛菩萨的智慧,就是这个种子,当你有这个业种子,罪业种子的时候,它有些征兆出来。我们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看到大风吹就知道要下雨了,一种征兆。正常人的内心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修行的内心有三种功德,修行人你有修戒、定、慧,第一个,明了性很强,你的心平常是明了的。第二个,它是寂静的,明了,就是不暗钝,它是寂静,它绝对不能躁动,你平常没有事在那个地方,你的心是寂静的,安稳的。第三个是法喜,带有一种淡淡的欢喜,它那个法喜不是外境的刺激,是你内心有一个法,念佛持咒,你自然会产生一种法的力量的欢喜,由内生出来,内心生出来,它不是靠外境的刺激的。

前面的六种情况,跟这三种功德都不相应,它既不明了,也没有寂静,也没有法喜,所以合理的推论,你那个明了的心,已经有罪业遮住了,有一片乌云遮住了,要赶紧处理了,这是判断这个忏悔的对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虚云老和尚《怎样学菩萨道》

(一)菩萨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佛教词典】末多利

(流派)小乘十八部之一。开宗记一本曰:末多利部,此...

【佛教词典】十土

随十地菩萨于各地证得十真如之胜德而立者。即:(一)遍...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

地藏法门简易修法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弘一大师: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发心人,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

同样一首歌,一个是生情执,一个是出道用

大家知道生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弥勒菩萨,那么这个胜境能...

浅谈弥勒净土的信仰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经过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与慈悲的心

早斋时,僧值师表堂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男子在寺院...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