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净界法师  2014/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

我们这个无分别智,所谓的唯心识观,就是这个万法唯识的观察。就是说在一切时一切处,当然我们刚开始做不到一切时一切处了,至少你一开始,你先拨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在佛堂里面,先有一些行门的拜佛静坐,先做一些止的工作,把妄想停下来,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开始起观了——知唯是心。你知道说:其实你今生所有的影像,都是第八识的种子变现出来。所以它是什么?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它是一种业力的释放,所以这个是怎么样?人生没有结果的,只有过程。也就是说没有真实的东西,都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让你自己来受用。

知唯是心就是你要知道你所受用的影像,都是自变自缘,你第八识释放一个影像,让你来攀缘,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今生的遭遇没有人需要负责。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那就是过去的你来负责。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业力嘛,你不能够说:欸,他伤害了我,你这样子讲就不对了,什么叫他?也就是你心中的影像嘛,它可以释放一个影像,但是受不受伤害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可以不受,你可以不抓这个,你可以不取这个影像,所以我们第六意识还是有主导权的。

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释放者是第八识,接受者第六意识,全部都是内心的世界。首先你要知道人生是自变自缘,断除你的向外攀缘的心。离开了心就没有一切法的存在,这是你学唯识学的第一个概念。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的内心发生,不管是变现影像、不管是攀缘影像,都是你内心的事情,这是你要建立的第一个概念,知唯是心。

乃至一切的境界。当然你从佛堂里这样思惟,离开了佛堂以后,你若心住念,你还是要想办法,让心安住在一种这样的观察、这种念头、这种正念,就知唯是心的观察。你要观察:这一切的人事,其实没有真实的外境,都是你的第八识变现一个业力的影像,让你第六意识来攀缘,不要使心去攀缘外境,而不自觉知。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可能要去佛堂里面去培养一种正念,然后离开佛堂以后去历练,慢慢慢慢地去告诉自己:其实所有的世界,都是你内心的影像,在念念当中,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你一旦想到这些攀缘外在的人事以后,你还得要把心抓回来,安住在知唯是心的正念,使令内心永远知道是自己内心自己产生妄想,而不是外境有妄想。外境本身它只是一个业力的释放,它没有太多分别,所有的分别,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说: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你要开始培训内观,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你不知道内观你就很麻烦,临终的正念对你来说就很遥远了,你的心还在向外攀缘,你就离临终的正念就非常遥远,你临终不可能有正念,因为你平常都没有正念,临终哪有正念?正念是栽培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培训自己内观,知道这一切的影像,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自己去攀缘。就是你必须把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变成向内观照,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

你的心,听话吗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觅心了不可得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

【佛教词典】不可学迷与不学无知

子题:不可学迷、随作犯根本更增无知罪、学人开迷、学...

【佛教词典】始善忌

指人死后最初七日,其亲属为之行追善供养之忌福。又作...

哭有什么用,认真念佛才是

遂钦比丘尼的往生故事...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

四十八大愿——(第5愿)生者皆得宿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修不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道心不够,俗心太浓

佛号提不起来,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这要常思惟...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佛号招牌度众生

我要呼吁大家一个度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