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14/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造业。但是第六识能明了、造业,要有一个所依,也就是它的根——六根,依止六根在六尘境界了别,得到所缘的六尘。

其实,我们所缘的六尘,刚开始第八识变现的六尘叫本质相分,这是众生共业所变现出来的。譬如说佛桌的莲华灯,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现呢?是我们共业把它变现出来的。但是共业变现出来的莲华灯,我们不能受用,我们受用什么呢?只是看到影像相分,每个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莲华灯,取到自己的影像。也就是莲华灯是共业──大家的业力把它变现出来,这是本质相分,我们看不到。之后我们去看莲华灯,取到自己眼识里面的影像相分,福报大的人,看莲华灯特别的庄严,福报差的人,看莲华灯比较丑,这是个人的业力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本质相分跟影像相分,好比水,以人的业力,大家看到的都是水,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男人、女人看到都是水,但是饿鬼道看到水是火,鬼道的十八界特别粗重,是苦恼的。虽然水是一个本质境,是人的共业把水变现出来的,但是每个人跟水接触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喝水,觉得特别的甘美,业障重的人,喝这个水就是苦苦的,这是什么呢?影像相分,都是自心所变现起的影子而已,所以说如镜中之影子。

又好比有一尊佛像,万德庄严坐在佛堂中,每个人拿一面镜子去照他,如果你的镜子是黑的,那佛像印在你的镜子里,是黑黑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镜子有问题,本质境并没问题。那么另外一个人,把镜子擦的特别亮,佛像在他的镜子里,又清净又庄严。为什么呢?因为二个镜子不一样。本质相分是众生共业所变现出来的,那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未必是一样?是因为眼识之见分,借着第八识所共变之境相(佛像)作本质,然后再变现自己眼识之相分(影像)而攀缘之。

在《维摩诘经》佛国品里,有讲到一首偈颂,解释天人的境界说: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欲界天跟我们人道一样,有男女、饮食、睡眠的欲望,同一桌吃饭,福报大的人,看到饭菜特别香美,福报少一点的人,就差一点。就像当初行布施,之后你升天,他也升天,大家同在一个法界,但是随各人施心之大小,所感得的饭菜却不一样——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为什么?福德力不一样,也就是各人的影像相分不一样。所以世间事的确是万般皆是业,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这是说明本质境与影像境的不同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

【佛教词典】憍陈那

(人名)Kāu??inya,巴Ko??aa,旧称憍陈如。亦曰拘邻...

【佛教词典】七种最胜

【七种最胜】 p0056   成唯识论九卷十四页云:七最胜...

发菩提心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做馒头...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推荐】从小养成的行为举止会影响未来的命运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往生西方是诞生,不是死亡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肃杀的意思。这种观点是不...

一牛断三命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四季中的饮食养生

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地吃,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人与大自然...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